本标准共六项,27个指标,总分480分。其中:
一、组织保障:6个指标、95分;
二、服务基础:3个指标、70分;
三、资源调配:6个指标、125分;
四、人员队伍:4个指标、70分;
五、服务规范:3个指标、50分;
六、考评管理:5个指标、70分。
序号 | 类别 | 指标 | 指标评定 | 指标说明 | 验收细则 | 责任人 | |
一 | 组织保障 |
|
| 95 |
|
|
|
1 | 组织领导 | 建立工作 领导小组 | 优秀 | 20 | 建立强有力的工作领导小组,并形成良好工作机制。 | 指标说明:工作领导小组以分管文化工作的县(市、区)领导任组长,县(市、区)政府办公室、财政局、文广新局(文体旅游局)、文化馆等机构的相关负责人为成员。 提供材料:县(市、区)政府印发建立工作领导小组的文件,相关会议证明材料。 |
|
达标 | 15 | 建立工作领导小组,并正常运行。 | |||||
未达标 | 0-10 | 未建立工作领导小组,或已建立但未运行。 | |||||
2 | 政策措施 | 出台工作 方案 | 优秀 | 20 | 出台工作方案,方案科学、创新、契合当地实际,推进有力,成效显著。 | 指标说明:工作方案由县(市、区)政府办公室印发,职责分工明确,工作内容具体,目标和时间节点清晰。 提供材料:县(市、区)政府印发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 |
|
达标 | 15 | 出台工作方案,方案基本完善,取得初步成效。 | |||||
未达标 | 0—10 | 出台方案,操作较差,或未出台工作方案。 | |||||
3 | 会议制度 | 建立工作 例会制度 | 优秀 | 25 | 定期召开例会,研究、策划城乡公共文化活动 | 指标说明:例会由总馆召集,分馆馆长参加会议。 提供材料:会议纪要 |
|
达标 | 15 | 召开1次例会 | |||||
未达标 | 5 | 未召开例会 | |||||
4 | 业务 指导 | 总馆派业务干部兼任分馆副馆长 | 优秀 | 15 | 总馆派业务干部兼任分馆副馆长,分馆副馆长对分馆管理和服务的指导、执行有力。 | 提供材料:人员任用文件等证明材料。 |
|
达标 | 10 | 总馆派业务干部兼任分馆副馆长。 | |||||
未达标 | 0 | 总馆未派业务干部兼任分馆副馆长. | |||||
5 | 在岗 情况 | 分馆人员在岗情况 | 优秀 | 15 | 分馆人员80%以上在岗,分馆对服务点配备业务指导员,工作得力。 | 指标说明:按国家规定专职从事分馆工作,未被长时间抽调从事其他工作或长期休假。 提供材料:工作人员考勤情况表等证明材料。 |
|
达标 | 10 | 分馆人员60%—80%以上在岗,分馆对服务点配备业务指导员。 | |||||
未达标 | 0—5 | 分馆人员60%以下在岗,分馆对服务点配备业务指导员。 | |||||
6 | 资金保障 | 总分馆建设运营资金保障 | 达标 | 15 | 根据总分馆制建设、管理和运行需要,免费开放经费全部用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 提供材料:资金下达文件,资金使用、绩效考评材料等。 |
|
未达标 | 0—10 | 总分馆制项目建设、资源调配和体系化运行缺乏资金保障。 | |||||
二 | 服务基础 |
|
| 70 |
|
|
|
7 | 场地保障 | 分馆建筑 面积 | 优秀 | 25 | 分馆建筑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以上。 | 提供材料:分馆数据一览表和证明材料。 |
|
达标 | 15 | 分馆建筑面积达到1000—1500平方米以上。 | |||||
| 未达标 | 0—5 | 分馆图书室面积低于1000平方米 |
| |||
8 | 免费开放 | 分馆免费开放时间 | 优秀 | 25 | 分馆每周对公众开放56小时以上 |
|
|
达标 | 15 | 分馆每周对公众开放48—56小时 | |||||
未达标 | 0—5 | 分馆每周对公众开放不足48小时。 | |||||
9 | 设备保障 | 总分馆建设运营设施设备保障 | 达标 | 20 | 根据总分馆制建设、管理和运行需要,确保免费开放对外服务的设施设备。 | 提供材料:年报表,有关政策文件和落实情况材料。 |
|
未达标 | 0—10 | 总分馆建设及运行缺乏设施设备保障。 | |||||
三 | 资源调配 |
|
| 125 |
|
|
|
10 |
联动服务
| 联合开展送演出下基层活动 | 优秀 | 25 | 10场以上 | 指标说明:由总馆、分馆联合服务点组织开展的送文化下基层活动。 提供材料:活动开展情况、新闻报道、活动现场照片 |
|
达标 | 15 | 6—10场 | |||||
未达标 | 0—5 | 0—5场 | |||||
11 | 联合举办公益性艺术培训 | 优秀 | 25 | 10次以上 | 指标说明:主要指面向群众开展的免费艺术培训。 提供材料:开展培训的通知、公告以及培训次数和人数 |
| |
达标 | 15 | 6—10次 | |||||
未达标 | 0—5 | 0—5次 | |||||
12 | 联动举办讲座、展览
| 优秀 | 25 | 10场以上 | 指标说明:主要指面向群众开办的普及性讲座和展览。 提供材料:开班讲座、展览的通知、公告和现场照片 |
| |
达标 | 15 | 6—10场 |
| ||||
未达标 | 0—5 | 0—5场 | |||||
13 | 资源共享 | 联合编创 节目 | 优秀 | 20 | 2个以上 | 指标说明:总馆、分馆、服务点人员新编创的具有地方特色、立上舞台的节目。 提供材料:节目基本情况、演出场次 |
|
达标 | 10 | 1个 | |||||
未达标 | 0 | 0个 | |||||
14 | 联合打造总分馆服务品牌 | 优秀 | 20 | 3个以上 | 指标说明:利用总分馆建设打造的贯通县、镇、村的服务项目。 提供材料:服务开展情况,惠及群众人数 |
| |
达标 | 10 | 1—2个 | |||||
未达标 | 0 | 0个 | |||||
15 | 演出器材设备调配 | 达标 | 10 | 演出器材设备总馆、分馆、服务点互通共享。 | 指标说明:演出器材设备包括灯光、音响、布景等。 提供材料:器材设备互通使用记录 |
| |
未达标 | 0—5 | 演出器材设备未能做到互通共享。 | |||||
四 | 人员队伍 |
|
| 70 |
|
|
|
16 | 人员培训 | 分馆工作人员业务培训 | 优秀 | 20 | 分馆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每年达到4次以上。 | 提供材料:培训计划和培训台账、档案等。 |
|
达标 | 15 | 分馆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每年不少于4次。 | |||||
未达标 | 0—10 | 分馆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每年达到4次以下。 | |||||
17 |
| 服务点工作 人员业务培训 | 优秀 | 20 | 服务点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每年达到2次以上。 |
|
|
达标 | 15 | 服务点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每年不少于2次。 | |||||
未达标 | 0—10 | 服务点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每年达到2次以下。 | |||||
18 | 业余文艺团队 | 建立业余文艺团队 | 优秀 | 15 | 建立不少于一支业余文艺团队,文艺团队开展演出等活动。 | 提供材料:业余文艺团队一览表(级别、门类、人数)和活动材料等。 |
|
达标 | 10 | 建立不少于一支业余文艺团队。 | |||||
未达标 | 0—5 | 未建立业余文艺团队。 | |||||
19 | 文化志愿者队伍 | 建立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 | 优秀 | 15 | 总馆、分馆和服务点均有文化志愿者队伍,文化志愿服务有制度、有项目、有成效。 | 提供材料:文化志愿者队伍一览表和证明材料。 |
|
达标 | 10 | 总馆、分馆和服务点均有文化志愿者队伍 | |||||
未达标 | 0—5 | 总馆、分馆和服务点未建立文化志愿者队伍。 | |||||
五 | 服务规范 |
|
| 50 |
|
|
|
20 | 形象标识 | 使用统一 标识 | 达标 | 10 | 总馆、分馆和服务点使用统一标识。 | 提供材料:设计方案、照片。 现场检查。 备注说明:省文化厅将提供统一标识参考方案 |
|
未达标 | 5 | 总馆、分馆和服务点未使用统一标识。 | |||||
21 | 服务标准
| 制定并实施统一服务目录和标准 | 优秀 | 20 | 制定完善统一服务标准并实施,取得明显效果。 | 指标说明:总馆制定总分馆统一的服务标准和业务规范,明确总分馆开展服务所需场地、功能设置和设备配备等方面的具体指标,明确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范围、种类、数量和质量要求。 提供材料:相关文件和记录。 |
|
达标 | 15 | 制定统一服务标准并实施,相关标准仍需完善。 | |||||
未达标 | 10 | 未制定统一服务标准或未实施。 | |||||
22 | 服务平台 | 建立统一数字服务平台 | 优秀 | 20 | 建立并使用统一服务平台,及时公布总分馆的服务目录和具体安排,为群众提供点单服务。 | 提供材料:统一服务平台的网页和有关制度。 上网检查。 |
|
达标 | 15 | 建立并使用统一服务平台。 | |||||
未达标 | 10 | 未建立或未使用统一服务平台。 | |||||
六 | 考评管理 |
|
| 70 |
|
|
|
23 | 监督管理 | 制定并实施考评办法 | 优秀 | 15 | 制定完善考评办法并实施,取得明显效果。 | 提供材料:总分馆考评办法和考评情况。 |
|
达标 | 10 | 制定考评办法并实施,相关办法仍需完善。 | |||||
未达标 | 0—5 | 未制定或未实施考评办法。 | |||||
24 |
| 考评结果运用 | 达标 | 10 | 把考评结果作为干部考核、资金分配的依据。 | 提供材料:考评结果,运用情况相关材料。 |
|
未达标 | 0—5 | 未做考评或考评结果得不到运用。 | |||||
25 | 台账管理 |
| 优秀 | 15 | 总分馆建设运行过程中建立台账、台账条理清晰、内容完善。 | 提供材料:总分馆建设运行台账 |
|
达标 | 10 | 总分馆建设运行过程中建立基本项目台账。 | |||||
未达标 | 0—5 | 总分馆建设运行过程中未建立台账。 | |||||
26 | 宣传推广 |
| 优秀 | 15 | 总分馆建设宣传到位,群众知晓度高,相关内容在县级及以上报刊刊登。 | 提供材料:宣传手册、海报、网页、报纸等材料,群众知晓度调查结果 |
|
达标 | 10 | 总分馆建设宣传有力。 | |||||
未达标 | 0—5 | 总分馆建设缺乏宣传。 | |||||
27 | 档案管理 |
| 优秀 | 15 | 建立总分馆建设运行档案,档案材料规范完备。 | 提供材料:总分馆建设运行档案材料。 |
|
达标 | 10 | 建立总分馆建设运行档案,档案基本齐全。 | |||||
未达标 | 0—5 | 未建立总分馆建设运行档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