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  
    •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赤坎镇人民政府 > 赤坎人文 > 赤坎美食
“一棒接一棒” ——赤坎侨小馆:一次侨乡传统建筑遗产重生的成功实践
发布日期:2021-04-20 15:35:29
来源: 本网
打印
【字体:

一、侨小馆诞生的背景

2014年,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产业,改善当地百姓生活水平,开平市人民政府携手中信产业基金和乌镇团队,采取“资源+资本+智力”的合作模式,共同推进“赤坎古镇华侨文化展示旅游项目”。项目秉承“保老城再现古镇辉煌,建新镇融合产业发展”的开发理念,在对赤坎古镇进行修旧如旧改造的同时,为满足赤坎古镇近2000户居民的安置需求,开平市政府在赤坎古镇西北侧规划建设赤坎新区。赤坎新区定位为中华历史文化名镇复兴新标杆,按照4A级旅游景区标准,以“百年后的文化遗产”为目标,以“智创侨城+复兴侨文+圆梦侨人”为理念,未来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的主要载体。

作为赤坎新区第一个落地的安置项目,侨小馆的设计与建造不能成为设计师个人表现欲的实验场地,只讲究艺术性,因不具备文旅产业导入条件、缺失基本的功用性而不能惠及当地社区;也不能成为资本家逐利的普通商业场所,只讲究以最高效率的方式进行内外部的设计与布局,脱离于所处的侨乡情境和地方文脉。

那么,如何才能把侨小馆打造成为一个具有侨乡历史文化基因的文旅建筑,从而实现既能尊重当地社区社会文化原真性,重生在现代建造体系下逐渐被淡忘的传统工艺,给赤坎老百姓留下一批可传承的资产;又能以文旅发展的思路进行长期、有效地运作,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带着这样的思考和使命,侨小馆开启了多主体共同探索的建造过程。地方政府、管理团队、设计团队、侨乡工匠和招商运营团队合力探索,共同促成了在预算限制、指标控制、投资遏制、观念钳制、流程管制多重约束下的侨乡传统建筑遗产重生。

图1 侨小馆正门

二、侨小馆诞生过程中遇到的系列难题

把侨小馆打造成为一个具有侨乡历史文化基因的文旅建筑,意味着侨小馆承载的不仅仅是示范和展示作用,同时还需要完成旅游属性、文化遗产、历史传承、骑楼元素、商业氛围等多项历史使命。在具体落地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难题。

1、标准化的设计制式限制非标设计。

侨小馆作为一个商业建筑,一般看来必须要契合常规设计套路,既要符合规范要求,又要高效率落地。然而常规套路却往往指向平庸之作,不假思索、不可避免地把普遍范式套入具有特殊性的侨乡遗产地。非标的探索是基于地方的本土实践,需要工匠精神的打磨,其难度和时间精力的付出是成倍增加的。

2、传统工艺流失,创意施工难度大。

侨小馆定位“小而美”的侨乡文化建筑,其非标的设计大大提高了综合施工难度,包括青砖等老旧材料的选配和性能检测流程复杂、艺术化施工的难度高、传统工匠人员不足、施工审图和验收周期长等。

3、区位较偏,缺乏基础客流,商业培育难度大。

侨小馆作为赤坎新区的首个文旅商业体,面临本地居住人口较少,赤坎古镇带来的旅游市场潜力尚未凸显,商家信心不足、招商难度较大等问题。

三、一棒接一棒:从设计到建造到招商宣传的延绵接力

1、设计目标、策略和文化编码理论指导设计方案诞生

针对标准化设计限制非标设计的问题,TUMP塔木团队在设计方案研讨中逐渐明确了“提升建筑旅游属性、丰富街道景观、与本土元素相融合、形成安置样板展示、统筹建筑观赏、使用和游览三大需求”五大设计目标和“人上楼+水上楼、庭院式骑楼、建筑景观一体化、形成标志性控制点”四大设计策略。

同时,侨小馆借助了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文化编码,从侨乡建筑文化中提取出不同色彩、建筑形态、母题图形的文化编码组,并以此为基础为艺术家提供设计指导框架,从而使侨小馆更好地凸显地方文化特征。在侨乡建筑文化编码的指导下,经过反复论证,最终历经了10个月、修改了17稿之后,才确定采用以庭院式骑楼为主要空间形式的设计方案。

2、侨乡艺术家带领侨乡工匠完成创新化特色施工

2019年4月,侨乡艺术家关询维领衔的侨乡工匠团队正式进场施工,拉开了以侨乡农民工匠为主体、以艺术砌砖为手法进行侨小馆建筑创意施工的序幕。侨乡建筑自古以来是由那些无名而伟大的匠人的双手创造出来的,而艺术砌砖作为一种传统建筑工艺,是侨乡建筑的重要修筑方式。

因此,在侨小馆的建造过程中,侨乡工匠团队大胆突破常规思路,从广东省“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中产生的侨乡建筑旧砖里筛选出百万块古窑青红砖,进行回购和重新打磨,作为侨小馆建筑的主体材料。

之后,农民工匠利用这些自带当地文化记忆的砖块,依据地域性环境进行二次创作,发展出花样繁多的砖砌工法。现场施工过程中,很多建筑细节都是农民工匠创新融合中西方建筑元素,依靠民间建造工艺智慧,即时、在地进行勾画草图,现场砌筑大样,然后直接落地成为景观与建筑的一部分。

最终,在侨乡工匠团队的创意施工下,侨小馆呈现出一种素雅与热烈相融合、格调高雅且不失现代感的效果,体现了传统侨乡文化与时代文化的过渡与融合。侨小馆把农民工匠手模镌刻在了塔楼之基,让后人永远铭记,因为他们不再仅仅是在图纸框架内和规范流程下按部就班施工的一名普通工人,他们是建造者本身,表现了纯粹的工匠精神,是他们创造了新遗产。

图2 参与侨小馆建造的农民工

3、精准招商和持续宣传打造遗产地文旅商业网红点

侨小馆致力于带来好看、好玩的新锐商业体验,定位打造以餐饮、文创、娱乐业态为核心的生活方式型文旅商业综合体。招商运营团队根据商业定位做了科学严谨的业态规划,业态规划紧密结合侨小馆每层的建筑特点,做到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每一方空间。

在业态组合上,从新潮轻餐饮到地方老字号,招商团队希望在侨小馆实现老字号品牌的迭代升级,并与新餐饮品牌进行融合,让传统、现代、复古、新潮等多种元素碰撞出奇妙的化学反应。招商团队从品牌适配度、商家经营能力、未来发展潜力、整体业态组合等多维度对进驻商家进行筛选。2020年10月,侨小馆首层招商工作全部完成,顺利实现了首层率先开业的目标。

侨小馆招商运营团队在市场宣传方面做到了系统性的提前规划。施工过程中,及时进行宣传素材留存,采集了大量图纸、文字、图片和视频等珍贵的一手资料。通过项目前期预热、热门拍照打卡点等专题推送,侨小馆网红建筑形象一炮打响。

招商运营团队随即开通了“赤坎侨小馆”专属公众号和抖音号,在民间自媒体平台进行广泛的图文和视频宣发。此外,招商运营团队还积极借助官方媒体的力量在更高层面上进行推广,侨小馆成功登上广东卫视。至此,侨小馆的宣传推广完成了“省级官方媒体+开平市官方媒体+民间自媒体+自运营专属媒体”四级宣传体系的覆盖性持续宣传,成功掀起关注热潮,树立了侨小馆网红文旅商业综合体形象。

四、侨小馆取得的成效

1、六大特色开启侨乡传统建筑遗产重生计划

在科学的设计目标、策略和文化编码理论的指引下,侨小馆讲求实用性和观赏性并重,在侨乡工匠的智慧砌筑下呈现出六大特点:百万旧砖重生、多样窗线组合、蒙德里安窗饰惊艳、水上楼引人上楼、欧风旋转柱式点睛、庭院式骑楼建筑组群。据统计,侨小馆内共有35个不同窗户、17种柱式、25种不同类型的栏杆。

侨小馆的成功让侨乡砖砌建造工艺得到了复兴和重生,2020年9月17日,广东卫视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肯定了以侨小馆为代表的侨乡传统建筑遗产重生是一个为侨乡传统工艺、工匠、建筑艺术、地方文化特色创造复兴机会的舞台。目前传统建筑遗产重生计划已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在开平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筑修缮等领域逐步落地,发挥更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图3 侨小馆局部实景图

2、触发补充定额和艺术砌砖课程培训标准编制

管理团队以侨小馆工程实践为基础,在广东省造价定额站的支持下编制了广东省首例地方政府和企业主导的工程补充定额,该定额总共有77个图则,对于完善历史建筑保护体系、切实保护历史建筑的历史价值和结构安全、促进优化利用和活化更新具有重要意义。从此,广东省内对于建筑遗产保护修缮的创新砌筑方法和工艺有了计价的标准。

此外,依托侨小馆,在开平市人社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侨乡工匠团队与开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依托侨小馆项目,砖砌技艺被纳入人社局新工种,编制了“艺术砌砖课程培训标准”,并于2020年12月入选江门市工匠技术培训课程标准体系,促使乡村工匠就业收入翻倍增长,日薪从280元提高到560元,对开平市开展乡村工匠培训、培养传承地方特色技艺的人才队伍、实现“一技傍身、稳定就业、脱贫奔康”的技能扶贫目标、充分发挥技能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图4 艺术砌砖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标准入选证书及感谢函

3、从网红建筑到火爆商圈的转变再次实现价值升级

侨小馆于2020年初全面完工,建成后的侨小馆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侨小馆抖音号的短视频阅读量已达到400万,小红书的宣传图文阅读量也达到了300万,迅速成为江门五邑地区最热网红建筑。“网红拍照打卡点”、“最热婚纱拍摄点”、“建筑写生绝佳去处”等美誉纷至沓来,侨小馆攒足了人气,也为招商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5月27日,侨小馆正式挂牌“开平市粤菜师傅创业基地”,由开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赤坎镇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基地以粤菜文创传承、粤菜师傅培养、餐饮就业创业带动为职责,以侨小馆为空间载体,引入专业化团队进行活动运营,通过粤菜师傅交流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特色商业活动等形式积极为侨小馆引流,扶持更多餐饮商家进驻侨小馆。

2020年10月,侨小馆首层招商工作全部完成,进驻商家涵盖地方传统小吃、网红奶茶、侨乡特色咖啡、新锐轻餐饮、粤式甜品等。2021年1月1日,侨小馆首层正式开业,开业活动和特色集市迅速引爆赤坎新商业,游人如织,轰动一时。目前侨小馆步入正常经营阶段,每日游客络绎不绝。截至2021年3月,侨小馆首层已进驻8家商家,其中粤菜师傅“彩虹计划”商家1个、港澳青年创业2个,直接带动就业50余人。

管理团队成功推动侨小馆从网红建筑转变为火爆商圈,作为赤坎新区第一个实现运营的商业综合体,侨小馆实现了助力地方商业价值提升的历史使命,向大众证明了旅游遗产地焕发新生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无限潜力,是遗产地文旅商业的一次成功探索。

图5 侨小馆开业现场

五、结语

侨小馆的诞生是一次侨乡传统建筑遗产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尝试,并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一是依托侨小馆,践行“最优化利用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建造理念,通过对废弃建材的回收利用实现在地创生,并带动周边村落借鉴侨小馆的建造经验,推动实现人居环境改造的特色化、本土化和生态化;第二是依托侨小馆,进行民间建造技艺、中西方建筑元素、现代旅游需求相融合的空间实践,创造出一座可以传承的建筑艺术品和带来网红经济的商业资产。第三是依托侨小馆,探索出“施工图则+补充定额”相结合的结算标准和依据系统,弥补广东省砖砌定额计价的空白,完善历史建筑保护体系。第四是依托侨小馆,建立艺术砌砖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标准,更好地传承工匠精神以及带动更多农民工匠实现技能脱贫。

侨小馆的成功实践揭开了“侨乡传统建筑遗产重生计划”的序幕,其重要价值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政府部门、高校学者的关注与认可。未来,“侨乡传统建筑遗产重生计划”将进一步全面复兴侨乡木、竹、土、石、砖、瓦、陶、瓷、铸铁等侨乡传统建筑工艺,在吸收现代工艺优势的同时,规避传统工艺陋习,重建侨乡建筑用人系统,在更广阔的舞台上为侨乡创造出一批具备遗产价值的建筑艺术品。


来源:UNESCO 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作者:卓少冰,梁舒婷


相关附件:

 
联系我们 网站帮助 网站地图 服务申明
 版权所有:开平市人民政府    主办:开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备案编号: 粤ICP备05079694号  网站标识码:4407830003  粤公网安备; 44078302000116
开平发布政务微博
开平发布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