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  
    •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赤坎镇人民政府 > 赤坎人文 > 影视文化
【红色赤坎 继往开来】专栏之十二:开平第一位女共产党员是赤坎人
发布日期:2021-08-11 15:41:47
来源: 江门日报
打印
【字体:

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重温赤坎光辉党史,弘扬革命精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奋力开启赤坎“十四五”发展新征程。南方号“赤坎古镇”推出【红色赤坎 继往开来】专栏。下为第十二篇:

开平第一位女共产党员邓碧瑶:放弃安逸生活 投身革命跟党走

为参加革命,将未断奶的孩子送人寄养,相认时被当作人贩子;曾被国民党悬赏1万大洋收取人头;作为部队医官,救死扶伤,挽回重伤者生命……

她就是邓碧瑶(1910-2011年),原名邓美玉,出身于开平赤坎镇小海村的一个华侨家庭。虽然家庭富裕,但是不图安逸的她投身革命跟党走,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开平第一位女共产党员,她负责在当地发动和组织妇女运动。

组织和发动妇女运动 成为开平第一位女共产党员

1938年10月,谭婉明、周志筠等特委妇女干部随西南特委来到开平工作。她们联合此前已调到开平工作的女党员谢燕、梁英韬等,积极发动开平妇女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抗日战争期间,赤坎镇进步女青年邓美玉热心参加抗日宣传活动,与共产党员梁英韬紧密接触,受到了进步思想的影响。1938年10月,邓美玉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开平县第一个女共产党员。

1938年12月,特委妇委负责人谭婉明亲自部署组织“开平县妇女抗敌同志会”(简称“妇抗会”),与开平妇女骨干一起,开展一系列筹备工作,确定以恒安、毓秀、北炎、以敬、立人等小学高年级女学生为基本会员,以学校为基地,发动各乡妇女尤其是女青年参加。经过一段时间的组织发动,12月底,妇抗会在赤坎开平酒店大礼堂举行成立大会,并选举邓美玉、梁英韬等七人为第一届委员,邓美玉是驻会委员。

当时,邓美玉带领妇抗会以各种方式宣传抗日,组织人们捐款捐物慰问抗日军队。该会会员走上街头、深入乡村演讲、表演,进行抗日救亡宣传,还写墙报、办识字班,教育群众。由于邓美玉工作积极,又能说会道,使当时的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1939年6月、12月,妇抗会又进行两次改选。妇抗会下设十多个工作队,会员约有三百多人,后发展到两千多人,其中不少是侨属女青年和家庭妇女。该会还树立了周老太太(方玉莲)等典型,推动妇女抗日救亡工作的开展。

1940年初,反共逆流冲击开平,国民党当局要解散妇抗会,另成立妇女会。为此,妇抗会与之抗争。“后来,县政府在苍城贴出告示,悬赏1万大洋收取妇抗会负责人邓美玉的人头。”在白色恐怖的威胁下,邓美玉调往恩平沙湖区的“独醒”小学,以教师身份作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并改名邓碧瑶。在此期间,她积极发展了大量华侨加入中国共产党,邓碧瑶外孙女刘绮华介绍说。

在当时的环境下,邓碧瑶也有着自己的无奈,她对自己的孩子感到愧疚。那时,邓碧瑶的儿子还没有断奶,她迫不得已离开开平的当晚,她把儿子哄睡后托付给伯娘。“我骗她说,有人请我当教师要立刻出发,等我安定后再回来接儿子,就这样算是给儿子断奶了。”邓碧瑶说,后来,她把儿子接到恩平,之后又调到珠江纵队时,她再次把儿子托人抚养,四年之后,她才真正与儿子团聚。当时,儿子根本不认识她,以为她是人贩子,邓碧瑶紧紧抱着儿子时百感交集。

担任部队医官,全力救死扶伤

1942年1月,将2岁的儿子托人抚养后,邓碧瑶到珠江纵队报到,并一直在中山五桂山地区参加战斗,跟随部队转战东江,在河源等地活动。由于参加工作前,邓碧瑶曾学妇产科及护理知识,那段时间她一直担任部队医官。

中山抗日游击大队初建时期缺医缺药,伤病员往往得不到及时救治。1943年底,中山抗日游击大队成立,这支队伍后来还发展成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中区纵队第一支队、珠江纵队第一支队。为适应部队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抽调周敏玲、邓碧瑶、李子英等人参加在槟榔山村举办的两期卫生员培训班。大队还选派了邓碧瑶等一批卫生员到澳门名医招兰昌处及镜湖医院接受培训,进行深造。

1944年2月,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于五桂山区南桥村槟榔山13号设立卫生室,负责人有周扩源、邓碧瑶、潘仲。在医疗力量薄弱、设备简陋、药品和医疗器械紧缺的情况下,医疗队使用普通的剪刀、刀片作外科器械,用钮夹、竹片作钳子,用铁线磨尖作探热针,用煲锅煎敷料消毒,棉花、纱布、绷带都是反复使用。药品短缺时,战士们上山采草药,用鸭脚树皮、雷公根、狗胆菜、茅根等多种中草药防治常见的疾病和流行病,有效地减少了流感、疟疾等疾病对战士们的威胁。

作为一名医官,邓碧瑶曾经挽救了大量战士的生命,抗战老战士林伟干就是其中一位。在林伟干的回忆录《难忘的记忆》中提到一个小故事。林伟干中枪后从陡峭的山上滚下,一棵大松树将其拦腰托起,他陷入了昏迷。醒来时,林伟干看到卫生员邓碧瑶正在搜救自己。而当时的邓碧瑶因为身材瘦小被人称为“瘦邓”,所以在进行伤口处理后,并没办法带着林伟干离开。但为了能够让林伟干有更大的生存几率,邓碧瑶离开前以自己瘦弱的身躯连抬带拖把林伟干搬下山坑隐蔽,并把药箱留给了林伟干作枕头,还盖好了军毡。最后,林伟干被当地的一名农户发现并救走。而也正是因为邓碧瑶的救治,使得林伟干最终活了下来。

刘绮华介绍,林伟干的后代了解到刘绮华是邓碧瑶的外孙女,还专程表达了感激之情。“我们无限感激邓医官,若不是她坚持不放弃,撤退前把伤员的伤口处理好,让伤口没有发生感染,爸爸才捡回了性命。”林伟干的后人为此特意留下了这本回忆录,赠予邓碧瑶的后人。

1946年,珠江纵队北撤时,邓碧瑶没有随部队撤退,而是到了香港,后来又到了澳门。解放战争时期,邓碧瑶奉命由香港回到“南路”,随部队转战各地,曾在新兴、恩平等地设立医站,直到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其间,她救护了不少伤病员。

1949年10月,江门解放,在接收广东省第四医院(后改名为江门市人民医院)的过程中,邓碧瑶任军代表。转业后,她历任江门市人民政府卫生科科长,佛山行署卫生科副科长,肇庆地区商业局党组成员、秘书科科长等职务。2011年,邓碧瑶病逝,享年101岁。

邓碧瑶外孙女刘绮华:外婆是一名“立党为公”理念的践行者

刘绮华是邓碧瑶的外孙女,说起外婆,刘绮华最大的印象是,外婆是一名“立党为公”理念的践行者,她刚正不阿,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刘绮华说,自参加党组织后,外婆就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党组织。“我们从她七十多年的革命历程当中,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及共产党人是如何为民族利益、为解放穷苦大众而无私无畏、不惧牺牲。”刘绮华说。

刘绮华介绍,邓碧瑶曾在香港经营有铺头,奉命回开平前,她变卖了店面换成金器,带回了开平,在救治伤员时,她将金器全部换成鸡、鸭等禽畜,让伤员能够补充营养。在教育子女方面,她坚持言传身教,严格要求。“外婆做任何事都不会‘走后门’,教育家人要品行端正,各类上山下乡活动也要求后辈积极参加。”刘绮华回忆道。

邓碧瑶所在的医疗站还曾接收一个被炮弹炸伤的战士。“当时,战士全身血肉模糊,伤势严重,周围的人都说救不回来了,但是,外婆不愿意放弃,结果凭借高超的医术和精心的护理,最终把战士抢救过来。”刘绮华表示,后辈应该学习她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相关附件:

 
联系我们 网站帮助 网站地图 服务申明
 版权所有:开平市人民政府    主办:开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备案编号: 粤ICP备05079694号  网站标识码:4407830003  粤公网安备; 44078302000116
开平市政府网公众号
开平发布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