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街道这场防蚊攻坚战里,有一群来自不同岗位的“战友”,他们带着热忱与担当,投身守护居民健康的战斗。让我们听听他们的一线心声—— 党员干部:筑牢红色堡垒,带头冲锋在前 作为党员干部,接到防蚊任务,我深知这是守护群众健康的“必赢战”。我们迅速响应街道党工委号召,下沉社区。在防控工作会议上,大家眼神坚定,领任务、划片区,誓要把防控网织密。 走街串巷时,居民热情招呼,让我更觉责任重大。我们与党员志愿者,给居民讲“清积水、防蚊虫”要点,累计入户宣传超2000户,发放防控传单等宣传品;帮居民清理阳台盆罐、疏通下水道,仅老旧小区就清理积水容器数百处。截至8月10日,党员志愿者已累计下沉支援856人次,看到角落的积水潭,大家挽起袖子就干,哪怕汗水湿透衣背,这是我们用行动在兑现“为人民服务”的誓言。 社区工作者:联结你我他,守护“大家庭” 社区是居民的“大家庭”,我是社区工作者,得让这份守护更有温度。近期我们组织了多场居民代表座谈会,讲防蚊知识,听大家诉求;在社区群里发动态,晒消杀前后对比图,鼓励居民“随手拍”自家防蚊成果,带动居民主动参与翻盆清积水。 同时,我们协调资源给老旧楼院做集中消杀,帮独居老人清理庭院积水60余次,还推动悬挂宣传横幅287条、张贴海报10000余张。当看到邻里互相提醒关纱窗、清花盆,特别欣慰,我们不是单打独斗,是和居民一起,把社区变成蚊虫“进不来、待不住”的安全港湾。 网格员:穿梭网格间,织密防控网络 我是网格员,对自己负责的网格,就像对自己的掌心纹路一样熟悉。全街道22个村(社区)共有57个综合网格,覆盖68000余户、17万名居民,每天巡查小区、巷道,眼睛紧盯积水点——花坛、排水沟、废弃容器,这些都是蚊虫“温床”。 我们拿着台账,逐处排查、标记、处理,遇到居民不理解为什么这么较真,就耐心解释:“积水不除,蚊子滋生,疾病就可能找上门!”把巡查情况实时上报,联动消杀队伍、社区干部快速响应,累计清理绿化带、下水道等隐蔽孳生地5105处、积水7524处。感觉自己像网格里的“哨兵”,守好每一寸土地,不让蚊虫有机可乘。 消杀人员:专业出击,歼灭蚊虫隐患 我们是消杀队伍,背着药箱、拿着设备,是蚊虫的“克星”。在街巷、小区、公共区域,按规范喷洒药剂,重点对下水道、垃圾桶周边、绿化带这些蚊虫易孳生地“围剿”。 天气热,药水箱沉甸甸,肩膀勒出红印,大腿磕出瘀痕,但没人喊累。截至8月10日,我们累计出动2842人次,对56平方公里公共区域进行消杀,使用灭蚊药物3370升,和各部门配合跟踪效果,根据蚊虫密度调整药剂、频次3次。知道每一次精准喷洒,都是在切断疾病传播链,就盼着用专业能力,让居民少受蚊虫困扰。 居民志愿者:点滴行动,汇聚防蚊力量 我是普通居民,也是志愿者,我们这支队伍人才济济,有乒乓球协会的伙伴,有志愿楼长,也有退役军人,跟着社区一起干,才懂防蚊要靠“众人拾柴”。这次行动中,我们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帮邻居清理楼顶积水超200处,陪老人检查家里盆罐;在小区广场发放宣传品,给小朋友讲“蚊子的危害”。 看到大家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主动把花盆底碟擦干,心里暖暖的。目前街道已向群众发放驱蚊液224支、蚊香6653盒,这是一场全民行动,人人多出一份力,社区就多一份安全。现在走在社区里,环境干净了,蚊虫不敢来,邻里聊天都踏实了。 长沙街道构建了一张立体的防蚊“协同网”,以党员干部带头,社区工作者与网格员细查、消杀人员攻坚、居民志愿者助力,织密“无蚊空间”,守护共同的家园。未来,我们还会继续坚守,让“无蚊宜居”成为对“守护健康”的生动诠释!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