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开平市长沙街道侨园社区一段温暖的帮扶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一名曾因语言发育障碍几乎封闭自我的幼童琳琳(化名),在开平市妇幼保健院、社区及社工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半年康复治疗,如今已达到同龄儿童正常发育水平,并于今年9月顺利入读开平市祥龙幼儿园。 一次入户探访,发现隐藏的困境 作为侨园社区的结对单位,开平市妇幼保健院在一次针对困境妇女儿童家庭探访中,注意到一名2岁多的女孩琳琳异常安静——她不开口说话,也回避与他人互动。经医生初步评估,琳琳存在明显的语言与社会交往障碍,建议尽快进行专业干预。 然而,孩子的家人因经济困难及对“外界眼光”的顾虑,一度拒绝接受康复治疗。“一方面担心费用太高,另一方面也怕别人知道孩子的情况,”社区工作人员回忆道,“他们更倾向于把孩子‘藏’在家里。” 多方合力,打破坚冰 面对家庭的抗拒,侨园社区与社工没有放弃,多次上门沟通,耐心讲解早期干预的重要性,逐步缓解了家长的焦虑。同时,开平市妇幼保健院积极协助申请康复补助,切实减轻了经济负担。在政策支持与情感鼓励的双重推动下,琳琳的家人终于同意带她接受系统治疗。 半年康复,奇迹发生 在为期半年的个性化康复训练中,琳琳表现出显著的进步。从完全不开口到逐渐发声、表达需求,再到能与他人进行简单互动,她的变化让家人和医护人员倍感欣慰。康复团队通过语言训练、行为引导、游戏治疗等方式,逐步帮她打通了与外界连接的通道。 “现在她和正常孩子没什么两样,爱笑爱玩,还会主动拉我的手说‘阿姨好’。”一位参与康复治疗的医生笑着说道。 锦旗背后的感激与希望 8月29日,琳琳的家人与侨园社区代表一同前往开平市妇幼保健院,送上锦旗和牌匾,表达对医护人员及社区工作者的深深谢意。“没有你们的帮助,就没有琳琳的今天,”琳琳的奶奶哽咽道,“现在她能上学了,我们看到了希望。” 延续关爱,守护成长 目前,琳琳已适应幼儿园生活,正与同龄孩子一起快乐成长。该案例也成为开平市基层医疗与社区协作的成功典范,凸显了早期发现、社会支持与专业干预在儿童发展障碍中的关键作用。 侨园社区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与相关专业机构的结对合作,关注弱势群体需求,让更多孩子和家庭在关爱中走向光明。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