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大沙镇最热闹的一年,当然以后还会更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这里。”开平市大沙镇党委书记邝卫民说。确实,2019年从春茶开采到秋果丰收,各地前往大沙镇的游客络绎不绝,人们对大沙的生态好山、品质好茶流连忘返。这是大沙镇多年来坚持生态立镇,积能蓄势,向湾区优质茶叶镇奋发的初步成果。
在大沙镇政府的大力引导下,大沙茶以绿色、有机生产发展特点逐渐在茶业界崭露头角,获得茶客们的关注与青睐。2014年,大沙镇被评为“广东十大茶乡”,天露仙源品牌荣获“最具岭南韵味的养生茗茶”;2018年,大沙天露茶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现开平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零的突破;大沙里品牌茶叶在2019年“粤茶杯”评选活动中夺下“两金一银”,并于2018年、2019年连续获评“广东十大好春茶”,这一张张响亮的名片正昭告大沙茶发生着美丽嬗变。“大沙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无限潜力的地方。”邝卫民表示,接下来大沙镇将依托资源优势,突出以茶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着力打造集优质茶叶种植、加工及生态文化茶旅于一体的“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茶叶第一镇”。
立足生态,坚决守护“绿水青山”
开平市大沙镇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西南面,镇内山环水绕、河溪纵横、景致独特。“广东省南部第一高峰”天露山海拔1250米,将开平与新兴分界两面,大沙镇辖区内天露山脉连绵起伏、山高雾浓、土壤肥沃、泉甘露清,有属天露山系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头61座,其中千米以上的主峰10座。
“坚持绿色生态发展是前提。”邝卫民介绍,大沙资源禀赋,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带给大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特殊气候,恰适合高山云雾出好茶,赋予大沙镇不竭的财富和无穷的魅力。“大沙生态好山好水好茶,大沙茶与大沙山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大沙镇政府坚持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为主基调,着力把大沙打造成为全省落实“两山”理论的先行地、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镇、县级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示范镇、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有机茶乡。
聚焦产业,将茶叶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在邝卫民看来,大沙要向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茶叶第一镇进发,除了要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种植生态优质的茶叶,还在于其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以及科技创新支撑。
禅宗仙迹传茶道,瑶人云腴远流长。经考究,大沙种茶历史悠久,远在唐朝,天露山脉(古时位于新洲)就是东西古驿道的南线枢纽。至清朝嘉道年间,天露山至鹤山云乡一带,茶叶生产达到鼎盛,据史料记载,“各处山地垦为茶园者,触目皆是”“无论土著客家多以茶为业”,茶园面积8万亩,年产毛茶1050万担,经清朝开平海关在水口海埠出口的茶叶年近3万6千担。大沙镇悠久的种茶历史、区位优势和文化底蕴奠定了大沙镇茶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在开平市委市政府的帮助推动下,大沙镇坚持把茶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以申报创建开平市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推手,大力发展茶产业。大沙镇与中国农科院茶科所建立科研合作关系,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2004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天露山脚下岗坪村委会选取了100亩茶田作为名优茶叶培植示范基地,农业产学研究发展取得突破。经过5年时间,大沙茶开启了公司化、自动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目前,大沙镇内共有工商登记注册茶企业14家,成立茶叶种植合作社8个,茶园茶树种植面积10200亩。茶叶种植以金萱、鸿雁、英红九号等品种为主,主要制作红茶、绿茶、黄茶以及少量的乌龙茶,并成功开创、注册、打响了“大沙里”“天露仙源”“大沙红”“岗坪茶”“大沙黄茶”等多个茶叶品牌。
融合茶旅,开展“茶业+文化+旅游”模式
据悉,党中央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开平依托深厚的华侨文化、丰富的自然资源,抢抓机遇、主动谋划,因地制宜探索具有开平侨乡特色乡村振兴“五种类型”。大沙茶是大沙镇践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成果,在全省近80个产茶县(市/区)中,大沙是粤港澳大湾区为数不多的产茶重镇。
大湾区总人口超过7000万人,产业集聚度高、人口集聚度高,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邝卫民介绍,大沙茶产业发现机会、紧抓机遇,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大沙镇借助“华侨文化”“茶文化”“旅游文化”的优势,加强外贸实力、推广对外联系、提升对外合作水平,将茶产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在一起。
2019年3月,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指导的广东春茶开采节在大沙镇举行;同年11月,由广东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广东茶产业联盟、江门市农业农村局为指导单位的2019开平(大沙)农业嘉年华在大沙镇开幕,活动发布了大沙茶果生态精品旅游线路,指引游客参观大沙茶香果甜的好地方及大沙生态环境风景线,众多游客及知名人士参观后流连忘返,进一步提升了大沙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大批游客前往。
邝卫民透露,大沙还将计划打造茶博物馆等特色茶旅线路,继续推动鹤州水乡精品旅游线路、大沙里·欢茶谷、大塘面片区等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借助开平侨乡和大湾区发展机遇,大沙茶正走向世界,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力争向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茶叶第一镇奋进。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