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财政预算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江门市委“1+6+3”工作安排以及市委六大行动,在镇党委、镇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及各位人大代表的监督指导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镇党委、镇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加强财政科学管理,结合我镇经济运行实际情况,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能,为推动我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一、公共财政收支预算情况
2025年,镇本级财政预算收入3567.6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0.3万元,体制补助收入1315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收入189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34.8万元,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514.5万元,政府性基金转移收入114万元。
2025年,镇本级财政预算支出3567.6万元。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3453.6万元,主要支出项目安排如下(共9项):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44.07万元。
2.国防支出(征兵经费)5万元。
3.公共安全支出352.34万元。
4.教育支出9.5万元。
5.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86万元。
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38.66万元。
7.卫生健康支出330.56万元。
8.农林水事务支出142.88万元。
9.住房保障支出128.75万元。
(二)债务付息及费用支出113.95万元。
二、2025年的主要工作措施
为保证2025年度财政预算顺利实施和各项绩效目标的圆满完成,我镇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大力培植财源,着力提升财政收入质量。以“头号工程”力度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抢抓开平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有利契机,全方位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支持,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乡村生态旅游业和绿色低碳工商业,并通过推动一二三产整合发展,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涵养培育新税源。积极加强与上级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林业和财政等职能部门沟通,积极争取上级各种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开平侨乡乡贤资源优势,着力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引导在外成功人士将产业、资本、人才、科技等资源引回家乡,为大沙镇农文旅发展、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项目储备、项目包装、项目考察、招商对接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力争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二)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全力加强各种税费征收。统筹协调各征收部门的征收工作,紧紧围绕征收目标,抓准工作重点、加强和税务部门的协同联动;充分利用“三资”平台,深挖房土两税足额征收,加快对辖内各水电站及各村委会实际用于经营用途的房屋和土地实行足额征收房土两税。
(三)强化财政管理,提高资金使用质效。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零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编制前置审核,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严格资金管理,全面落实财务支出“联审联签”制度,规范财务票据管理,严格对照财务制度要求审核原始单据,保障财务支出票据真实性、合规性。加快资金拨付,确保各类资金及时到位并发挥实效,牢固树立资金早落地、早见效的理念,加强与各业务部门沟通衔接,缩短文件传递、资金拨付等环节运转时间,确保项目加速推进。
(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重点任务保障。坚持民生导向,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优先保障落实民生事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感、获得感。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坚持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控一般性支出,进一步压减“三公”经费和非重点、非刚性的支出,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力度,切实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加强对“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重点工作的财力保障,紧紧围绕镇委工作部署,集中财力办大事,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