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江门开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783323239315A/2022-00146 分类:
发布机构: 江门开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成文日期: 2022-09-20
名称: 勇夺第一直通决赛,开平乡村振兴硕果累累展风采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09-20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勇夺第一直通决赛,开平乡村振兴硕果累累展风采

发布日期:2022-09-20  浏览次数:-

来源:凤凰新闻

9月17日晚,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频道播出第三届《乡村振兴大擂台》第四期节目。开平代表江门与肇庆四会、中山三乡进行小组同台PK,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在小组PK赛中以总分798.35分的成绩,夺得小组第一,晋级全省九强,直通决赛舞台。比赛现场,开平向观众们展现了开平市乡村振兴建设的丰硕成果,获得了专家评委们高度的认可。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行动。近年来,开平积极探索乡村全面振兴的“开平路径”,通过制定开平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着力构建 “ 五个 1”乡村振兴空间格局,奋力打造广东省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给地、华人华侨文化交流与创新创业平台,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乡村“生态、产业、组织、文化、人才”五大振兴新图景已然形成。
图片

一、生态美,描绘靓丽底色
乡村之美,美在自然生态。在推进全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工作的指引下,开平不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全面提高乡村居民生活品质。现如今,农村垃圾治理、集中供水、通村道路硬底化已实现全覆盖,38.4公里万里碧道工程正在规划建设中,“邑美侨路塘口示范路”入选中国公路学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美丽乡村路”,村容村貌大幅提升。
图片
图片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开平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景点和特色线路不断涌现。塘口镇碉楼侨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和大沙镇山水茶乡生态旅游美丽乡村精品线路获评广东省美丽乡村精品线路,自力村获评“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大塘面村获评“广东省特色名村”,马降龙村获评广东文化旅游特色村,塘口镇强亚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一座座水清、岸绿、山秀、景美的美丽宜居村庄,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图片
图片
当前,开平市正串珠成链,连片成景,重点建设“邑美侨乡 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该示范带覆盖塘口、赤坎及百合三个世界文化遗产特色名镇,涵盖18个村(居)197个自然村近4万农民,按“一核一廊三片区”规划建设,将以赤坎华侨古镇为核心,打造成集岭南文化、华侨文化、乡村文化、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展示平台,建成广东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文旅新地标、全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和典型范例、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新载体,示范“带”动乡村振兴全面振兴。
图片

二、产业旺,激活经济引擎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产粮大县以及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开平不断优化农业结构,着力构建“1+4+N”的农业产业总体布局,持续做优做强特色产业。2021年,开平市农业总产值102.16亿元,同比增长12.4%,完成42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任务,初步构建大米、马冈鹅、茶叶、禽蛋等四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体系,全链条总产值达81亿元,农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图片
今年,在建设“塘口优品” 镇域行政区品牌基础上,开平进一步擦亮特色招牌,打造“马冈优品”“大沙优品”行政区品牌,带动当地特色产品共同发展,为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打开了新思路。
图片
立足特色资源,开平坚持精准发力,发展优势产业,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赤坎、塘口、百合周边为重点项目区,引进一批丝苗米、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休闲观光农业综合体、乡村度假综合体、乡村民宿等乡村产业项目;以文化赋能产业发展,推进赤坎古镇华侨文化展示旅游项目,撬动66亿元投资,保留房屋建筑19.26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吸引外来游客超700万人次。
图片
图片

三、组织强,凝聚磅礴力量
办好农村的事情,党建引领密不可分。长期以来,开平坚持以党管“三农”机制创新为核心,坚持走三级联动、高位推动路子,推动乡村振兴成为全社会共同行动。
通过建立县镇村三级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开平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开平市790户2647个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9、2020年连续2年在江门市扶贫考核中荣获第一名,中共开平市委荣获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开平市扶贫办荣获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与此同时,开平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创建土地流转示范片,创新推广 “两预两委托”模式,推动全市农村土地流转率超58%,农村综合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图片
作为著名侨乡,开平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实施“百企扶百村”等社会行动,探索“党建引领+乡贤助力”乡村振兴模式,联动103万海外侨胞共话发展,吸引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为打响党史学习教育品牌,开平还创新推出“碉楼下的党课”,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基层宣讲活动超400场次,被中共中央宣传部评选为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
图片

四、文化兴,打响侨韵品牌
好文化,引领“好乡风”。开平从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出发,大力发展县、镇(街)、村(社区)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目前共建设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分中心1个、镇(街)实践所15个,村(社区)实践站268个,实现三级实践体系全覆盖;县级以上文明村覆盖率100%,获评全国文明村2个、广东省文明村1个、江门市文明村7个,乡风文明走进千家万户。
图片
图片
立足于红色文化和侨乡文化优势,开平将周文雍陈铁军革命烈士陵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塘口以敬村谢创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打造成集红色文化、党史文化、爱国文化为一体的开平红色文化高地。同时依托赤坎古镇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推动塘口圩、潭溪圩、百合圩、茅冈圩、义兴圩等老侨圩重构活化,为乡村振兴注入 “ 精气神 ”。
图片
图片

五、人才聚,打造创新高地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为让更多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开平深入贯彻落实江门市“人才倍增”和“人才强基”工程,完善涵盖市、镇(街)、行业部门的“1+2+N”人才政策体系,多措并举夯实人才基石,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活力。
自2017年起,开平市每年按照不低于本地区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0.5%的标准,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成立市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和4个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高质量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累计培训1万人次;组织城市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人才下乡行动,创新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价制度,实施职业农民培训计划,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近1000人。
依托江门市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开平分中心、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农村电商园、传统农民工匠培育基地等载体,开平高端人才扎根汇聚。现有博士后创新实践中心8家、博士后工作站8家,创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9家;另有博士后7人,博士硕士40余人,首期配套30余套人才公寓。
图片
承过往创造,建画里乡村。接下来,开平市将紧紧围绕打造“先进制造强市、文化旅游名城、山水生态家园”的目标任务,扎实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力推动农民全面发展,让乡村美起来、产业兴起来、农民富起来,努力书写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联系方式  主办:江门开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备案编号: 粤ICP备05079694号  网站标识码:4407830003  粤公网安备; 44078302000116
开平发布政务微博
开平发布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