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家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市财政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工作,重点在于拓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资金来源,结合有力措施乘势而上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一、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初显成效。一是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开花,全市231个行政村(含5个村改居)2551条自然村,深入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完成率达100%,建立了“一县一场、一镇一站、一村一点”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体系。二是高标准完成878座标准无害化公厕及1207个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基本完成改厕任务。新增中央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建设水口泮村村、塘口强亚村等9个美丽乡村,基本建立美丽乡村一村一档案管理。三是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790 户2647 人全部达到“八有”标准,农村、城镇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帮扶前的3.92 倍和3.15 倍,远超现行脱贫标准线。四是建成“四小园”示范村157个,成功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精品线路1条和示范村23个。马冈镇北湖村获评国家文明村。赤坎镇成为省城乡融合发展省级中心镇试点。塘口镇获评省乡村治理示范镇,并纳入自然资源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名单,祖宅旅游厕所获世界景观建筑奖最佳小建筑奖。“四好农村路”成为广东省示范县,获评“全国民生示范工程”等。
二、加大“三农”投入助力乡村振兴。按照“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农”的要求,市财政坚持持续稳定增加三农投入,确保三农投入只增不减。一是农林水支出增幅明显。2020年农林水支出51575万元较去年42209万元同比增长22%。二是强化土地出让收入计提。从2018年起每年在土地出让总收入中拿出5%—10%比例的资金用于支持乡村振兴工作,2020年市财政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投入8258.78万元用于支持乡村振兴,占土地出让金总收入的10.03%。三是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2020年统筹整合省、市、县涉农资金15873.49万元,同比增长125.14%。四是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用好地方债券,2020年“三农”领域新增债券投入22000万元,同比增长388.88%,通过创新投融资体制统筹整合各类资金助力乡村振兴。
三、建立乡村振兴政策保障长效机制。为确保财政支农政策对农业农村的大力支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要求,市财政制定《开平市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农村环境整治资金管理办法》、《开平市市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含“三清三拆三整治”)建设资金使用负面清单》、《关于规范开平市农村公厕项目资金建设管理及支付流程的说明》等。同时,为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成立《开平市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领导小组》,出台《开平市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试行)》、《开平市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管理办法(试行)》和《开平市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开平市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等,为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四、乘势而上稳步推进乡村振兴进程。2021年乡村振兴主要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风貌为主,普及和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农村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四好农村公路及“四小园”等建设,推进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农村土地流转,打造“世界文化遗产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城乡接合部和特色小镇”等方面着手,多元化推进乡村振兴美丽宜居建设。同时,积极发动全市各级各部门提前做好“数字财政”和“市县涉农项目库”2021年乡村振兴项目入库储备工作,确保资金一到位,项目即开工,提高“三农”资金使用效率。想方设法拓宽乡村振兴资金来源,乘势而上扎实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