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市财政局制定出台《开平市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有关财政支持政策》,统筹做好资金保障,推动我市城乡区域协调走好特色发展之路、错位发展之路,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逐步向强县、兴镇、富村迈进。
一、聚焦“发力点”,建立财力保障长效机制
一是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到2025年,实现全市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达到50%以上,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不低于8%,优先支持乡村振兴。二是提前谋划项目储备支持县镇村建设。争取债券资金用于全市有潜力、成长性高的“百千万工程”项目,集中支持符合投资带动性强、资金效益明显的“园区再造”重大平台、重点项目。三是深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按照“先有项目后有预算”的理念,支持“涉农”领域主责主业,谋划事关全局、跨区域的重大项目和试点示范项目,优先保障“三农”任务落实。四是全面落实直达资金和“三保”机制。落实省对直达资金的统一部署,实施动态监管,落实专款专用,确保到人到企;严格对照全省统一的“三保”保障清单测算支出需求,坚决兜牢“三保”底线。
二、聚焦“关键点”,统筹资金保障重点任务
一是支持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发挥财政作用,加大县域产业培育转型扶持力度,促进县域产业集群化特色化发展,高标准打造江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开平片区,深入推进“园区再造”工程,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园、国际卫浴创新基地(含共性工厂)、现代特色食品产业园等重点专业园区建设;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统筹各级资金落实人才补贴类政策。二是支持提升镇域综合发展水平重点工作。加快补齐镇域基础设施短板,统筹资金支持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提升县域就业容量和质量,推进城镇化进程;做好资金统筹拨付,开展美丽圩镇品质提升行动,完善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三是支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重点工作。统筹各级资金优先支持产业振兴,统筹安排县级以上资金支持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提高乡村综合服务水平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统筹安排资金持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等。四是支持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重点工作。统筹安排资金构建现代化基础设置体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县镇村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支持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水平等。五是支持绿美开平生态建设行动。支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支持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和管理,建立健全生态价值实现机制,扎实推动县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三、聚焦“差异点”,谋划分类别财政支持政策
一是深入调研识别部门和行业间差异精准施策。对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识别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创新能力、环境容量等。通过差异点的识别更加精准地把握不同区域和行业的发展需求和潜力,为后续制定分类别的财政支持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优化财政对镇(街)的激励政策。强化对镇(街)、管委会发展工作实绩激励。对年度考核获评优秀等次或工作推进得力、成效明显的镇(街)、管委会,优先向江门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推荐,积极申请政策支持和各项要素保障,激励镇(街)、管委会争先进位。
四、聚焦“突破点”,探索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
一是强化资金资本要素保障机制。充分发挥专班作用,聚集调动各方资源力量支持重点要素保障工作,引导更多资金注入县域发展和强镇兴村,确保要素资源投入保障力度不断加强。二是创新财政金融联动机制。深化财政资金分配管理改革,积极探索财政资金“补改投”方式。加强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协同衔接,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三是强化新型帮扶协作保障机制。探索与中山市在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的协作机制,实现“区际协同、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加强与鹤山市的对口合作,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四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动员社会力量。谋划储备一批战略性重大项目纳入上级政策“盘子”,积极争取中央、省级、江门市级各类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开平建设,共同推动开平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