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运输局于今年3月出台了《2021交通执法年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交通执法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管理办公室、运政及治超综合整治办公室等四个办公室。综合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协调各执法大队落实交通综合行政执法业务规范制度;负责违法违章案件审核审理、行政处罚工作;组织重大行政执法案件集体讨论和法制审核等工作。
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加强对非法营运、旅游包车违规经营、非法码头、车辆超限超载以及公路路政、港航行政等违法行为的依法查处,相关的行政处罚案件不断上升,同时也出现了当事人拒绝履行或故意拖延履行行政处罚的情况,经多次依法催缴无果,行政处罚面临执行难等问题。针对案件处罚执行难等工作难点,今年3月以来,市交通运输局综合管理办公室通过积极加强与违法当事人的联系沟通、提供便民利民服务以及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等措施,促进执法案件办结率较大幅度提高,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一、“我为群众办实事”,提供便民利民服务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市交通运输局坚持执法为民,将更多便民利民服务举措融入到日常执法工作中。今年3月初,市交通运输局全面梳理出违法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案件共145宗,为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节省当事人时间成本和风险负担,针对逾期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当事人,在案件移送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前,通过上门普法宣传和电话通知等方式,充分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和法律后果,督促当事人及时履行义务。此外,针对当事人为我市辖区企业的超限超载非现场案件,结合“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工作,市交通运输局执法人员积极主动走进企业,告知企业车辆超限超载的违法事实,现场普法,解析“一超四罚”和源头治超的法律法规,告知具体的处理流程和申诉权利,建议当事人尽快主动接受处理,并呼吁企业在日常运输经营中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按规范装载,杜绝超限超载行为,维护良好的交通运输市场秩序。
二、移送“零口供”案件,破解执行难问题
随着科技治超的发展,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开展治理超限超载非现场执法,违法当事人的主体信息获取难成为立案的首要问题。市交通运输局通过向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函等方式获取不主动接受调查处理的违法当事人的身份证、营业执照等。针对经立案调查、发出违法行为通知书、责令改正通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催告书等法定程序,当事人仍不配合接受处理违章事宜的案件,将通过移送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方式提高案件办结率。
在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案件中,涉及超限超载非现场执法的案件大部分为“零口供”案件。为积极探索“零口供”案件的有效执行办法,市交通运输局首先以5宗比较典型的案件作为尝试,移送至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法院申请行政强制执行。后法院经审查,认为该局行政行为具有合法性,裁定支持该局强制执行的申请。经法院与被执行人联系沟通,被执行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主动到市交通运输局接受了处理。与此同时,法院的上述裁决在有关被执行人的货车司机的圈子里面起到了较大的震慑作用,促进了同类案件的办理。
三、积极探索案件移送,促进执法工作开展
在申请法院进行强制执行的过程中,市交通运输局遇到了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催告文书中对于加处罚款的具体金额标注不够清晰等。市交通运输局迅速排查执法隐患,认真梳理排查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执法环节中存在的隐患点、矛盾点、纠纷点,加强对一线执法人员的岗位培训,提升分析、研判、预警、化解处置风险争议的能力和水平,减少执法中的矛盾和冲突,争取群众对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促进执法工作顺利开展。
截至今年5月下旬,市交通运输局原计划移送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145宗案件,其中有137宗案件的违法当事人主动到该局接受了处理,最终移送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案件共8宗。
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局将继续加强与人民法院的对接联系,确保各类案件得到有效执行,维护行政处罚决定严肃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此同时,将进一步强化为群众服务意识,完善长效机制,采用更加灵活有效的方式化解执法难题,刚柔并济,多措并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让交通运输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促进我市交通运输行业安全、有序、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