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通过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升级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落实农村财务管理业务培训常态化、排查“三资”管理存在问题和开展农村“三资”管理专项检查等方面的工作,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全面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使农村集体“三资”在阳光下规范、有序运行。
一、加强制度建设,让群众管理资产资源有章可循
今年以来,在参考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文件、借鉴其他市区的“三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开展征求意见、调研讨论、修改完善、律师审核等程序后,对《开平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进行了进一步修订,形成《开平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送审稿)》,已交市法制审核机构进行审核。全文共有十七章,九十四条,由总则、货币资金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和财务预决算制度等内容构成。《开平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印发后,农民群众可进一步明晰村集体的财务收支程序、资产资源发包程序,参照管理办法的内容积极参与本村集体的事务决策中。
二、升级产权流转平台,助力村集体资产资源增值保值
市农业农村局以原“三资”平台为基础,着力推进农村产权流转网上交易模式,打造网页版和手机版同时兼容的网上资产交易系统,于今年6月正式投入试用。各镇(街)积极推广试用新的产权流转网上交易平台。
截至8月底,全市通过网上交易平台成功竞投的交易有7宗,其中金鸡镇锦湖村一商铺的竞投作为首宗网上交易,以较前合同溢价73.33%、较底价溢价30%的价格落锤,为全面推广“互联网+资产交易”的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新模式起到了示范作用;水口镇一厂房交易,以33轮竞价、19.4元/平方米的价格落槌,刷新了水口镇厂房租赁单价最高纪录。上述7宗网上竞投交易,承包期总额超过1900万元,较标底价1100万元增值800万元,增值率72.92%,与常规的现场竞投增值率为15%的幅度相比较,有效促进集体资产资源增值保值,实实在在为农民群众创利增收。
三、业务培训常态化,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
我局制定《开平市2021年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业务培训工作方案》,全面落实农村“三资”业务培训工作。一是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江门市农业农村局、蓬江区棠下镇“三资”办、注册会计师等农村“三资”管理业务骨干为我市镇(街)“三资”业务人员讲授专业的农村“三资”管理业务知识,进一步提高农村代理会计的财务记账水平。二是采取“送课下乡”的方式,分别到水口、大沙、塘口等镇、村为基层村干部群众送“三资”管理新政策。三是指导镇(街)“三资”办结合本地实际,组织村组干部开展“三资”业务知识培训,打通“三资”培训的“最后一公里”。截至8月底,市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班、送课下乡、检查指导活动达19次,切实履行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的职责。
四、排查存在问题,深化规范农村“三资”管理
一是开展全市村级集体资金使用情况摸排和专项整改。
通过对全市村级集体资金使用情况摸排和专项整改行动,共排查发现5个村(居)委会存在违规使用集体资金购买拜神祭祀用品的情况。经实地督导整改、培训有关村干部和镇(街)会计代理人员,将所涉违规使用集体资金悉数退回各村(居)集体账户,确保农村集体资金规范使用。
二是开展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逾期未报账情况摸排行动。通过实地调查、镇(街)自查上报等形式对超过一年未报账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情况全面摸排,根据未按期报账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下发《关于开平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逾期未报账的情况通报》,指导镇(街)严格落实会计代理服务机构的代理责任,根据辖区经济合作社内逾期未报账情况,督促有关村集体加快完善相关财务资料,及时报账,保障农民群众对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情况的知情权。
三是开展全市村小组私设联队专项整改。通过下发《关于全面开展村小组私设联队情况整改的工作意见》、实地指导的方式,要求各镇村严格落实撤销联队、规范管理原联队集体“三资”、规范原联队集体产权流转等工作,保证联队的资金资产资源及时纳入农村集体“三资”部门的监管。
五、开展实地专项检查,巩固整改成果
9月13日-17日,市农业农村局组成的“三资”专项检查工作组到塘口、蚬冈、赤水、月山、三埠等镇(街)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检查。对村集体经济合同、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台账、村会计账簿等资料进行了核查,进一步了解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会计核算、资产清产清查资料和财务公开等工作的落实情况和前期排查问题的整改情况。检查过程中,我局检查工作组坚持边检查核实、边指导整改相结合的方式,现场提出意见建议,指导有关镇(街)严格按照《开平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等农村财务管理文件开展日常“三资”管理工作,逐步堵塞管理的漏洞,助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涉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我局会继续加强推动农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的各项工作,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