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市发展改革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二十届三中全会、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情况,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江门市委“1+6+3”工作安排和开平市委“基层基础年”各项工作任务,并结合《开平市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具体要求,积极开展工作,现将今年以来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是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点任务亲自督办,坚持将法治政府建设列入党组议事日程。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抓协调、各业务股室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通过层层压实责任,不断增强全体干部推进法治建设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常态化机制,制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计划,传达上级部门法治政府建设相关工作精神,要求全局干部职工要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和全会精神,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并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学法、集中培训等方式,让全体干部职工深刻理解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截至目前先后学习了《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知识和素质。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完善制度体系,夯实法治基础。落实法律顾问制度,与广东风采新纪元律师事务所签订了律师顾问合同,聘请2名常年法律顾问,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合同审查、规范性文件审查、重大项目论证、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等政府事务。按时完成2025年度重大行政决策《开平市供水集团有限公司供水区域自来水价格调整方案》、政府规范性文件《开平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开平市政府投资管理办法》的编制及修订。并指定专门股室对重大行政决定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法制审查。截至目前,共出具内部审查意见书3份。
(二)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入贯彻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组织执法人员开展行政执法能力培训3次,优化执法流程,推行“柔性执法”。截至目前开展涉企执法检查9次,出动检查执法人员34人次,本年度未存在没有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实施行政处罚,执法人员不适格、处罚程序不当等问题。亦未存在过度执法及执法扰企问题。
(三)推动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提质增效。强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要求,实施败诉行政案件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年度报告制度。截至目前,未接到任何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案件。
(四)依法化解矛盾纠纷。一是稳步开展价格认定工作。截至目前,共受理并圆满办结各类价格认定案件165件,受理结案率达100%,为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二是在市建议提案办理系统共办理开平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8件,开平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18件,按时办结率100%,各相关代表、委员对办理结果反馈均表示满意。三是做好12345热线交办的各项工作,今年共受理热线交办事项22宗,按时办结率100%。
(五)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营商环境。一是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制定并印发《关于完善开平市提升市场准入效能工作机制的通知》,积极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截至目前我市没有涉嫌违背市场准入的实施方案和条例。二是印发《开平市优化营商环境 2025年重点工作清单》,全力打造工作效率更高、营商环境更优、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更强的政务环境。三是成立开平市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推动《开平市服务业100强企业服务专班工作方案》加快出台,同时,聚焦《江门市2025年服务业经济发展奋进目标分解方案》,建立重点服务企业培育库,做好企业培育工作,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六)持续提高投资项目行政审批效能。不断优化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流程,深化“放管服”改革,认真做好项目立项管理工作,进一步促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前三季度共办理项目立项598项。
(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推广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目前已覆盖发展改革、科技等30个领域,并新增5个应用领域,助力行政服务跑出加速度。截至10月底,开平市累计公示“双公示”信息超2万条,归集“信用承诺、履约践诺”数据信息超3万条,城市信用综合指数不断攀升,以信用赋能开平营商环境升级。
(八)健全收费监管机制。一是我局联合市科工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制定并印发《关于健全完善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工作的通知》(开发改〔2025〕143号),要求各镇(街)、管委会、市有关单位、中直省直市直驻开平单位编制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并于11月初已向社会公布,提高涉企收费政策的透明度和知晓度,进一优化我市营商环境。二是加强收费管理。开展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行动,规范殡葬服务政府定价范围,落实殡葬服务价格管理办法,防止乱收费现象;开展养老服务收费检查,整治公建公营养老机构的一次性收取“设备费”、“安置费”行为。
三、存在问题
一年来,我们通过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法治思维与业务工作融合不够深入。部分干部对法治建设与业务工作的关联性认识不足,存在“重业务推进,轻法治保障”的片面倾向,在政策制定等工作中,运用法治思维元风险、化解矛盾、规范流程的的主动意识不强,法治对业务工作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二是执法监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队伍专业化建设仍有短板,部分执法人员对新修订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掌握不熟练,在复杂案件处理中存在程序不够规范、文书制作不严谨等问题。信用监管与行政执法的协同衔接不够紧密,信用评价结果在执法分类监管中的应用不够充分,智慧监管手段建设滞后,对新兴领域的监管能力不足。三是法治宣传教育的形式与实效亟待优化。普法宣传多采用传统方式,线上宣传力度不足,针对企业关注的价格政策、信用修复、项目审批等重点内容的精准普法不够,宣传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政企之间法治沟通渠道不够畅通,企业对发改领域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待提升。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压实法治建设责任。深化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职责,将法治学习纳入干部培训必修内容。加强法治思想的学习与总结,推动干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思维习惯。
(二)提升执法监管水平。加强行政执法队伍专业化建设,积极开展法律法规、执法技能培训。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监管融合,扩大联合执法范围,提升监管效能。
(三)创新普法宣传方式。打造“线上+线下”普法矩阵,利用“安全生产月”“节能宣传周”“防灾减灾日”等时间节点,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针对企业需求定制普法内容,重点讲解信用修复、价格维权等知识,提升普法精准性和实效性。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