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 搜索
    今天是2019年4月12日 星期五欢迎进入开平市公安局!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开平市公安局 > 公安快讯 > 公安快讯
    开平公安反诈宣传(二十七) 当心!有骗子潜入家长群冒充老师收资料费
    发布日期:2020-10-12 14:59
    来源:本网
    打印
    【字体:

    为了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很多老师都会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以便及时通报信息。殊不知,骗子们却趁此机会偷偷“潜入”,摇身变成“老师”开始“疯狂营业”,一个不慎,下个中招的人可能就会是你!

    近期,有骗子潜入班级家长群冒充老师发布虚假信息,要求家长扫二维码进群给孩子交复习资料费,一些家长信以为真上了骗子的当。

    9月28日,开平城区某小学五年级某班的家长群里出现了一条信息,要求各位家长以在群里发红包的方式交200元复习资料费。班级老师及时发现后声明该信息不是他本人发出,避免了家长上当受骗。

    10月3日19时30分,马冈镇某小学班级家长群里,“李老师”通过名片分享进入该群并称该微信是其工作号,紧接着,“李老师”在群里接连发了几条通知:“各位家长晚上好,学校有新的通知,麻烦看到信息的家长进群一下”,并在群里分享了一个“学生资料收费群”的二维码,家长扫码进群后,“李老师”再次发通知,要求家长以发红包的形式分两次上交各科复习资料费共389元。有的家长在群里提出质疑,也有的家长信以为真扫码付款。

    半个小时后,该班真正的李老师看到信息后立即提醒家长此事有假不要扫码、不要发红包,但已有四名家长上当受骗。骗子见被发现后立即退出该群,并将“学生资料收费群”改为仅通过邀请才能加入。

    套路详解  

    一、骗子是如何混进班级群的?

    1.不法分子直接在QQ内搜索班级群的群聊关键字,即可出现大量公开的群聊信息,申请后方可进入。

    2.有些学校在家长群的运营安全上较为松懈,将班级群QQ号(老师的微信号、QQ号、手机号)直接写在黑板上或对外公开,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3.不法分子获取学生信息后,伪装成学生家长申请添加老师QQ/微信好友,通常会备注为“xxx学生父亲/母亲”。由于学生众多,老师不会挨个核实。添加成功后,不法分子会要求老师将其拉入班级群。

    4.不法分子在校园门口逗留,与其他家长闲聊、套近乎,获取相关信息后把自己伪装成学生家长,并向家长索要班级群的二维码。由于很多群聊设置并未开启“群主确认”功能,不法分子可直接扫码进群。

    二、骗子是如何冒充老师的?

    一旦成为好友或群友即可查看对方的头像、昵称、群备注等信息。只需下载头像、复制昵称即可快速创建高仿账号,迷惑性极强。

    三、为什么没有被真的老师发现?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很多老师开了消息免打扰功能,或者在上课期间关闭手机。不法分子往往会挑选上课、午休、双休等时间段下手,利用时间差,让真老师不能及时发现。

    四、骗子怎么收钱?

    1.群收款

    该功能较为“方便”、“快捷”,且金额固定。许多家长见老师发布通知会立即响应,收款率较高。同时由于群聊的“真实性”,很多家长并不会有所怀疑。

    2.支付宝、微信收款二维码
    3.银行卡转账

    不法分子直接在群内公布银行卡号,让学生家长汇款。此类收款方式较原始,且操作不便。

    五、怎样防范?

    不要轻易对外公布班级群!不要轻易拉人入群!不要轻信转账要求! 凡是入群人员,都要做到五点:
    一看:看身份。添加好友时候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备注信息可作为参考,但不要完全轻信。
    二防:不随意向他人推送微信群的二维码,群主要设置相关身份验证,谨防无关人员进入群聊。
    三查:注意查看可疑人员的微信号ID,高仿号一般会复制头像和昵称,但ID无法频繁修改,可以此核验对方身份。
    四稳:收到“交费”、“转账”等信息通知时,可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学生、老师多方核实,不要急于转账、汇款。
    五报:一旦发现可疑情况,保存好相关证据并及时报警。
    班级群诈骗正是利用了学生家长对老师的信任心理,请大家擦亮眼睛,加强防范!

    1.jpg2.jpg3.jpg

    相关附件:

     
    联系我们 网站帮助 网站地图 服务申明
     版权所有:开平市人民政府    主办:开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备案编号: 粤ICP备05079694号  网站标识码:4407830003  粤公网安备; 44078302000116
    开平市政府网公众号
    开平发布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