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 关注我们:
      • 搜索
    今天是2019年4月11日 星期四欢迎进入开平市教育局政务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开平市教育局政务网 > 党务公开 > 组织建设
    2012年开平市教育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
    发布日期:2013-08-30 00:00
    来源:本站
    打印
    【字体:

                                   2012年开平市教育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

                                               (2012年3月17日)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十届九次、十次、十一次全会和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及江门市委十二次党代会、开平市委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重点,围绕主题主线,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以及江门和开平市委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和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继续解放思想,理清发展思路,为“推进跨越发展、建设幸福开平”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二、学习内容
         重点之一: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1、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性创造,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被改革开放30 多年实践充分证明了的胜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真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三大基本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根本任务、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发展动力、根本目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依靠力量、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外交与国际战略、领导核心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和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是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选择。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最近,胡总书记寄语广东立足新起点率先发展、改革发展、创新发展,更加强调科学发展的机遇意识、根本动力、重要支撑和实践路径,丰富和深化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要全面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必读文献: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7月1日);
         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
         参考文献:
         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求是》2008年第7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核心观点解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
         重点之二: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勇于探索科学发展新路
          1、清醒认识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的紧迫性。
    解放思想是正确行动的先导。4年前,我省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形成“八个必须、八个解放出来”思想共识,将改革开放推向新的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前所未有的复杂国际国内形势给我省、我市新一轮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从国际上看,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世界经济增长在短中期内可能继续呈低迷状态。从国内看,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制约地方科学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社会意识形态出现前所未有的多元、多样、多变;社会管理难度加大;部分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认识不高、办法不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实事求是,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思想从不适应、不利于科学发展的认识中解放出来,奋力将改革推向深入,以推动新一轮跨越发展。
         2、正确对待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已取得的阶段性成就。近年来,我市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跨越发展,建设幸福开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突出成就。有效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主动承接“双转移”,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深化体制改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大民生投入,就业和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幸福开平建设初见成效;扎实推进文化名市建设,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新进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新突破,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格局初步形成。全市总体呈现经济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城乡区域发展良性互动、民生事业快速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这些成绩来之不易,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科学总结。
         3、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新一轮发展。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存在经济调节“越位”、市场监管“缺位”、社会管理“错位”、公共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如不改革这些体制机制,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不可能真正的建立,科学发展的体制基础、利益导向和政策体系就不可能真正形成。我们要进一步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向纵深发展。特别要在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深化住房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等民生领域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必读文献: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7月1日);
         胡锦涛:《在广东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2011年8月15日);
         汪洋:《以改革创新精神扎扎实实把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引向深入》(2008年2月29日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汪洋:《在全省深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1年11月22日)。
         参考文献: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人民网专栏;
         高尚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同舟共进》,2011年第12期。
         重点之三: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进一步坚定加快转型升级的信心和决心。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依然十分严峻复杂,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全球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加大,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更加突出,能源资源竞争日益激烈;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速下滑风险积累,给我市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压力。另一方面,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我国具备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也将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2、深刻理解加快转型升级必须把握和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加快转型升级,必须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式的关系,宁可发展速度低一点,也要质量好一点,坚持“好”字优先,“快”在其中,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必须处理好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切实克服“重硬轻软”倾向,更加注重增强软实力,以软实力的增强促进硬实力的提升,争创综合实力新优势;必须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民生福祉的关系,把解决民生社会问题摆上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从根本上夯实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基础;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适时适度发挥好市场与政府“两只手”的互补作用,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促进社会稳定。
         3、清醒把握加快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加快转型升级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总体要求,突出顶层设计,做到统筹兼顾。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现代产业大平台,注重招商选资,着力引进优质项目;加快五金机械、电子信息、纺织化纤等三大产业发展,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城市商业性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产品物流和加工体系建设,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防洪抗旱减灾能力。
         必读文献:
         汪洋:《在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2012年1月3日);
         朱小丹:《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13日);
         刘海:《在中国共产党江门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庞国梅:在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冯立坚:《推进跨越发展   建设幸福开平——在中国共产党开平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黄耀雄:《在中共开平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上的报告》。
         参考文献:
         应寅锋、裴长洪:《后危机时期国际发展环境的演变趋势》,《求是》,2011年第8期;
         李学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求是》,2011年第22期。
         重点之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建设幸福开平的重大历史使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们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开平地处珠三角,毗邻港澳,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经济成分多元,由此带来社会结构日趋多样,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利益诉求日趋复杂,各种社会矛盾易发多发,触点多、燃点低,社会管理面临严峻挑战。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要有紧迫感,不断加强实践探索和工作落实,把握规律,开拓创新。
         2、系统理解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要求。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和多元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互律作用;坚持统筹兼顾,动态协调,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坚持既有秩序、又有活力,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立足国情、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政治优势,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同时树立世界眼光,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改革贯穿在整个社会管理过程之中,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3、切实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和服务员工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持之以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增强社会诚信。
         必读文献:
         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人民日报》,2011年2月20日01版;
         汪洋:《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为建设幸福广东作出新贡献》(2011年7月12日在省委十届九次全会上的报告);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
         《中共江门市委、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
         《中共开平市委、开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实施意见》
         参考文献: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
         孙立平:《走向积极的社会管理》,《社会学研究》2011年第4期。
         重点之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幸福开平步伐
         1、充分认识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建设幸福开平的重要着力点。民生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的重大问题。全面改善民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的根本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稳定的客观需要。近年来,开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地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下大力气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在实现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目标上取得新进展,但仍然存在就业压力未缓解、民生事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和薄弱环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城市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等一些困扰民生的突出问题尚未有效解决。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自觉地参与推进跨越发展、建设幸福开平的伟大实践。
         2、切实把握当前民生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设幸福开平,必须搞好“基本民生”,加快建立人人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必须保障“底线民生”,更加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必须关注“热点民生”,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尤其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三农”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突出的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我们要创新思路,加大统筹力度,不以牺牲农民利益来推进城乡一体化。积极探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土地流转机制,注重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力度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农民生活,让农民共建、共利和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3、深刻领会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正确把握的重大关系。正确把握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注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工作,夯实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基础和社会长治久安的群众基础。正确把握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可持续承受能力,做到办实事符合民意,做好事不超越市情和民力。正确把握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的关系,既要分清轻重缓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一个时期内重点解决几个突出的民生问题;又要统筹兼顾,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统一起来,协调好区域发展、城乡发展的关系,协调好社会建设中涉及群体间的利益关系、权责关系,协调好建设实践中的人与物的关系。正确把握民生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关系,把解决民生的精神需求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让群众充分实现自我展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追求;另一方面要注重构建主流价值观,加强道德建设,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正确把握党政决策与群众参与的关系,既要党政的高度重视,又要充分了解和尊重民意,积极探索在改善民生的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的方式,真正把民生工程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
         必读文献:
         胡锦涛:《在广东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2011年8月15日);
         汪洋:《在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2012年1月3日);
         刘海:《在中国共产党江门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冯立坚:《推进跨越发展   建设幸福开平——在中国共产党开平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参考文献:
         赵振华:《当前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解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
         《开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新局面》,《南方日报》2011年10月10日A01版。
         重点之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侨乡人文精神
         1、准确把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2、联系改革开放实际弘扬“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伟大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不断丰富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把弘扬雷锋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开放事业的信念和信心,自觉遵守社会基本道德规范,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弘扬正气、引人向善的良好风尚。积极弘扬先进文化。
         3、联系实际提炼和弘扬侨乡人文精神。弘扬“爱国爱乡、崇文乐善、开放兼容、和谐文明、创业拼搏”的侨乡人文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幸福侨乡、幸福开平的内在需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平要充分发扬侨文化的优秀特质,着力提升公民文化道德素质,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文明行为,努力创建省文明城市。
         必读文献: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汪洋:《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开创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2011年11月28日)。
         参考文献:
         申维辰:《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光明日报》,2011年10月14日11版;
         《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求是》,2011年第23期。
         重点之七:加快推进文化名市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探索新路
         1、清醒认识推进文化名市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代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近年来,开平文化改革发展亮点纷呈,取得了明显成效,迈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坚实步伐,但与中央的决策部署、文化强省和文化名市的目标要求,以及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存在不小差距。必须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为推进跨越发展、建设幸福开平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良好文化条件。
         2、深刻理解推进文化名市建设的总体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加快文化名市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强、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强、文化形象好”的要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创新文化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文化名市建设,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培育促进文化产业,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促进侨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3、准确把握推进文化名市建设的着力点。加大力度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弘扬侨乡人文精神,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要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基层文化设施全覆盖,深入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开展文艺下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进村入户”,加强文化遗产保护;要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创新文化管理方式;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知名品牌,加快发展印刷业、文化旅游业、文化创意服务等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加大力度培育引进文化人才。
         必读文献: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办发[2011]40号);
         《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
         中共江门市委、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的实施意见》;
         中共开平市委、开平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
         参考文献:
         雒树刚:《努力实现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人民日报》,2011年11月2日;
         王晓晖:《牢牢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求是》,2011年第22期。
         重点之八: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清醒认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事关党的执政成败。各级领导班子是党和国家的中坚力量,是治国理政的骨干。近年来,我省各级党委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和增强团结为重点,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着思想不够解放、推动科学发展办法不多的现象。特别是换届后,新一代领导干部多为“60 后”、“70 后”,一些同志接受马克思主义和党的优良传统的教育还不够系统扎实,经受党内生活和艰辛环境的锻炼还不够全面严格;一些同志缺乏大风大浪的锻炼和考验,群众工作经验相对比较薄弱,遇到复杂问题和全局问题时缺乏处理能力和经验等。加强领导班子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直接关系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关系到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到一方群众的幸福安康,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稳固,必须时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准确把握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着力点。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首先要加强思想建设,树立为了做事而做“官”、先做人后做“官”、始终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去做事、善于团结合作去做事的正确为“官”理念,打好思想基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把加强能力建设贯穿始终,切实提高继承创新的能力,善于运用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推进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创新;切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坚持解放思想,克服制约科学发展的观念和体制障碍,促进形成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切实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敢于攻坚,务实进取,迎难而上,勤奋工作;切实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强化群众观念,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脚踏实地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把加强党性修养放在首位,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学习意识,强化组织纪律,坚持廉洁从政,强化修身立德,努力做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真正成为引领地方发展的“领头羊”和坚强集体,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立足新起点,把握新趋势,建立新机制,增创新优势。
         必读文献:
         汪洋:《永远和人民群众在一起》(2011年1月8日在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上的讲话);
         汪洋:《做造福人民的开拓者》(2012年1月3日在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加强市县领导班子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
         《中共江门市委关于加强镇(街)领导班子和村(社区)“两委”班子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
         参考文献:
         欧阳淞:《永葆党的青春活力的政治宣言》,《求是》,2011年第16期;
         秋石:《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求是》,2011年第13期。
    三、学习要求
         1、学习时间:坚持学习制度,将中心组学习列入 “本季度和月份工作安排”,保证学习时间。第一季度学习重点之一、重点之二内容,第二季度学习重点之三、重点之四内容,第三季度学习重点之五、重点之六内容,第四季度学习重点之七、重点之八内容。
         2、学习形式: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个人读书与专题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在进行专题报告时可组织局各股室和基层领导、骨干教师等人员参加。
         3、学习内容原则以上述安排为主,如有重要文件或文章,随时调整、补充学习内容。
         4、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学习紧密联系实际,把学习理论同指导工作结合起来,把解决认识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转变思想作风同转变工作作风结合起来,把提高理论水平同提高领导水平结合起来,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工作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推动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关附件:

     
    联系我们 网站帮助 网站地图 服务申明
     版权所有:开平市人民政府    主办:开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备案编号: 粤ICP备05079694号  网站标识码:4407830003  粤公网安备; 44078302000116
    开平市政府网公众号
    开平发布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