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气高温潮湿,凉菜成为人们喜爱的佳肴之一,在享受美食的同时需警惕“隐形杀手”——米酵菌酸。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单胞菌产生,具有耐高温(120℃无法灭活)、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特性,主要来源于长时间发酵或浸泡的食物。为了预防米酵菌酸中毒,开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现作出以下提醒:
一、把好思想认识关。对容易产生米酵菌酸的食物要提高警惕,主要包括湿粉类淀粉制品,如河粉、肠粉(卷粉)、陈村粉、粿条、米线(米粉)、凉皮、肠粉等;发酵的谷类制品,如臭碴子、酸汤子、放置过久的糯米汤圆等;泡发的菌类,如泡发时间过长的木耳、银耳;霉变后的马铃薯粉条、甘薯面等。米酵菌酸采用高温烹饪消毒方法无法去除,即使认真清洗、煮熟,毒素也没办法完全去掉,仍旧会引起中毒。
二、把好食材采购关。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正规的超市、农贸市场、餐饮单位,避免在流动摊贩处购买来源不明的食品。要仔细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信息,不购买包装破损、胀袋、有异味的食品。
三、把好食材制作关。加工食物前要先洗手,保持厨房用具、台面清洁。刀具、砧板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长时间泡发菌类,木耳、银耳等菌类一般冷水泡发1至1.5小时即可加工食用,最好不超过2小时,隔夜泡发的木耳、银耳应丢弃。不自制发酵食品,如酸汤子、臭碴子等。
四、把好食材储存关。做好食物储存,选择阴凉通风环境储存食物,避免阳光直射,注意防潮、防霉变,发现食物发霉后,应及时丢弃,不可冲洗或剔除霉变部分后继续食用。湿粉类食品购买后应放置在低温环境中存储,并在当天食用完。
开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也提醒广大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的要求销售食品,从事批发的应落实销售记录要求,集中用餐单位或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餐饮服务提供者要严格按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加工木耳,按需泡发,泡发后应及时加工食用。尽量采购干木耳自行泡发加工,不采购、不加工无法确定泡发时间,尤其是泡发后常温存放销售的木耳,注意湿粉类产品的储存条件和时间,湿粉类产品应当天制售完毕,对采购的食材要严格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制度,确保食材来源可溯,质量可靠,严禁采购使用“三无”食品、过期变质食品。
开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