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礼文,开平市大沙镇蕉园村党支部书记、大沙镇“法律明白人”。他坚持深入田间地头化解矛盾,运用乡音土话宣讲政策,以深厚的乡土情怀和法治智慧,带领村民走出一条法治保障发展、情法融合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振兴之路。如今的蕉园村,已是“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江门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示范村。
一、“法”促蝶变,“撂荒地”变“致富田”
面对土地零碎化和劳力流失导致的耕地撂荒问题,梁礼文第一时间想到运用法律手段破解困局,推动引入“两预两委托”土地流转模式。他带领村干部“磨破嘴皮、踏破门槛”,用乡音乡理解读政策法规,让村民吃下“定心丸”,将村里260多块零散“小田”整合为20余块连片“大田”。此举成功吸引了开平市恒创天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优质企业落户,成功打造了占地90公顷(1350亩),总投资达1013万元的开平市最大富硒大米和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出的“孔雀湖香米”被列入大沙优品名录,年销售额超100万元。

位于大沙镇蕉园村的新型智慧农业示范点
二、茶香睦邻,巧解百姓“千千结”
梁礼文的调解桌上,总备着一壶暖心的大沙茶。他善用“茶室调解四步法”(即以茶暖人心、以茶说事理、以茶聚合力、以茶解纷争),让许多棘手纠纷在氤氲茶香中悄然化解。2024年,蕉园村两户村民因山路施工误损祖坟引发纠纷,梁礼文积极联合司法所、驻村法律顾问,巧用“茶室调解四步法”实现高效调解。他先邀请当事人品茶舒缓双方情绪,再细心倾听各方诉求并梳理矛盾焦点,后与司法所所长、调解工作者、驻点律师等共同商议,最终有效消除了双方的对立情绪,以“香茶续和谐”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了修缮赔偿协议,整个调解过程既尊重传统风俗又兼顾乡村发展需求,彰显基层社会治理中以茶为媒、法理情融合的智慧,让百年乡土文明在新时代发展中焕发新生机。“茶凉了可以再续,亲情断了就难修复了。”梁礼文常说的这句话,成为蕉园村的“和解密码”。

梁礼文联合大沙司法所开展纠纷调解工作
三、“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有章法”
梁礼文深知,乡村治理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他积极动员村民和乡贤投身乡村振兴,成为“百千万工程”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在他的带动下,蕉园村乡亲乡贤累计投入超千万元,支持村庄立面改造、破旧房屋修缮、村道“白改黑”、墙体美化等工程,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此外,梁礼文注重因地制宜开展普法宣传与政策宣讲工作。基孔肯雅热疫情期间,他带领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组成流动“大喇叭”宣传小分队,穿梭在村口小巷,用开平话、普通话、粤语轮流播放防疫注意事项,用乡音土话传递法治声音,让法治宣传更接地气。“乡音亲切,土话易懂,这种接地气的宣传方式降低了紧张情绪,效果很好!”梁礼文说。他利用入户宣传、参与清理积水、蚊虫孳生地整治等一切机会,开展“防疫知识+法治宣传”,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广东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等疫情防控法律知识。在日常工作中,他还积极联动驻村民警、驻村法律顾问、网格员等力量,通过入户走访、开展法治讲座等方式,及时解读新出台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不断提升蕉园村村民的法治素养。

梁礼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普法宣讲

梁礼文带领党员干部开展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普法宣传
作为基层法治建设的践行者,梁礼文既是乡村致富的“领头羊”、普法宣传的“排头兵”,又是矛盾纠纷“调解能手”。他以法为纲、以情动人,在大沙镇这片沃土上奋力书写法治乡村建设新篇章,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法治智慧与力量。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