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市人民检察院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工作理念,立足法律监督职能,通过创新机制、高效履职和用心服务,持续提升检察监督质效,以检察力量守护民生,用法治方式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近年来,该院办理的多起案件被广东省人民检察院作为典型案例推广,其中,戚某婵等49人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支持起诉案获评“全省检察机关民生司法保障典型案例”。
完善机制,联动守护有力度。一是完善协同监督和线索处置机制。统筹发挥“四大检察”职能作用,建立民事、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联络专员制度,推动部门联动与协作,构建覆盖线索发现、证据调取、法律适用等环节的深度配合监督线索处理机制。二是深化“检察+”工作模式。联合市政法各单位共同签订《联调共建协议》,在“综治中心+司法调解+检察和解+治安调解+人民调解+N”治理模式基础上,不断拓展“N”的涵义,加强与市多个部门共建合作,凝聚矛盾化解、支持起诉、虚假诉讼监督等多方面合力,推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高效化、法治化。三是强化专项工作联动。与长沙街道办事处共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及违法犯罪预防、治理协作机制,在联合帮教、线索移送、会商研判、综合救助等方面加强协作,促进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工作协同发力。
突出重点,用心守护显温度。一是守护未成年人的“法治晴空”,护航健康成长。大力开展“雨润˙青穗”法治巡讲进校园活动,联合市司法局、普法办开展青少年法治“City Walk”活动,全面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探索“附条件不起诉+训诫令+督促监护”三合一工作模式,帮助涉罪未成年人早日回归正途。二是守护特殊群体的“希望之光”,助推解难纾困。密切关注农民工、妇女、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合法权益,主动加强部门交流合作,稳步推进支持起诉工作。2024年以来,办理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支持起诉案件53件。做细做实救助工作,将“一老一幼一残”列为重点救助对象,兜紧民生底线。2024年以来,办理司法救助案件19件,发放司法救助金13.7万元,为19名受助者纾困解忧。三是守护市场主体的“营商沃土”,优化营商环境。制作“检企联系卡”、深入企业走访,畅通检企沟通渠道,精准提供法律服务。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诉讼费收取不当、违法终本执行、虚假诉讼、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等专项监督活动,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司法,截至目前,已办理相关案件31件。四是守护人民群众的“品质生活”,满足美好生活需求。扎实开展耕地资源保护、土壤污染整治等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助力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治理和绿美开平生态建设。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以及消防、燃气、电动车安全隐患专项治理监督,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检察+人民调解”模式,积极参与水暖企业买卖合同、交通死亡事故工伤赔偿、农民工报酬纠纷等调解案件。以“受理一件、办成精品一件”为目标办好生效裁判监督案件,综合运用检察听证、检察和解等机制化解案内矛盾,为基层治理筑牢法治屏障。
数字赋能,智慧守护提速度。充分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赋能检察监督提速增效,以科技促进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一是通过复用民事诉讼主体资格专项监督模型,攻克基层生效裁判监督案件少的难点堵点问题,发出再审检察建议9份。二是通过网约车虚增停运损失法律监督模型,锁定虚假诉讼案件线索开展监督,实现近三年该领域的重大突破,发出再审检察建议2份。三是针对诉讼费、离婚损害赔偿权利义务告知等问题复用监督模型6个,并通过制发类案监督检察建议,构建“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法律监督模式,有效提升监督力度和广度。四是创新涉侨执行民事专项监督模型,挖掘数据4万多条,针对消极执行发出检察建议16件,平等保障开平侨企合法权益,该模型获江门市检察机关大数据赋能涉侨检察监督案例竞赛三等奖,并上架省级模型平台。
检护民生,步履不停。下一步,开平市人民检察院将坚持从政治上着眼,从法治上着力,持续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实事,不断加强民生司法保障,以法治“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