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区)法律顾问是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肩负着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多项职能,是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开平市司法局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深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引导广大律师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法治动能。为进一步展现驻村律师风采,弘扬法治精神,本期,我们将聚焦广东法匠律师事务所司徒健芳律师——一位坚守服务基层十一年的驻村律师,聆听她用专业与坚守书写的为民故事。
司徒健芳,广东法匠律师事务所律师,现任开平市大沙镇蕉园村、群联村和联山村等多个村委会的法律顾问。自担任村(社区)法律顾问十一年来,她始终坚守“法律服务无小事,群众利益是大事”的职业信念,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倾听村民的心声,以专业、耐心、细致的服务赢得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法律贴心人”、基层法治的“传播者”与邻里和谐的“守护者”。
一、初心如磐,把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司徒健芳律师深知,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能力,更要善于用乡音乡情进行沟通,以群众听得懂、易接受的方式提供帮助。她坚持服务下沉,早在驻村初期就主动制作并发放“便民服务卡”,公开个人电话和微信,方便随时接听村民来电,实现“线上即时响应、线下及时跟进”,推动法律服务从“被动等待”向“主动上门”转变。日常值班期间,她常常与村民围坐交谈,从家常里短中捕捉法律需求,在潜移默化中传播法治理念。
在群联村一起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受害人家属情绪激动且缺乏维权知识。司徒健芳得知情况后主动介入,为受害人提供法律帮助。为不影响孩子的学业,她多次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前往村里,与家属面对面沟通,协助梳理事实、明确合理诉求,准确撰写法律文书,并就诉讼程序、赔偿标准等关键问题提供专业意见。她积极与司法机关沟通协调,最终促成双方当事人家属达成谅解,受害人获得了合理赔偿,案件实现案结事了、温情化解,既守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更以“法援为民”的温度,抚慰了受损的家庭。
二、深耕普法,让法治阳光照亮乡村每个角落
司徒健芳律师坚信“普法于源,防患于未然”,始终将法治宣传教育作为驻村服务的重要内容。她紧密结合国家宪法日、民法典宣传月等重要节点,深入各村开展主题法治讲座,内容涵盖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土地纠纷、劳动合同等与村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领域。为扩大普法覆盖面,她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拓展宣传渠道。当了解到许多村民白天务工无法参加讲座时,她便主动联系大沙镇政府,打造“夜间普法课堂”平台,在晚间闲暇时间送法进村,让村民在饭后茶余也能接受法治熏陶,这一做法深受群众欢迎。面对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校园欺凌等问题多发的形势,她主动走进大沙镇多所中小学,借助“开学第一课”等契机,为青少年开展“防范网络犯罪”“拒绝校园欺凌”等专题普法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她还积极参与镇“敬老月”活动,深入村居、走向田头,以真实案例向老年人群体讲解防诈骗知识,普及赡养、继承等法律政策,用法律为“夕阳红”撑起保护伞。
三、暖心调解,用“法理情”守护乡村和谐底色
调解矛盾、化解纠纷是村居法律顾问维护基层稳定的重要职责。司徒健芳律师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力求将矛盾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她常说:“村居法律顾问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在群联村一起令人痛心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某村民在单位宿舍内意外身亡,家属因悲痛与企业就死亡性质及赔偿问题发生激烈争执。厂方认为不构成工伤拒绝赔偿,死者家属情绪激动,矛盾一度激化。司徒健芳律师接到村委会求助后,第一时间介入,全面了解案情,厘清法律关系。她坚持“法、理、情”相融合的调解策略,一方面耐心安抚家属情绪,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及诉讼风险;另一方面积极与企业沟通,剖析事实与法律责任,引导其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经过她多轮耐心细致的沟通协调,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家属获得了合理的经济补偿,圆满化解了该起随时可能激化升级的矛盾纠纷,有效维护了基层的和谐稳定。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村(社区)法律顾问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一环,更是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力量。十一载春秋,司徒健芳律师用脚步丈量乡村大地,用专业化解群众难题,用温情传递法治力量。从解答咨询到参与治理,从普法宣传到纠纷调解,她始终坚守在基层法治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驻村律师的责任与担当。她搭建起的不仅是法律与乡村的“连心桥”,更是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信任桥”,为法治开平、平安开平建设添砖加瓦,让法治之花在乡村沃土上绚丽绽放。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