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市博物馆

【展览推介】藏珍荟萃 以古鉴今——开平市博物馆藏品精选展

【展览推介】藏珍荟萃 以古鉴今——开平市博物馆藏品精选展

W020200930325121103308.jpg

展览简介


       推开历史的大门,我们会发现,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历史和记忆,还有哪些抵御了时间摧毁性力量的珍宝。这些珍宝一一向世界诉说着它们的故事,告诉世人,它们是历史留给我们用于抵御遗忘的礼物。

W020200930325127795554.jpg


         今天,2020年新年伊始,新的一年,新的希望,让我们一起踏上新的征程。为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开平的文化魅力,“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进一步激励开平人民振奋精神,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开平市博物馆特意从丰富的馆藏中挑选出160多件(套)颇具历史意义与观赏价值的藏品举办了“藏珍荟萃 以古鉴今——开平市博物馆藏品精选展”。展览共分为化石、玉石器、金银器、铜器、陶器、瓷器、竹木器、玻璃器、钱币、书画、织绣、农具等12个部分:

W020200930325146077714.jpg


第一部分 

化石


          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历经万年以上石化而成,如恐龙、鱼、贝壳、足印等动物化石和植物化石。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起源、演化、发展的过程,还可以恢复漫长的地球地质时期各个阶段的生态环境。化石恍如凝固的生命,绽放生命的旋律让世人惊叹。

W020200930325157828864.jpg

第二部分

玉石器

          石器,是人类最早学会制作和使用的工具。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祖先便就地取材,打制石器,用于狩猎动物、采集植物。在距今一万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先人学会对石器进行磨制。此后,到金属生产工具出现之前,磨制石器一直被作为主要的生产工具。

         中国的玉器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厚的民族特色,在世界上赢得东方艺术和玉石之国的盛誉。中国是琢玉时间最早,用玉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从兴隆洼文化开始,距今达八千年之久,玉器纵横万里。中国是当之无愧的“玉器之邦”。

W020200930325171196601.jpg

第三部分 

金银器

        自从人类发现、认识了金银之后,就将其加工成为各种金银制品,并形成自身独具的艺术风格。定陵所出编金丝嵌珠宝龙、凤冠,更属稀世之珍。

W020200930325179670929.jpg



第四部分

铜器

          铜器初显于新石器时代,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掌握黄铜冶炼技术最早的国家。商代中期铜器铸造技术有较大发展,尤其是青铜器,构思精巧、工艺精湛,与城市、文字共同构成文明的三大要素。

W020200930325186253520.jpg

第五部分 

陶器

        我国陶器历史已有万年之久。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使人类定居生活更加稳定。

W020200930325200416182.jpg

第六部分

瓷器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而陶瓷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前一千多年,中国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中国拥有“瓷之国度”的美称。在国际社会中,“China”的本义就是瓷器,并引申为中国。

W020200930325218376724.jpg

第七部分 

竹木器

        开平最具代表的竹器,是“马冈竹器”传统手工艺品,编织传统竹制器具。馆藏木器则以广式家具为主。

W020200930325228758464.jpg

W020200930325239597320.jpg


第八部分

玻璃器

        由于侨乡的关系,馆藏玻璃器大多是舶来品,由华侨从国外带回的异域风物,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这些海外玻璃器显现了我国乡村接受有益的外来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融和发展,具有独特的包容性。

W020200930325254685402.jpg

第九部分 

钱币

        中国钱币由几千年前贝币、铜质布币,发展到今天印刷精美、防伪技术先进的纸币,直至“一卡走天下”的电子货币。随着国际互联网迅速走向普及化,5G网络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电子支付已发展成为商品交易主流方式。

W020200930325265369537.jpg

第十部分

书画

        书法与绘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支并蒂奇葩。在开平书画艺术发展中,由于受侨乡文化的影响,多元文化艺术在当地云集交流,由此诞生出一大批享誉全国的书法、绘画名家。

W020200930325274742566.jpg

第十一部分 

织绣

      “男耕女织,桑麻满圃”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生活的典型代表。汉唐时期,家家户户大多种植桑麻,能纺能织也能绣。一般人的衣着多是葛麻织品,高级的丝织品除供贵族享用外,还销往朝鲜、印度、蒙古,远及波斯、罗马。从中国通向中亚、欧洲的商路,被誉为“丝绸之路”。

W020200930325285254234.jpg

第十二部分

农具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清至民国时期,开平人民生产条件较差,使用落后的工具和耕作方法进行生产,收成既低且不稳定。新中国成立前,农具以木犁铁铧、铁耙、镐踏、锄头等人力或畜力操作为主。1949年开始利用抽水机灌溉农田,1951年推广打禾机。之后,机械动力农具逐渐广泛使用。

W020200930325294001106.jpg

       岁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故事,需要我们用心去听;岁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谜,需要我们用心去解读……

【展览推介】藏珍荟萃 以古鉴今——开平市博物馆藏品精选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