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缅怀司徒兆光
我们以沉痛的心情发布:我国著名雕塑家、雕塑教育家司徒兆光先生因病于2020年3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司徒兆光先生1940年6月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开平。1959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附中,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60年由吴作人、刘开渠、艾中信教授主考,确定司徒兆光前往苏联列宾美术学院留学。司徒兆光继承了著名雕塑大师米·康·阿尼库申教授的雕塑特色,但又具有中国文化的含蓄与温和。在新中国雕塑史上,司徒兆光属于承先启后的一代人,他的雕塑具有苏联雕塑和北欧雕塑的严谨方法,但又不受学院雕塑规范的束缚,思路开阔,充满单纯与静穆,是充满诗意的生命之歌。他的作品呈现了欧洲古典雕塑的沉静内美和高贵典雅,为中国现实主义雕塑的革命激情,注入了清新浪漫的抒情意味,丰富了新中国雕塑的内含与气质。
1966年司徒兆光回国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历任讲师、副教授、雕塑系第四工作室主任、系主任、教授。曾任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城雕艺术委员会委员、首都城雕艺术委员会委员。作品有《读》、《朱德纪念像》、《吴作人》、《雏鹰》等。作品《扬青稞》、《廖公》(中国美术馆藏)、《妮》等曾获奖。曾为毛主席纪念堂、郭沫若故居、宋庆龄故居、国家体委、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故居博物馆等地创作铜像,以及为中国人民银行第四套人民币百元钞四大领袖像浮雕进行创作。在北京、巴黎举办个展,被授予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称号。
1970年代,司徒兆光曾与中央美院雕塑系王克庆、曹春生、赵瑞英、张德蒂、张德华、时宜、关竞、郝京平、李德利等10位雕塑家深入藏区,创作大型泥塑《农奴愤》,成为时代经典。
司徒兆光是一位优秀的雕塑教育家,他曾经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8年,1996年担任主任,为雕塑系的发展尽心尽力。他对待学生如亲人,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他在严格的写实雕塑教育中很重视肌理的变化,强调泥塑的“泥性”与“泥味”,从而更为贴切地表达艺术家的心理与情绪。他的人物速写将欧洲素描的严谨与现场的生动结合起来,将写生对象的丰富表情融入作品。
司徒兆光的人物雕塑追求纯静的人性之美,赋予人物一种单纯内美的形象表达。他自觉地探讨欧洲雕塑的写实造型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结合。从雕塑人物的轮廓线与形体动态中发现了中国艺术的线条之美,从雕塑中自然奔放的“肌理”痕迹中发现了中国书法之美。他的雕塑形体塑造具有简练概括的特征,传达了丰富的中国艺术精神,对中国艺术的民族化探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司徒兆光对中国雕塑的贡献已经鲜明地写入新中国雕塑史,也成为中央美院雕塑系永久的艺术财富。他在雕塑艺术和雕塑教育上的成就,将激励着青年雕塑家走向未来。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2020年3月5日

以生命之塑,见内美之光。深切缅怀司徒兆光先生 范迪安 挽书
司徒兆光
(1940.6—2020.3.4)
1940年生于香港。祖籍广东开平。
1959年 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1961年-1966年 在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雕塑系留学,师从苏联著名雕塑家米.康.阿尼库申教授。
1966年 学成回国,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
1973-1975年 赴西藏拉萨完成集体创作的大型泥塑《农奴愤》。
1979年 在北京参加九人雕塑作品联展,作品《扬青稞》获北京青年美展优秀作品奖。
1981年 作品《春》等在香港展出。
1982年 作品《雏鹰》在法国巴黎春季沙龙展出。为茅盾文学奖奖章创作茅盾浮雕像。
1983年 赴苏联考察城市雕塑。
1984年 作品《揹》、《多多》等参加匈牙利布达佩斯国际小型雕塑展。石雕《廖公》获第6届全国美展铜奖,中国美术馆收藏。木雕《妮》获北京市美展优秀作品一等奖。
1985年 为人民币百元券创作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浮雕像。创作完成毛主席纪念堂中朱德大理石像。
1986年 为国家体委创作贺龙纪念像;应邀赴日本访问;创作完成大理石刻《读》,该作品于次年获得全国首届城市雕塑评选“优秀奖”。
1987年 为匈牙利著名诗人山道尔.裴多菲故居博物馆创作中国作家孙用(第一位用汉语翻译裴多菲诗的中国作家)铜像。
1988年 创作完成北京郭沫若故居郭沫若纪念铜像。
1990年 为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创作铜像《遐思》。出访新加坡,作品《妮》、《远友》等在新加坡展出。
1992年 在北京举办首次个人作品展览。赴欧洲考察访问,并在巴黎举办个人作品展览。
1993年 参加在台湾举办的雕塑名家五人展。
1994年 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艺术家称号。完成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大型雕塑《劲射》。为宋庆龄故居创作《宋庆龄胸像》。
1995年 创作完成《马寅初像》、《梁思成像》。
1996年 创作完成贺龙纪念像、李维汉纪念像。
1998年 为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创作石雕《何香凝像》。完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群雕《同仇敌忾》《巾帼赞曲》。
2000年 为香港大学创作完成铜像《孙中山》。
2002年 创作《春雪月夜》---长春国际雕塑公园。
2005年 创作抗联战士冯仲云、薛雯大理石浮雕像。
2009年 创作完成世纪坛中华名人系列雕像---梁思成铜像。
2010年 为安徽铜陵国际雕塑节创作铜像《远望》。《郭沫若像》获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
2012年 作品《悦音》被国家大剧院永久收藏。
2012年 《孙中山像》参加<雕塑百年>展、国家博物馆收藏。
2013年 在国家大剧院画廊举办“生命之歌——司徒兆光的艺术情怀”展。

与父亲司徒慧敏(原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合影

1962在列宁格勒

1963年在苏联冬宫考察

1982年创作 《伊文思像》

1983年访问苏联(左一为恰尔金,右二为阿尼库申,右一为曹春生)

1984年创作 《 读》

1984年创作 《廖公》

1984年在王府井工作室

1986年,司徒先生与王光美合影,为毛主席纪念堂作朱德像

1987年王府井时期教学

1990年创作 《遐想》

90年代司徒和曹春生陪同导师苏联功勋艺术家阿尼库申访华

90年代司徒陪同导师苏联功勋艺术家阿尼库申访华

为王合内先生塑像

与司徒晓春合影

在香港

1994年人体课上司徒先生指导学生

1995年司徒先生在中转办学时给研究班上课

2003年春节系、所教员看望司徒先生

2006年春节系、所教员看望司徒先生

2011年曹春生夫妇与赵瑞英看望司徒先生

2019年春节系、所教员看望司徒先生

2018年4月,开平市文联主席冯永胜、开平市美术馆馆长李强稳看望司徒先生
代表作

毛泽东 青铜 高50cm

第四套人民币百元钞四大领袖浮雕稿为司徒先生所作

读 大理石 1984年

郭沫若像 青铜 1987年

我是中国人 青铜 1989年

遐思 青铜 1990年

宋庆龄像 青铜 1995年

遥望 青铜 2010年

人体 青铜 2010年

《扬青稞》 木雕 高94cm 1981年

《高原之子》 木雕 高35cm 1980年

《背》 木雕 高51cm 1980年

《春》 木 高37cm 1980年

《妮》 木 高46cm 1984年

《音乐家吕骥像》 青铜 高42cm 1982年

《伊文思》 木 高58cm 1982年

《复苏》 木 高50cm 1986年

《祈福》 木 高52cm 1992年

《麋鹿(小稿) 》青铜 高 18cm 1982年

《男人体》 青铜 高55cm

《农奴愤》作品局部 1975年

司徒兆光《解剖课作业》 素描 1965年

司徒兆光 西藏人物速写 上世纪70年代
文章来源: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雅昌艺术网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