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开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线上非遗展 | 开平民歌:富有生命力的民间曲艺,经五百年时光磨洗而历久弥新
发布日期:2020-03-13 16:28
来源:本网
打印
【字体:

 

 

 

疫情闭馆期间,为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需求,展现开平市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开平市文化馆即日起特别推出“线上非遗展”系列活动。借助新媒体手段,依托开平市建立起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和传承人档案,我们将陆续推出12期的开平非遗线上展览,为期一个月。

展示项目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泮村灯会),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金声狮鼓制作技艺、广合腐乳酿造技艺、开平民歌、开平灰雕),江门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司徒浩毛笔、开平卖鸡调、马冈鹅繁育、镇濠泥鸡制作技艺、玉石花盆景传统制作技艺、马冈牛皮制作技艺、龙胜张桥庙会)。

今日展览
开平民歌

第五期

开平民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这座城市共成长、紧相依的民间曲艺......

开始今天的介绍之前

请欣赏一段经典开平民歌

《懒婆娘》

演唱者之一的杨达先生

在广东他是人尽皆知的相声大师

也是开平民歌第四代传人之一

这一老一新两首开平民歌
是不同时代的产物
更是开平民歌富有生命力的直接见证
认识开平民歌
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南面的开平市城乡,广泛流传着一种曲调明快、语言幽默,旋律优美,形式多样,具有浓郁地方生活特色的传统音乐——开平民歌
开平民歌还在美国、加拿大、香港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的华人侨居地流传。

△开平民歌与碉楼是我们最亮眼的两张名片

开平民歌是开平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演变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很强地域特征的民间音乐艺术种类。开平位于古南越的边陲,少量土著长期占据着大片的土地。宋元时期,中原经历多次战乱,大批民众避乱南迁,于是,中原文化与本土文化在碰撞、渗透、融和中逐渐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开平方言。明成化年间,在开平民间开始兴起一种用开平方言创作和演唱的清唱体,表达人们的情感和诉求,这就是开平民歌。
经过500多年的时间洗礼,这种清唱体的开平民歌逐渐定格、流传,形成了形式多样、地方风味浓郁的劳动歌、仪式歌、生活歌等类型,包括卖鸡调、木鱼、夹房歌、禾楼歌、女嫁歌、哭丧歌等十多种歌种,用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感叹世态、针砭时弊等,具有语言生动、曲调明快、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等基本特征,是开平人民言情达志,交流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民歌作者还把多个歌种综合运用,融入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编成开平民歌剧演出,大大提升其审美价值和教化功能。
清朝中期以后,移民热潮在开平民众中悄然升温,而开平民歌从那时起就成了维系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乡情的精神纽带,具有标杆性的文化身份认同意义和较高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
传承发展500多年的开平民歌
实实在在有很多闪光点
以及值得了解的“知识点”
接下来请跟随小编步伐
通过几个侧面
更深入了解我们的开平民歌吧!

01
开平民歌的“冷知识”
🔺开平民歌不是只分布在开平市
开平民歌不仅仅分布在开平市,这些地方包括开平市水口、月山、沙塘、苍城、塘口、赤坎、百合、蚬冈、金鸡、赤水等镇(街)及绝大部分的乡村。
它还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侨居地。这一分布特点,其实也是开平市作为“华侨之乡”的间接印证。

🔺开平民歌与中原文化有血脉关联

据清朝康熙十二年(1673年),知县薛璧主修的《开平县志》记载,那时的开平就是多民族杂居之地,在劳动生产中,中原文化随之开枝散叶,形成产生开平民歌的文化土壤。

从大量清代和民国时期出版的手抄民歌本可知,开平民歌如木鱼、夹房歌、女嫁歌、哭丧歌等歌种起源较早,且流传甚广;人们在这些民歌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喃呒(道士)等吟唱的元素,发展了更加新鲜活泼的卖鸡调、小卖鸡,以及禾楼歌、八仙腔、梅花调等歌种,从而大大丰富了开平民歌。

🔺历史上听开平民歌要收页数的“小费”

在开平民间,早就有“木鱼想听,米又不想量”的俗语,这话说明,当时听开平民歌是要交点小费的,这种入场费是由听者自觉缴交小小的一把米;同时也说明,此时的民歌艺人,其艺术水平有一定的专业水准,不然,如何借助民歌吸引听众,收取谷米赖以生存。
02
开平民歌的分类与用途

从内容上说,开平民歌有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儿歌(童谣)等类型。

1、劳动歌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紧密相连,如《睇牛歌》、《撒谷种歌》等。

2、仪式歌既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承载了对先人的缅怀之情,如《结婚上头歌》、《贺新人》、《贺百事兴》、《女嫁歌》、《哭丧歌》等。

3、时政歌真实地反映了民众在各历史时期下所表现出的真实情感,如《破姓界》、《土豪》、《抗日歌》等。

4、生活歌反映了民众的生活百态,如《懒婆娘》、《十二月思夫歌》、《穷娘自叹》、《别乡井》、《金山婆自叹》、《做人媳妇几艰难》等。

5、情歌表现男女间的爱情生活,如《情郎爱妹妹爱郎》、《哥妹双双同欢唱》、《二月桃花自会红》等。

6、儿歌(童谣)简洁趣稚,表现了儿童的天真无邪,如《婆娑娑》、《禾雀仔》、《春花李》等。

从旋律形态来说,开平民歌包括卖鸡调、木鱼、夹房歌、禾楼歌、八仙腔、梅花调、女嫁歌、哭丧歌、童谣等十多种歌种。

03
开平民歌传承谱系及成就简述

根据现有资料记载和田野调查结果显示,在清末开始传承谱系较为明晰,具体如下:

代别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传承方式

第一代

方汉

1867—1937

家族传承

第二代

方文简

1890—1963

方汉之子

家族传承

方基

1913—1983

方文简之子

家族传承

张澄汉

1923—

黄超礼

1923—2000

关辉

1925—1988

余铮

1925—1988

李也

1926—1976

龚观民

1928—2004

胡敏

1932—1986

周光波

1934—2010

杨达

1935—

方元英

1938—

林光烈

1943—1975

张巨山

1944—

余玉云

1944—

黄景良

1944—

谭国本

1946—2008

罗源厚

1946—

余慕贞

1946—

梁玉婵

1949—

廖卫民

1952—

第六代

谭富元

1997—

谭国本之孙

家族传承

从1957年至今,全市的开平民歌创作和表演在地级市以上获奖111项,其中国家级获奖7项、省级获奖43项、江门市获奖61项。近年来,在市政府和文化部门的努力下,也涌现出一批年轻的开平民歌演唱者。
04
代表性传承人
1、张巨山,男,1944年生,师承传承关系。开平民歌作者、音乐唱腔设计者,曾任开平粤剧团文武生兼唱腔设计、《开平文艺》主编、市文化局社文股股长。他创作烦人戏剧、曲艺、民歌作品数百件,在省、市多次获奖。近年来,我市在省、市和全国获奖的民歌节目,大多由他设计音乐唱腔,曾两次参加全省粤曲大赛获金奖;他是学术著作《开平民歌》编写者之一;他开设的“开平民歌培训班”至今已举办第十届。张巨山为开平民歌的普及与传承作出巨大贡献,被评为“开平市十大杰出文艺家”;现为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廖卫民,男,1952年生,师承传承关系。开平民歌作者、表演者、江门市与开平市曲艺协会副主席、《开平民歌》编写组成员。自参加工作至退休一直从事文化艺术工作,他创作的开平民歌剧、小品在开平市文化艺术节、文化下乡和比赛中公演、获奖,为开平民歌的传承和改革,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点击下图,

了解开平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山叔的更多故事⬇⬇

开平民歌内含的生命力、创新力

必将将它传唱得更久远、更广泛

来源:根据开平市文化馆资料整理编辑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附件:

 
联系我们 网站帮助 网站地图 服务申明
 版权所有:开平市人民政府    主办:开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备案编号: 粤ICP备05079694号  网站标识码:4407830003  粤公网安备; 44078302000116
开平市政府网公众号
开平发布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