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来临,学生及家长迎来新一轮消费高峰,从文具采购、电子产品添置到校园周边消费等需求集中释放。为帮助广大师生规避消费陷阱,维护合法权益,市消委会结合近期消费投诉热点及产品风险,发布如下提示:
一、文具用品选安全,实用为主拒花哨
1、查看标识。合规文具应标注生产厂家、地址、执行标准,以及“适用年龄”“有害物质限量”等信息,无标识的“三无产品”可能含超标甲醛、塑化剂,长期接触危害健康。
2、避开危险设计。尖锐笔尖、易脱落小零件(如卡通挂件)的文具可能造成划伤、误吞风险,尤其不适合低龄学生;香味浓郁的橡皮、荧光笔可能添加劣质香精,建议选择无异味产品。
3、理性囤货。文具保质期有限(如胶水、修正液开封后易变质),无需因“开学促销”大量囤积,避免闲置浪费。购买后保留购物小票,若发现文具断裂、褪色等质量问题,可凭借凭证要求退换。
二、电子产品慎挑选,售后保障要盯紧
1、明确需求不盲从。根据学习用途选择配置,不必盲目追求“最新款”“高价位”。例如,中小学生用于线上课程的平板,基础内存和续航即可满足需求;大学生选购电脑时,需提前确认专业是否对显卡、处理器有特殊要求。
2、核对参数防虚标。购买时要求商家明确标注核心参数(如内存、存储容量、电池容量),并写入发票或合同,避免“宣传128G实际64G”等欺诈行为。收货后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序列号,验证是否为正品、翻新机或组装机。
3、锁定售后条款。优先选择官方直营店或授权经销商,确认“三包”期限(整机一般1年,主要部件2年)、维修网点及退换货条件。网购时需保留聊天记录、宣传页面截图,避免通过“私下转账”交易,防止商家跑路后维权无门。
三、餐饮卫生要留心,套路消费需防范
1、餐饮安全“三看”。选择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卫生条件良好的店铺,查看食材新鲜度(如肉类是否变质、蔬果是否清洗),避免购买无包装的“三无零食”(如辣条、散装糖果),防止食物中毒。
2、警惕“诱导消费”。部分商家以“抽奖中手机”“低价换购”为噱头,诱导学生多次消费,实则奖品为劣质品或需额外付费。遇到此类活动,可要求商家明确规则,不轻易支付费用。
四、保留凭证是关键,遇问题依法维权。
购买商品时务必主动索要并妥善保存发票、小票、收据、保修卡等购物凭证,线上消费保留订单截图等信息。若发生商品质量问题、宣传虚假、售后推诿等情况,可先与商家协商;协商不成可拨打12315热线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网站/APP/小程序)进行投诉举报,依法维权。
开学消费应以“实用、适度、安全”为原则。消委会呼吁家长、学校协同引导青少年树立理性消费观,共同营造健康校园环境。各经营者需严守产品质量关,杜绝虚假宣传。让我们共同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助力新学期安全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