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阻断基孔肯雅热传播链条,消除蚊虫孳生隐患,水口镇聚焦公共场所杂物堆积这一关键风险点,整合综合行政执法力量并外聘专业人员,在325 国道、农贸市场及重点村庄周边区域,掀起一场以“清杂物、灭蚊虫、防疫情 为核心的公共场所专项整治行动。
精准部署,吹响整治“集结号”
“路边堆积的花盆、石材缝隙易积水,废弃胶桶、泡沫箱更是蚊虫滋生的‘温床’,这些杂物不清理,基孔肯雅热防控就少了一道关键屏障,必须彻底清除!”在专项整治行动动员部署会上,水口镇相关负责人结合基孔肯雅热传播特点向工作人员强调。为精准锁定防控风险点,水口镇提前组织执法工作人员,以 “消除蚊虫孳生地” 为核心目标,对325国道、农贸市场周边及重点村庄周边开展全方位、无死角排查,重点记录易积水的杂物堆放点、违法搭建的雨棚、帐篷等可能滋生伊蚊的区域,详细标注杂物种类、数量及积水风险等级,建立“一处一档、一患一策”的问题台账,为后续靶向整治明确方向。
考虑到此次整治关乎基孔肯雅热防控大局,任务紧、责任重,水口镇在整合执法办现有力量的基础上,紧急外聘专业清理人员和运输车辆,组建 “防控攻坚组”。同时,制定针对性行动方案,将工作人员按“防控区域”划分小组 ——325 国道组重点清理道路两侧易积水杂物,农贸市场组聚焦商铺周边闲置容器,村庄组主攻偏僻区域的废弃堆积物,明确各组“清理即消杀、清运即巩固”的工作标准,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杂物清理。
攻坚克难,织密防控 “安全网”
“师傅,店铺门口这些胶桶、泡沫箱一旦积水,很容易滋生传播基孔肯雅热的蚊子,不仅影响环境,还会威胁大家健康,麻烦您配合清理。”在325国道沿线商铺前,执法工作人员一边耐心解释杂物与疫情防控的关联,一边协助店主整理物品。部分店主初期对整治工作不理解,担心影响经营,工作人员便结合基孔肯雅热传播案例,反复讲解“清杂物=防疫情”的重要性,最终赢得店主主动配合,不少店主还主动清理了店内闲置的积水容器。
整治过程中,工作人员始终以“切断传播链”为目标,直面各类难题。325国道沿线部分路段、农贸市场杂物堆放时间久,石材缝隙、废弃轮胎、废弃杂物等积满雨水,成为伊蚊孳生的“重灾区”。为彻底清除隐患,工作人员每天清晨带着铁锹、扫把等工具赶赴现场开展杂物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即使汗水浸透衣衫也不停歇,遇到无法人工搬运的大型杂物,立即协调铲车、叉车、货车作业,确保 “清理一处、防控一处”。
重点村庄周边部分区域交通不便,清运车辆难以进入,工作人员便用手推车将杂物转运至指定地点,同步对村内沟渠、池塘边的杂草杂物进行清理,防止蚊虫在水边孳生。外聘的清理人员和运输车辆也全力投入防控,无论烈日还是阴雨,始终与执法工作人员并肩作战,运输司机往返于整治现场与垃圾处理点之间,确保杂物 “日产日清”,避免产生二次滋生风险。
截至目前,专项整治行动共出动超843人(次)、超 166车(次),每一组数据背后,都是对基孔肯雅热防控的坚守。
成效显著,筑牢健康 “防护墙”
经过持续攻坚,水口镇以专项清理整治行动为基孔肯雅热防控交出亮眼 “答卷”。325 国道沿线,曾经易积水的花盆、石材、胶桶等杂物被彻底清理,蚊虫密度显著下降,过往司机反馈 “路边蚊子少了,开车也更安心”;农贸市场周边,商铺门口无杂物堆积,后巷沟渠畅通,经营环境与防控环境双改善,市民们说:“现在市场又干净又安全,买菜时不用总担心被蚊子咬了。”
重点村庄周边环境更是实现“防控级”提升 —— 杂乱的杂物被清除后,村内闲置空地、房屋角落不再有积水隐患,工作人员还同步拆除了22个易积水的违法搭建帐篷、12个遮挡消杀的广告牌及2处易藏蚊虫的铁网,有效消除了多个防控盲区。据统计,专项整治行动共规范超 2000 家店铺的杂物堆放行为,清运花盆绿植、石材、胶桶、泡沫箱等各类易孳生蚊虫的杂物约554 吨,从源头减少了伊蚊栖息地,为基孔肯雅热防控奠定坚实基础。
环境的改善不仅降低了疫情传播风险,更提升了群众的防控意识。越来越多居民群众主动清理自家院落的闲置容器,商铺店主自觉保持门口整洁,形成“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防控合力。同时,整洁的环境也为后续常态化消杀、蚊虫密度监测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水口镇长效防控提供坚实保障。
下一步,水口镇将把杂物清理与基孔肯雅热防控长效结合,建立“日常巡查+定期清理+动态消杀”机制,重点加强325国道、农贸市场及村庄周边的巡查频次,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同时,持续开展防控宣传,引导群众养成“勤清理、不积水 的习惯,让环境整治成为疫情防控的“常态化防线”,切实守护辖区群众健康,建设美丽、宜居、平安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