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关注我们:
    • 搜索
  • 繁体版   |  无障碍  |  关怀版  |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开平市政府网 > 开平风采 > 历史文化
2006年开平年鉴
撰写时间:2009-03-12
来源: 77683
打印
【字体:

相关附件: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服务申明
 版权所有:开平市人民政府    主办:开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备案编号: 粤ICP备05079694号  网站标识码:4407830003  粤公网安备; 44078302000116
开平市政府网公众号
政务服务
政务互动
2006年开平年鉴
撰写时间:2009-03-12
来源: 77683

相关附件:

一、概述
 
·行政区划  
  2006年,辖月山、水口、沙塘、苍城、龙胜、大沙、马冈、塘口、赤坎、百合、蚬冈、金鸡、赤水13个镇和三埠、长沙2个街道办事处。全市共4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26个村民委员会。
 
·气候·水文  
  2006年平均气温23.7℃,较常年平均偏高1.5℃,属偏暖年份;年总雨量2000.8mm,较常年平均偏多不足1成;年日照时数1418.0小时,较常年平均偏少2成多;年蒸发量1698.5mm,较常年平均偏多不足1成。年内各月平均气温皆比常年平均偏高;各月降水除2月、5月、6月、7月和8月偏多外,其它月份均偏少。是年共受4个热带气旋影响,分别是0604号“碧利斯”、0605号“格美”、0606号“派比安”和0609号“宝霞”。5月27日由于受高空槽和切变线的共同影响,本地出现了大暴雨(187.3mm),这也是本年日雨量最大的一天。本年高温日数共15天,年最高气温37.8℃(7月24日),年最低气温6.2℃(1月7日);本年无低温阴雨和倒春寒天气过程;年内共有9天暴雨;10-12月总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少近5成,但由于汛期山塘水库蓄水充足,本地没有出现旱情。
 
·人口·民族 
  年末户籍总人口68.04万人,其中男性34.10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10人,非农业人口24.71万人,占总人口的36.32%。全年出生人数8487人,出生率12.40‰。死亡人口4458人,死亡率6.55‰。自然增长率5.85‰。全市民族以汉族为主,占全市总人口98.18%(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其余为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布衣族、满族、瑶族、土家族、黎族、高山族。
 
·位置·面积   
  开平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南面,地跨东经112°13’ ~112°48’,北纬21°56’ ~22°39’;东北连新会,正北靠鹤山,东南近台山,西南接恩平,西北邻新兴。全市总面积1659平方公里,境内南北西部多低山丘陵,东、中部多丘陵平原,潭江自西向东横贯市腹,地势自南北两面向潭江河各地带倾斜,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69%,丘陵面积占29%,山地面积占2%。
 
·华侨·港澳台同胞 
  开平市是全国著名侨乡。至2006年底止,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共75万人,分布在世界上67个国家和地区。
 
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 简述 
  2006年,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镇级经济和税源经济,全力打好“三大战役”,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较快发展的态势,实现了“十一五”规划开局良好。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31.6亿元,比上年增长l3.5 2%,增幅创近十年最高水平。工商税收总额14.3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6亿元,增长16.02%。固定资产投资36.4亿元,增长21.3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2.8亿元,增长1 8.9%。农业总产值2 4.0 9亿元,增长4.5%。全市外贸出口l 0.2 5亿美元,增长2 6.7 7%。新上外资项目6 2个,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13亿美元,增长2 6.2%;外资企业增资项目2 6个,增资额32 1 2万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 2.1 8亿元,增长1 1.4%。消费品零售总额5 6.6 7亿元,增长1 2.3%。
  高效农业建设力度加大,建成省级农机专业市场,新认定省级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1 3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个,无公害农产品7个,绿色食品3个,粮经产值比为3 6.9:6 3.1。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实现建筑业结算产值20.47亿元,施工面积3 5 0万平方米,房地产竣工面积3 5万平方米,创省级以上优质工程3项。实现建安、房地产税收l.5 4亿元,增长2 2.2%。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全市实现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产值4 7.8亿元,增长2 0.4 2%;新上民资项目l 5 1个,实际利用民资1 2.7亿元,增长37.1%;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2.1 4万户,实现税收2.6 7亿元。科技创新日益加强。全年列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7个;专利申请项目4 1 8个,增长2 5.1%。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7家,创建(含复评)国家、省名牌产品7个。全面完成了赤坎、苍城中心镇规划修编,翠山湖新区的路网、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建设全面铺开。改造了苍江桥至振华桥两岸河堤,全面完成325国道大修改善工程,开平大道路基桥涵工程基本完成。完成l l万伏月山变电站建设和5 0万伏五邑变电站的选址、征地工作。完成47家重点污染企业和7家水泥企业的综合治理并通过达标验收,完成城区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工程建设。投入532万元兴建疾控中心,投入193万元改善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l.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9 0元,分别增长7.9 9%和4.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 5 4.8亿元,比去年初增长1 0.35%;固定电话和手提电话开户数分别为2 1万户和4 8万户,电话拥有率达每百人9 1部;民用小汽车新增3 5 7 6辆,平均月增2 9 8辆。依法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全市参加企业养老保险6.1 7万人,工伤保险4.2 2万人,分别增长3.26%和3.7 9%;征收社会保险基金3.1 2亿元,增长2 8.9 4%。扩大了城乡低保和优抚的范围。2 0 06年享受低保31 32户94 8 3人,增长2 0%;发放低保金额6 5 4万元,增长1 3.5 4%。帮助5 0 3名  “4050”人员和困难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发放慈善救助款1 8 5万元,救助困难群众8 7 5 0人次。建立城乡一体化就业网络。全市净增就业岗位3404个,安置城镇劳动力就业34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5035人,转移率为76 %。全市各级共投入扶贫资金1 32 0万元,新上扶贫项目11 2个,已有31个村委会实现脱贫。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人口出生率12.40‰,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5.85‰。民主法制建设不断进步,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18件,政协委员提案243件。完善市长热线制度,开通“12345”政府服务热线,及时妥善处理涉及群众利益的重点问题。全年共取消和降低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为群众减负2200多万元。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市财政投入“申遗”资金3 8 9 7万元,全面完成了四个申报点的整治工作。在各级支持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项目已于2 0 06年9月接受联合国专家考察评估,将于2007年6月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表决。
 
·工业   
  工业资产营运良好,完成工业总产值26.8亿元,比增2%。销售收入26.8亿元,比增2%。上交税金1.1亿元(其中授权企业4300万元,合资企业6300万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实现利润总额1135万元,比减73%。由于发电厂在油价高企的情况下,仍按照市政府要求顶峰发电,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增大了发电成本,属政策性亏损,拉低了公司整体的盈利水平。若不计算发电厂的亏损,企业整体盈利3160万元,比增9%。出口交货值12.5亿元,比增5%。企业改制继续推进,进口汽车维修中心已完成产权整体转让;棉纺厂将于2007年公开挂牌转让;平顺针织厂经过资产办与债权人协调,将对资产进行处置;机械厂已向法院申请立案破产,嘉丰公司筹资进行职工安置;嘉士利产权转让已立项,职工安置、资产审计等相关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开德利、平丰、铝材3家企业,正寻找适合的合作者参与企业改制,力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创新中心研发工作实现新突破,在全市首家引进牛仔服装激光环保技术设备,研发出大量新的工艺技术方案,产生独特的工艺效果,并为近10家纺织企业开发新的服装款式提供合作服务,其中凯达服装厂已计划将激光工艺效果应用到自己的品牌在美国市场推广。至2006年底,企业减少到10家,但经济总量没有减少,资产营运质量明显提高。
 
·纺织服装业  
  举办了2006中国(开平)牛仔服装节。组织开平市纺织服装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为主的多家企业参加了中国服装博览会。至06年底,企业总数449家,其中规模以上293家,牛仔服装产量1126万打,占服装产量的98%,奔达、富琳、中源公司在全省综合实力名列前茅。
 
·化纤业  
  在开平的纺织服装产业中,化纤业属于产业栋梁,其中广东开平春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模、销售收入和技术水平均在国内同行业的前列,在广东省化纤行业中占半壁江山。该企业综合生产能力达68万吨/年,其中:涤纶长丝15万吨/年、锦纶长丝1万吨/年,瓶级或高粘切片10万吨/年;通过委托加工方式,聚酯切片42万吨/年、开发生产的差别化纤维40个系列300多个品种规格,成功占领华南、华东市场。此外,公司产品还陆续出口东欧、中东、东南亚、美洲等国际市场。2006年公司被列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和广东省企业100强,成为国内大型化纤上市公司。开平开德利实业有限公司拥有两条德国REIFENHAUSER公司先进的聚丙烯无纺布生产线和一条SMS复合无纺布生产线,年生产能力1万吨,产品种类多,应用广泛。目前,开平是全国无纺布三大生产基地之一,化纤行业成为广东的龙头。
 
·五金机械制造业    
  全市五金机械制造业主要企业有开平雅琪塑胶机械模具厂、开平蓝光精机科技有限公司、开平市机械厂、广东建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等。2006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53.19亿元,同比增长11.32%,其中:广东建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属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年产值超亿元,其注册商标“久远”为广东省驰名商标;开平雅琪塑胶机械模具厂是1988年投资设厂的港资企业,专业生产吹瓶机、塑胶容器产品和塑胶模具加工,发展至今,已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一条龙吹塑工业设备生产厂家之一,其生产工艺达国际水平,产品畅销世界各地;开平蓝光精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科技精密机械制造公司,主要生产光盘注塑机、精密模具和各种精密配件,该公司具备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公司的目标是五年内成为世界级的精密机械制造企业。
 
·水暖卫浴业   
  水暖卫浴产业是水口镇的传统产业,也是全国有名的水暖卫浴产地之一。2006年,全镇从事水暖卫浴生产的企业近500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水暖卫浴产业年销售额30多亿元,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占全镇工业总产值50%以上,出口额每年也以20%的速度增长。镇内有十多家年产值超亿元的水暖卫浴企业,如华艺、希恩、雄业、迪丽奇、胜发、彩洲等;固定资产超千万元的企业有30家,产品全部出口的有10多家,通过国际ISO认证的20多家,获得国家专利授权的产品有300多项。产品主要有水龙头、花洒、洗菜盆和弯管等水暖卫浴件。其中水龙头为主打产品,主要有感应系列、延时系列、恒温系列、单把系列、双把系列等数百个规格品种。水口水暖卫浴行业现拥有近4000名专业人员,绝大部分都是近年引入和培养的,整个行业采用了世界先进的生产设备,如意大利的电熔炉、重力浇铸机配套设备,韩国自动射芯机、多攻位攻牙机、钢模加工中心设备、自动射芯机等。该镇继2002年10月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命名为“水龙头生产基地”后,是年2月又被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命名为“水暖卫浴生产基地”。为了给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水口镇政府从2002年连续四年先后投入9000万元分四期开发了占地4500亩的水口工业园,并加强了对龙美冈、开锋、振华、金山、联竹、开平水口工业基地等6个工商开发区的资源整合和发展大大地加快了水暖行业的发展后劲。2006年10月举办第六届卫展会,共达成签约项目38个,其中投资项目22个,总投资额8800万美元;贸易项目16个,成交额8.7亿元。
 
·电子产业   
  全市有电子产业企业8家,其中电子元件制造业7家,电子器件制造业1家。2006年,7家电子元件制造业的总产值为27756万元,销售产值27202万元,出口交货值14972万元,固定资产合计7588万元,主营业务收入26418万元,利润总额555万元,利税总额1172万元,从业人员2837人。开平依利安达公司是电子器件制造企业,2006年生产电子线路板180.1万平方米,比增11%;完成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都为158471万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出口交货值114512万元,比增4%;上交税金3673万元,比增2%;实现利润总额14360万元,比减45%,利润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电子线路板报废率较高,为10%,比去年7%上升3个百分点;二是高附加值的高层板销量只有17.24万M2,比去年的22.31 万M2减少23%。是年,依利安达一、二公司都投资420万美元购进设备增资扩产,投资2990万美元建设敷铜板厂,投资7400万美元增资三公司。敷铜板厂和增资的三公司已分别于4月和7月开始正式投产,当年实现销售收入都为1.2亿元。
 
·医药工业  
  全市有医药制造企业4家,分别是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广东龙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广东百澳药业有限公司和开平牵牛生化制药有限公司。2006年,除开平牵牛生化制药有限公司出现亏损外,其他企业的利润都有不同程度增长。全年工业总产值22226万元,其中新产品产值578万元;主营业务收入22351万元;利润总额4498万元。从业人员792人。在这4家企业中,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规模最大,有员工500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73人,执业药师12人。有抗细菌、抗病毒、消化系统、心血管、氨基酸、镇痛消炎、糖尿病、精神病、皮肤病等治疗药品系列,共一百四十多个品种,2006年总产值16238万元,利润4116万元。固定资产近2亿元。
 
·食品工业  
  食品工业是开平市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2006年全市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6.83亿元,同比增长3.07%,保持了较为良好的经济运行态势。各类食品产业经过多年的良性和滚动发展,已培育出一批产品质量过硬的知名品牌。全市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个,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5个,获“广东省著名商标”称号3个,有6家食品企业被中国食品协会授予“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食品企业”称号。其中:味事达酱油、嘉士利饼干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味事达酱油为国家免检商品;罗赛洛(广东)明胶有限公司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明胶生产企业,其食用明胶的产、质量都居亚洲首位。调味品行业实力雄厚,全市有QS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酱油生产企业近30家。全市136家食品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的有33家,占全市食品工业总产值70%以上,年销售超亿元的企业有5家,食品工业的主要产品有:饼干、酱油、腐乳、花生、巧克力、淀粉、面制品、糖果、食用明胶、酒、凉果等。
 
·农业  
  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4.2%;农村人均纯收入5390元,同比增长4.5%。农业总产值24.09亿元,增长6.06%。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14.50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含大豆)71.32万亩,亩产333公斤,总产23.73万吨,蔬菜播种面积28.75万亩,产量36.67万吨。水果面积12.5万亩,总产量3.02万吨;花卉面积1.34万亩,销售额5765万元。全年生猪上市量33.8万头,比去年增长6%;家禽上市总量2432万只,比去年增长9.7%;渔业总面积12.9万亩,产量3.2 万吨。农业规模化生产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共新(扩)建农业生产、加工基地(企业)10个,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家,有1家企业通过江门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认证。截止年底,全市共有农业生产基地(企业)273个,具有一定带动作用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48家,其中农业龙头企业14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5家,被认定为江门市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有16家,超亿元的有3家;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水稻机耕率达到92%,机割率达到50%。
 
·乡镇企业  
  全年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226.66亿元,比上年增长6.69%,总收入213.17亿元,增长6.73%,利税总额12.09亿元,增长5.23%,出口产品交货值34.50亿元,增长4.23%,镇级财政收入2.85亿元,同比增长26.88%。
 
·个体私营经济 
  全市个体私营企业总数21444户,其中个体工商户20180户,私营企业1264户,实现税收总额2.6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2%;民资投资总额1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1%。广东雄业卫浴实业有限公司的“HONGKEE”注册商标、开平市优赢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优赢”注册商标获“广东省著名商标”称号;广东华艺卫浴实业有限公司、开平市彩洲卫浴实业有限公司、广东希恩卫浴实业有限公司、广东海鸿变压器有限公司获 “江门市民营企业30强”称号。
 
·交通运输   
  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9885万元。325国道振华改线段于7月份全面完工通车,标志着325国道开平段全线43公里大修改善工程的全面完工通车,也标志着本市历时四年多的“四纵两横”公路建设项目全面完成。开平大道新建和赤马线改建项目顺利推进,开平大道建设工程全年完成投资4000万元,已完成路基桥涵工程66%。赤马线改建工程全年完成投资657万元,其中公福亭至立园路口段已于7月全面完工;赤马线立园路口至四九路段全年完成投资300万元,路基桥涵工程已完成70%。地方公路重点路段扩建改造工程全年完成投资1095万元,完成路面工程共20.5公里(城岗线15公里、长横线4公里及联蒲线1.5公里);完成路基桥涵工程共7.7公里(马稔线两公里、赤三线5.7公里)。镇通村委会道路建设工程基本完成,截至年底,纳入改建计划的镇通村道路217.4公里,已完成路面工程189.6公里,正在施工19.8公里,正在施工及完成工程总量占计划总任务的96.32%。其中由各镇(办事处)负责组织施工的59条镇通村委会道路共111.6公里已圆满完成,占计划任务的100%。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697.8公里,营运客货车6535辆,航运通航里程105公里,港口泊位30个。全年完成货运量852.38万吨,完成货运周转量117087.95万吨公里,完成客运量2441.4万人,完成客运周转量125052万人公里,完成装卸量42.3万吨。
 
·邮政  
  全年共实现业务收入3910.33万元,收入和收支差两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任务。速递业务继续保持强势发展,成为本市邮政新增收入最高的一项业务。函件业务开办了供电催费专递帐单、风景区明信片订票等新业务。储蓄业务也得到了稳步发展,包裹、集邮、报刊零售、机要、增值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均实现大幅增长。是年,该局举办了一系列面向全市的大型活动:如以征文的形式,以“我让父母感动的一封信”为主题,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届中小学生书信节活动”,制作邮资封4万多枚,此项活动推动了家庭成员内部的情感交流,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好评。成功举办开平市“邮政储蓄杯”乒乓球赛等活动,扩大了邮政储蓄的品牌宣传,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调整优化机构布局,撤并了沙冈支局等农村低产网点和东山、港口等代办点,将大沙支局由自办改为代办,在市区增设了曙光营业处、搬迁扩张了新昌营业处。继续规范投递网的建设,整治了水口、苍城、曙光、龙头四个投递站点,优化整合了农村邮路,增开了一趟市局到各支局的支线邮路,并以在岗培训、技能比赛、换装宣传等方式加强投递网的专业化 、优质化,顺利完成了速递五个体系的建设,逐步向专业化经营靠拢。成立了大客户中心和中国邮政(开平)会员俱乐部,加强了客户体系的管理和维护,为业务发展提供良好的准备条件。在储蓄余额“决战1000亿”活动中,开平邮政净增余额进入全省50强,列第48位。是年,龙头营业处被评为广东省邮政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邮政六好基层单位和开平市巾帼文明示范岗。水口、月山、曙光三个网点晋升为三星级规范营业窗口。
 
·电信通讯   
  固话方面:全年业务收入1.85 亿元,固定电话装机10000部,小灵通装机9000部,宽带装机11000部,至 2006 年底,全市固话总数达178000部。完成管线投资1447万元,光纤投资313.4万元。成功升级NGN智能网络,开通了风采花园等四机站,完成了振华等六机站共9千多线程控设备及配套设备安装。扩容ADSL设备5.6千线,缓解了宽带设备需求,启动宽带“村村通”工程,进一步提高了网络质量。小灵通扩容基站48个,开通室内分布系统5个点,重点解决了中心医院的信号覆盖问题。完成了曙光、赤坎营业厅的更新改造。移动电话业务方面:全市有中移动和中联通两家企业,客户总数为47.56万户,其中中移动客户总数41.2万户,2006年净增客户4.4万户,客户增长率12%,营业点总数15处,全年营业总收入2.39亿元,上缴税金2205.76万元。是年,电信局莫灶兰等11人被评为广东电信先进绩效个人,许忠友被评为广东电信优秀劳务工,甄宝贤等6人被评为广东电信服务明星。
 
·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6.41亿元,比上年增长21.33%。其中:基本建设完成10.06亿元,增长26.10%;更新改造完成投资5.31亿元,增长14.39%;房地产完成投资4.09亿元,增长67.54%;其他项目完成投资12.95亿元,增长0.61%。全年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其他投资施工项目164个,比上年增加28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47个,全投项目102个。民资投资稳步增加,全年民资直接投资16.46亿元,同比增长13.44%。
 
·建筑业  
  全年实现完税建安产值 20.47亿元,同比增长34.8%,并且实现全年12个月连续增长。其中产值超亿元的公司有二建公司、建安公司、三建公司、建邦公司、住宅公司、金辉华公司等6家公司。有3项工程获得省优良样板工程,这是近三年来的新突破。此外还获得广州市优良样板工程1项、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五羊杯”1项、广州市建筑装饰装修优良样板工程1项;获得广州市建筑装饰装修优质工程1项,获县级市优良样板工程3项、优良工程6项。建安房地产地税收入1.52亿元,同比增长20%,占全市地税总收入28.4%。建筑业重振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建设局)
 
·商业   
  全市商贸流通业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在经营主体方面,除了国家制定的烟草、盐业、烟花爆竹等行业的批发业务还继续是由国有、集体专营外,其他行业已由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所代替;在经营方式方面,批零合一的自选超级商场、专卖店、便利店和连锁店的经营方式代替了传统的柜台零售方式。全市的自选超级商场发展迅猛,由2003年的18家发展到现在的40多家,其中分布在三埠城区有20多家,较大规模的有盛丰仓储式购物广场、千惠超市、康达超市、美联自选式购物广场、万和超市等。新建的大型综合性超级商场益华广场已竣工并开始招商。全市有集贸、综合市场53个,其中百汇副食品批发市场、金侨工业品市场和水口水暖卫浴市场是较大规模的专业市场,市场总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2006年,全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56.67亿元。
 
·对外经济贸易 
  全年进出口总值140830万美元,其中进口总值38286万美元,出口总值102544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8.58%、下降1.09%和增长26.77%。按贸易性质统计,一般贸易出口48041万美元,加工贸易出口5450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9.6%和11.74%。按企业性质统计,国有企业出口13785万美元,三资企业出口67787万美元,民营企业出口20972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9.48%、增长30.73%和75.93%。其中机电产品出口51848万美元,同比增长20.17%;服装纺织品出口40863万美元,同比增长35.15%;食品出口1057万美元,同比增长62.51%。远近洋贸易出口值53378万美元,同比增长42.05%。
 
·招商引资 
  配合市委、市政府打好强镇富民的“三大战役”,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先后成功举办“开平市2006年传统龙舟赛暨招商会”、“第六届中国(水口)水暖卫浴设备展销洽谈会”和“2006中国(开平)牛仔服装节”等活动,突出产业招商,水暖卫浴和纺织服装产业的项目占了全年引进项目的70%以上。同时,加大小分队招商、驻点招商的力度,主动联系国内外客商,推介本市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承接先进地区的产业转移。通过深入调研,出台了《开平市异地招商实施细则》,对异地招商项目的引进、规划和管理,以及税收划分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推动全市的异地招商工作顺利开展。全年新上三资项目64个,合同外资18230万美元。
 
· 财政 
  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6亿元大关,实现6263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3.59%,比2005年增长16.02%;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实现7659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2.56%,比2005年增长12.47%。从2006年10月份起开展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陈灶旺获全国、广东省财政投资评审系统优秀评审员光荣称号,沈恒获广东省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张天富获江门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税收  
  2006年,国税局共组织工商税收收入98277万元(含海关代征),比上年增收8659万元,增长9.66%。其中:中央库收入73196万元,比上年增收4527万元,增长6.59%;省库收入4737万元,比上年增收1018万元,增长27.37%;市库收入20344万元,完成开平市府下达年度预算目标任务19987万元的101.79%,比上年增收3114万元,增长18.07%。地税局组织了税收收入53470万元;组织社保费收入31189万元,同比增长29.52%,增收7109万元。
 
·金融 
  全市有金融机构8家(银行类),其中国有商业银行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家,政策性银行1家,邮政储蓄1家,农信联社1家。各项存款余额198.68亿元,比年初增加14.38亿元,增长7.8%,各项贷款余额47.80亿元,比年初增加2.24亿元,增长4.91%,现金净回笼15.98亿元,同比多5.02亿元。全市外汇收入9.58亿美元,外汇支出1.88亿美元,外汇收支顺差7.69亿美元;银行结汇收入7.63亿美元,售汇支出0.72亿美元,结售汇顺差6.91亿美元。
 
·证券期货市场   
  全市有证券营业部2家,分别是华林证券营业部和广发证券营业部。两家机构都各配有较先进的通讯设备,方便客户委托买卖股票、基金等。广发证券营业部还新增加了代理保险、期货理财产品等投资品种,满足不同客户的投资需求。2006年,全市累计开户总数56859户,总成交额折合人民币82.96亿元,营业收入3700.67万元。
 
·旅游业 
  全年接待游客17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97亿元,星级饭店开房率71%。全市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一个;旅行社2家,旅行社营业部4家;星级旅游饭店5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1家,三星级1家,二星级2家,标准床位920张。
 
·外事 
  全年统一审核报批、政审和办证工作,实行归口管理。共上报批件248批,252人;办理临时因公出访证件198批,201人,办理外国人入境28批43人。
 
·侨务 
  全市接受华侨、港澳同胞捐赠项目133宗,总值人民币1020.3万元,兴办教育、卫生、桥梁、道路等公益事业。全年共接待海外侨胞2380人次。全市22种侨刊乡讯出版63期,对外发行8.5万册。向《广东侨网》、《广东侨联网》、《江门侨网》提供稿件157篇,采录率为90%。侨务信访办结率87%以上。
 
·科技 
  是年3月,市委、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发展的决定》,从9个方面制定了23条具体措施在政策上、资金上扶持和资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年,本市被省认定为广东省知识产权试点市。市科协被省委组织部、省科协评为广东省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海鸿变压器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的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获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授予2006年度全国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奖,江门地区只有2家企业获得此殊荣。广东朝阳卫浴被广东省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广东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开平市玉林参皇养殖有限公司被认定为江门市级工程研发中心。全市已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家,江门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6家。市金象油墨化工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开平诺迪水暖器材有限公司被认定为江门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已有28家,其中省级25家,江门市级3家;全市开发高新技术产品 17 个,2006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58.2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3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占全市工业出口值的36.7%。开平市水口四海五金制造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开平市克德纳米材料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被认定为江门市级民营科技企业,累计全市民营科技企业总数已达54家,其中省级民营科技企业41家,江门市级13家,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额达14.75亿元,比上年增长39 %。建立开平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知识产权工作成效显著。全市专利申请量418件,比上年增长25.1%,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0件,比上年增长100%;全市专利授权量280件,比上年增长26.1%。至2006年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个、广东省名牌产品13个、国家免检产品2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3个。2006年,市地方财政安排科技三项费用775万元,同时还安排科普经费34万元,地震专项经费4.5万元。
 
·教育   
  全市有中小学229所,其中完(高)中11所,职业中学7所,初中29所,小学182所,在校中小学生共135002人,其中小学生73475人,普通中学学校(含高、职、初中)61527人。幼儿园60所(其中公办幼儿园4所,社会力量办园56所),在园在班幼儿24178人。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100%,小学毕业率100%,初中毛入学率100%。 “普九”五率连续第十七年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普高”率91.8%,比去年提高1.5个百分点。9月份,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共有65746人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59%,每学期免收杂费总额1808.80万元。全市有2000名中小学生获省市专项资金补助减免书杂费,全市减免书(学)杂费学生共5938人次,减免贫困家庭学生书(学)杂费共201.97万元,全市师生和社会各界捐出扶困助学款12多万元,有1000多位学生受助。全市在职教师7042人,其中高级职称201人,中级职称2802人,教师学历达标率,普通高中94%,初中98.20%,小学99.85%,有200名代课教师聘为聘用教师,享受公办教师同等待遇。全市撤并中小学9所,其中小学6所,初中2所,职中1所,扩建改建中小学18所,扩建改建校舍建筑面积73294平方米,投入资金4142多万元,其中发动华侨、港澳台同胞及热心人士捐资1130多万元;投入980万元新建多媒体电脑网络室17个,新增电脑1022台,新建千兆校园网2个,新增电教平台105个,全市有82所学校通过光纤与“数字政府”互联,共享网上资源。开平一中和开侨中学顺利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开平市机电学校通过了“国家级重点中职”评估,全市优质中小学校98所,其中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所,广东省一级学校8所,江门市一级学校38所,开平市一级学校46所;国家级重点职中2所,江门市级重点职中2所,广东省一级幼儿园1所,江门市一级幼儿园有2所。1所中学荣获“广东省绿色学校”称号。组织校长、教师参加学习培训达8926人次,有80多人参加研究生学历培训;引进骨干教师和应届优秀毕业生350多名。有758人次荣获国家、省、市先进或优秀称号,有35人成为国家级或省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教育科研获国家奖6项,省奖10项,地市奖10项;教育科研立项,国家级4项,省级8项,地市级9项;有474篇论文在地市级以上刊物杂志发表并获奖。有71名学生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励859人次,省级484人次,地市级818人次。全市职业中学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6.8%。有5128人参加普通高考,开侨中学陈智发同学总分和数学科成绩均满900分,成为广东省高考“双料”状元。职业高中有298人参加高职类高考,有190人被录取。有2所学校获得综合档案管理省特级证书。
 
·文化  
  配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及排头兵实践活动,文化部门组织了150场电影、15场歌舞、15场曲艺、上万册图书送到全市各个镇、村,为农村基层送上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组织“爱我侨乡·爱我碉楼”文艺巡回演出分别到“申遗”4个申报点、学校和部分镇进行15场演出。此外,还组织了粤港明星现场签唱助“申遗”活动、张超文个人演唱会、第四届“奔达杯•魅力员工”才艺表演大赛、“文化遗产日”千人绘画大赛等活动。开平市第三届金秋活动周期间,一连6晚,共有12个曲艺社团在城市南广场举行曲艺社团调演。举办了“开平碉楼与村落诗、书、画大赛”,收集诗书画入选作品100多件。举办了2006年开平碉楼文化旅游节暨侨乡美食节。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30多个地方、100多种的特色小吃,紧紧围绕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部署,文化部门策划一系列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知识的展览并在省博物馆的“广东省中国文化遗产日”展览最显赫的位置,展示了“开平碉楼与村落”图片展览。在全省“欢乐进农家”小戏小品大赛中,开平民歌剧《洋媳妇》夺得银奖;在广东省第三届“曲协杯”曲艺大赛中,本市选手共捧回金奖3个,铜奖1个。
依法开展音像、网吧、演出、娱乐场所、文物市场、新闻出版、印刷发行等全方位的治理整顿工作,全年相继开展了“文化市场执法季”行动、“反盗版百日行动”、“网吧专项整治行动”等专项行动,收缴非法书刊22000本、淫秽光碟3900多张、盗版光碟35000多张,查处违规经营网吧47家(次),查处违规电子游戏机室8家,查处非法安装地面卫星接收设备3家,有力地打击了文化市场的违法违纪行为。按期完成市电影发行放映中心立项申请,有关改制方案正在进一步完善中。
 
·卫生  
  制定《开平市卫生局建立健全防控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制度》,从加强队伍建设、完善规章制度、研究探索建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建立行贿企业黑名单制度等五方面规范医药购销秩序。是年12月,本市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通过了江门市卫生局治贿办的考核验收,被评为优秀。全面推进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卫生系统共25个单位参加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签订合同人数为1664人,缓免签合同人数为887人。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卫生工作质量。全市医疗卫生单位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42.16%,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15%;每门诊人次费用63.36元,比去年同期减少4.39 元,下降了6.48%;每出院病人费用2656.43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9.83元,下降了1.48%。全市医疗业务收入15311万元,比去年增加1044万元,增幅7.32 %。做好医师执业注册及护士执业注册工作,组织了全市784名护士再次注册,对取得执业护士资格的92 人进行首次注册。组织举办了8期培训班,共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510人次,授予Ⅱ类学分共1020分。组织199人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联合公安、药监、计生、卫生监督所等部门,对辖区内的非法行医情况进行了清查,共出动执法人员80人次,取缔无证诊所7间,处罚违规超范围经营医疗机构2间,处罚聘请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医疗1间,罚款共计8500元。全年共接待调解群众关于医疗行为方面的投诉28宗,回复医疗纠纷信访4宗,申请江门市医学会鉴定2宗。做好对市直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的组织工作,市中心医院等5家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分别与金鸡镇卫生院等5 间基层单位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书。向市政府申请拨款80万元,为蚬冈、金鸡、百合、塘口四家贫困卫生院购置必需的医疗器械,改善农村群众的就医环境。加强农村卫生站工作管理力度,对辖区内的137名持有《乡村医生证书》的乡村医生进行登记注册。开展卫生献爱心活动。卫生局先后三次组织医疗队深入边远乡镇开展“健康直通车”活动,送医赠药,服务群众600多人次,赠送药品价值3000多元。全年共进行行政处罚6宗,处理食品安全等投诉6宗,没收销毁不合格食品7户共974.88公斤。是年,本市被定为省的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县级市,并通过了省、市健康教育所的调研。市政府投入7万元资金用于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全市15个镇、办事处“健康面对面·乡村行”活动开展较为顺利,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积极开展劳动卫生监督监测工作。进行生产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企业约80多家,合格率为79.3%;厂矿企业体检人数17100人,其中上岗前体检的工人7000人,在岗期间体检的工人10000人,未发现有职业禁忌及职业病患者。积极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是年新发现病人4例,患病率0.009‰。全市分娩人数5255人,活产数5272人,系统管理5028人,系统管理率95.37%,住院分娩率100%。高危妊娠人数1511人,高危妊娠管理率100%,高危妊娠住院分娩率100%;围产儿死亡48人,死亡率9.05‰;新生儿死亡数20人,死亡率3.79‰;积极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全年累计献血4756人次,献血量共951200毫升,共为575人次办理了医疗临床用血互助金报销手续,为34名献血者及其家属办理了医疗临床用血报销手续。继续做好创卫工作和改水改厕、除“四害”工作。全市新建三级无害化公厕165座,新建和改建家庭卫生户厕5136户,卫生户厕普及率80.63%;农村改水新增17宗工程,农村自来水饮用普及率达96.5%。继续扩大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建立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全市参加合作医疗人数有302646人,参加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76.9%,全市有10370参合农民得到大病补助,住院补偿资金达996万元,人均补助报销1138元。成立了大病救助基金,每年财政拨出50万元作为大病救助基金,是年已大病救助贫困、特困户63人,救助资金共158000元。加强财务制度化管理建设,加强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继续对医疗单位医药收入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是年通过调整药品价格,降低药品收费,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药品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01%,共让利群众490.8万元。市疾控大楼基建工程已完成,大楼内部装修工程已通过招标程序;三埠卫生院门诊大楼装饰工程进入施工阶段;完成了荻海医院住院部(精神病医院)选址,住院大楼建设项目的筹资和报建工作,争取项目资金280万元,目前正在办理住院大楼基建图纸会审;争取市政府拨款100万元建设玲珑医院门诊综合大楼,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等待验收后交付使用。
 
·体育   
  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制定《2006年开平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落实体育公益金4万元支持建设4个标准室外篮球场。为支持开平碉楼申办世界遗产,承办了香港明星足球队对开平精英队对抗赛的义演活动,“雅琪杯”中国女排对开平男排对抗赛、“税务杯”俄罗斯“中央陆军”女排对开平男排对抗赛、CBA中国男子篮球赛(东莞新世纪对福建浔兴)等高水平体育赛事。4至5月份联合市教育局开展全市中、小学生排、篮球赛事共300多场次。6月份结合市招商洽谈会,举办2006年开平市传统龙舟锦标赛,共有来自长沙、水口、月山等镇的36支男子古式龙舟队参赛,运动员达250多人。比赛分成6个小组,通过6轮1000米直道竞速比赛,分别争夺华艺杯、奔达杯、迪丽奇杯、升平杯、科技织带杯、月山彼迪药业杯等6座奖杯。来自国内外的客商和社会各界群众12万多人观看竞渡活动。竞技体育成绩取得突破,1人在全国跳水比赛获得个人第四;省运会比赛中获得一金两银四铜和总分200多分的好成绩,1人获得男甲古典式68公斤级摔跤一金,打破了开平在省运会上零金牌的历史。参加江门市少年组竞赛获得16枚金牌,比去年多了2.25枚金牌,其中摔跤、柔道首次在江门比赛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一。是年全市体育彩票销售额达1000万元。是年10月份,广东电网公司开平市供电局荣获“十五”期间“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称号,开平市总工会卢锐权获“十五”期间“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工作者”称号。
 
·城乡建设  
  2006年统计,市政配套工程报建共96项,市政管线工程报建共100项,市政配套工程验收共96项。完成325国道侨园路改造工程,海伦堡住宅小区的海伦南路、中路及西路等配套工程如期高质完成。沙冈金山大道剩余工程,光华路长堤、长振桥西侧长堤、光明东路长堤建设工程以及依利安达南侧道路工程,正在实施中。
 
·环境保护 
  全市环境保护规划得到进一步加强,环保科学决策水平有新的提高。全面落实《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结合本市纺织服装、水暖卫浴和食品工业三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对工业区进行功能定位和合理规划,对污染行业实行集中管理,减少污染。全年共审批上马工业建设项目80项,第三产业建设项目86项,共通过验收项目68项,共发放、年审换发许可证666个。所有报批项目中,“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显著。迳头污水处理厂首期2.5万吨污水处理系统已基本建成,水口镇、苍城镇和赤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各项工作也顺利开展。进一步加强城乡饮水安全保障工作,成立了开平市城乡饮水安全保障工作办理协调领导小组,完成《开平市建制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和《大沙河水库饮水安全保护条例》。重点污染源全面达标和水泥行业烟尘整治工作进展顺利。全市47家重点污染源和7家水泥企业通过了江门市政府组织的考核验收组的验收。加大环境监察执法力度,制定《开平市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保障环境安全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采取多部门联动,重点出击的方法,共出动1787人次,检查企业240间次。加强信访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热点问题。全年共办理群众来电475件,来信116件(包括市人大、信访办、市长专线、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和江门环保局及其他部门转来的信件),办结率100%,办理环保方面的市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共7件,全部按期完成答复工作。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完成《关于加强东乐村委会环境保护的工作方案》,积极筹集资金,完成东乐村新农村建设的治污排水工程方案。促进我市环保工作城乡同步发展,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
 
· 人民生活 
  全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54.84亿元,年末人均储蓄余额22756元。全市职工年人均工资收入13897元,农民年均纯收入5390元。竣工住宅面积16.33万平方米;住宅销售面积21.27万平方米。
 
·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建设  
  开平市翠山湖新区,位于开平市区北部,距市中心仅7.8公里,开阳高速公路贯穿新区全境,并设有高速梁金山立交互通出入口,距集装箱码头开平港只有10公里,新区拥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对外交通条件。新建的开平大道将新区和市区连成一体,成为开平市市区向北拓展的一个新城区。按照《翠山湖新区2005—2025年总体规划》,新区规划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为20万人,近期规划是至2010年发展成5万人口的新区。新区规划定位于以工业为主、产业集聚为特征,集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环保型的新城区。目前,结合新区的实际情况低成本开发的首期1万亩已成雏形,具备了承接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能力。翠山湖新区的招商选资工作主要集中在高产能、低能耗、环保型的产业,如电子、微电子、生物制药等高科技产业。至今,新区共引进四家中大型企业,总投资额达到10亿元。其中顺德伟雄集团购地500多亩建立新的集团总部,总投资额为5亿元左右,预计该集团将为新区创造年税收5000万元以上。随着引进更多的大型企业,届时,新区将成为开平市发展税源经济的核心力量之一。凭借着科学的规划、专业的管理及诸多优势条件,翠山湖新区将成为一个宜工、宜商、宜居的西岸明珠,成为开平市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安全、环境最优美、服务最周到、潜力最广大的一流投资平台!
 
·信息化建设——数字政府    
  经不断的建设,“数字政府”网络中心目前拥有各类高端服务器21台、系统容量达4.2T,千兆核心路由交换机2台,千兆楼层交换机28台,端口总容量达832口。并完成了网络杀毒软件、千兆防火墙、大容量电子邮件系统的采购、升级,完成了市备份中心的建设,做到异地备份。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和推广应用方面, 2006年6月下旬启动行政机关单位网上办文办公系统,并大力推广电子邮件系统和内部即时交流QQ等通讯软件,便于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资源共享;各部门的应用系统纳入“数字政府”网络平台上,进行统一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本市的企业已基本接入了因特网,有1100多家企业在因特网上设立了网页,通过网络发布和传递信息,扩大市场交易。不少企业开始利用因特网开展B2B、B2C等电子商务活动,通过因特网建立敏捷供应链,使用网上洽谈、询价、成交、促销、电子支付等手段,采购和销售成本大大降低。农村信息化方面,对全市各镇(办事处)近230多位村委会信息员进行了信息业务培训,并颁发了证书,这是本市切实开展农村信息化“村村通”工程的一个重大举措。教育信息化方面,目前全市中小学已装备计算机3794台,计算机室71间,多媒体电教室22间,计算机网络69间,校园网12个,多媒体交互式双向闭路电视系统4个,已有85家中小学通过光纤接入教育信息网络,逐步实现校校通。
 
·重点项目——开平大道(开阳高速公路梁金山立交至开平市区连接线)
  7.3公里一级公路新建项目,工程投资总概算为1.7亿元,开平大道建设项目是本市继“四纵两横”之后又一大型的公路建设项目,于2005年12月开始动工,2006年完成投资4000万元,累计共完成投资7500万元,其中路基桥涵工程完成土石方开挖110.4万立方米,路基填筑完成土石方88.5万立方米,路基桥涵工程完成66%。
 
·重大庆典活动
 
第四届中国(开平)牛仔服装节
  2006年10月20日上午,第四届中国(开平)牛仔服装节开幕仪式在广东省纺织服装开平基地技术创新中心展馆隆重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以及国内工商届企业家代表、知名人士,国内外牛仔服装生产企业的代表参加2006年全国牛仔布行业年会并出席了服装节的开幕仪式。开幕当日,现场签约13个项目,其中投资项目7个,投资总额4.66亿元,贸易成交项目6个,成交金额3.58亿元。同时,在整个牛仔服装节筹备期间已达成众多的投资合同,其中投资项目18项,总投资7.1亿元,贸易合同双项成交额8.3亿元。今届服装节展位219个,参展企业共80多家,展示多种基于新材料生产的新型面料和由新型面料设计的服装,以及各种著名品牌先进纺织机械,除了以往大的纺纱、织布、制衣等企业参展外,一些著名品牌如兄弟牌缝纫机、日本重机JUKI、乐奇爱群刺绣机、格柏(上海)工业数控设备、YKK拉链等企业也来参展,是本届服装节的一大特色亮点。
 
招商会暨龙舟赛
 
  2006年6月3日中午,2006年开平市招商会在潭江半岛酒店隆重召开。广东省人大常委、省委巡视组组长司徒绍,开平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以及前来本市投资发展的企业家和港澳台同胞代表共500多人欢聚一堂,共谋合作与发展。招商会上,在本市有重大投资项目的深圳市南利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方荣植和即将项目动工的香港顺景染厂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启明都表示对侨乡开平的支柱产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招商会期间,全市共达成外商投资项目23项,其中签订合同书10项,签订意向和协议书13项,合同利用外资合计1.3亿美元。
 
第六届中国(水口)水暖卫浴设备展销洽谈会
 
  2006年10月18日上午,第六届中国(水口)水暖卫浴设备展销洽谈会开幕式在开平市水口卫浴设备展贸中心隆重举行。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理事长张东立,省、江门市经贸系统的领导,开平市四套班子领导以及国内外工商界朋友、水暖卫浴生产企业代表、各界来宾共20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当日共有签约项目38个,其中卫展会筹备期间达成的投资项目21个,总投资额8580万元,贸易项目16个,成交额6.68亿元。其中公开签约项目12项,包括投资项目6个,总投资2.7亿元;贸易项目6个,总成交额4.38亿元。卫展会为期4日,参展企业300多家(包括商贸街,其中卫展中心99家),常年出租展位582个(包括商贸街,其中卫展中心280个)。展位的出租率达100%。目前水口水暖卫浴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45%,外销出口达6成,主要出口欧洲、南美洲、澳洲、大洋洲、中东、东南亚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本届卫展会的最大亮点是同广交会、佛山陶瓷展销会同期举行,展销会之间形成互动,客商可进行交流。
 
12006年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名录(任职起止时间
 
市委书记:赵瑞彰
副 书 记:吴平超   温群湛(——2006.8)
          谭德荣(——2006.10)   黄  佳(——2006.10)
          薛卫东(2006.8——)
常    委:赵瑞彰   吴平超   温群湛(——2006.8)
          谭德荣(——2006.10)  薛卫东(2006.8——)
黄  佳   谢伯欣   黄继烨   李宝贞(女)
          颜  强   唐立忠(——2006.10)   范金棠
谢超武   邹东荣(2006.10——)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瑞彰
          副主任:唐石生(——2006.11)  司徒振波
   谭沃羡(——2006.11)  阮卫国
                  黄旭征      司徒尧滚(2006.11——)
                  吴年积(2006.11——)
余荣深(2006.11——)  
市  长:吴平超
副市长:谢伯欣   梁和平   张星杰   苏树栋
        李学明(——2006.10)  黄婉慈(女)   陈  靖
        吴学斌(挂职)
市政协主席:周松镇(——2006.11)
            谭德荣(2006.11——)
副  主  席:关仕儒(——2006.11)吴惠英(女)(——2006.11) 
           冯润深(2006.11——)  余明达(2006.11——)
关位湛(2006.11——)   关开宗    杜海英(女)
吉喆(女)(2006.11——)
 
 
22006年获全国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名录





获奖情况
开平市财政局
陈灶旺

业务主办
全国财政投资评审系统优秀评审员
 
 
 
 
 

 
3、开平市国民经济发展情况表

项目
单位
2006年
同比增长%
年末总人口
土地面积
生产总值
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
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
农业总产值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外贸出口总额
外商直接投资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平方公里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美元
亿美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680435
1659
131.6
19342
202.79
24.09
36.41
10.25
1.13
6.26
56.67
154.84
---
---
13.5
8.26
18.89
4.5
21.33
26.77
26.2
16.02
12.31
10.35

                                                                        
  
 
4、开平市基本情况简表

项    目
单 位
2006年
 
 




高速公路营业里程
公里通车里程
港口泊位
航运通航里程
发电装机容量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
公里
公里

公里
万千瓦
万户
万户
28.6
1697.8
30
105
6.5
17.8
47.86
 
 

 

中等专业学校
在校学生
普通中学学校(含高、职、初中)
在校学生
小学学校
在校学生
在园幼儿
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







%
---
---
47
61527
182
73475
24178
100






医院
县级医院
等级医院
卫生机构医院床位数
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
影剧院
体育馆







5
5
3
1448
2.13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