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明确基孔肯雅热属于中医湿温范畴,病因为蚊虫疫毒,核心病机是风邪袭表、湿毒蕴热。如何才能清热祛湿?记者采访了开平市中医院的医师,教大家日常养生方法。
岭南地区夏季暑热与湿气相互交织,人体阳气极易受外邪侵袭,脾胃功能首当其冲受到损害,进而导致湿邪内生。医生认为,基孔肯雅热的根源,是蚊虫作为传播媒介,将湿热疫毒带入人体。市民日常夏季调理体质可从“清热祛湿、扶正祛邪”入手。
“夏季天气炎热,而且湿气弥漫,‘湿热交蒸’的气候特点最容易破坏人体的阳气,损伤脾胃,导致很多人出现脾虚湿热的症候,具体表现就是感觉身体困重、精神不振、口中粘腻、食欲不振、大便粘滞。”市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梁金池介绍说。
针对祛湿,梁医师给出了多方面的建议。例如,“三伏贴祛湿” 是广东传统祛湿法之一,贴敷后需注意保暖,避免贪凉,否则可能影响效果。此外,广东人煲汤技艺娴熟,“煲汤祛湿” 这种方式操作简单且效果良好。
“将艾叶、生姜等中药材贴在足三里等穴位,可以温经散寒,祛除湿气。善用祛湿的药材,如淮山、薏米、赤小豆、芡实等,煲汤饮用,既美味又养生。”梁金池建议。
梁金池表示,运动和中医调理也是祛湿的好方法。“适度运动,如太极拳、五禽戏、慢跑、游泳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帮助排出体内湿气。如果湿气较重,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从根本上调理体质,祛除湿气。”
虽然目前基孔肯雅热尚无特效药,但我们可以运用中医理念增强体质,结合防蚊方法,睡觉时用蚊帐,门窗装纱网,穿浅色、宽松长袖衣裤,减少暴露皮肤等等,共同筑起健康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