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附件:
开栏语:三尺讲台,一生耕耘;点滴心血,润育桃李。在我国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开平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平市教育局特别推出《师者风范》专栏,聚焦一线教育工作者,讲述他们以智慧点亮梦想、以坚守传递温暖的动人故事。让我们共同走近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身影,感受师者的力量与温度。
广东省特级教师周玉贞: 多一把“尺子”量才 三十载光阴诠释教育温度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开侨中学的周玉贞老师收到了许多学生的祝福。今年,是周玉贞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第30年。从青春年华到鬓角染霜,她用30年的教育实践,诠释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深刻内涵,更以“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的教育理念,为一批又一批学生照亮成长与成才的道路。
1995年,大学毕业的周玉贞成了一名高中化学教师。谈及选择教师职业的初衷,周玉贞的回答朴实而温暖。她说自己没有宏大的教育理想,只是想延续曾经照亮自己的那束光——在学生迷茫退缩时,用一点耐心、一点鼓励,帮他们把“我不行”变成“我试试”。这份“参与他人成长”的初心,让她在三尺讲台上坚守了30年。
周玉贞表示,做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她认为,这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具成就感和最值得的时刻。
在周玉贞30年的教学生涯里,感动与难忘常伴左右:往届学生在回顾高中生活时写下的那句“与班主任处成了好朋友”、班上的化学科代表如愿考上心仪高校、在自己的影响下学生坚定选择了师范专业……学生的成长与蜕变,成为了周玉贞胸前最耀眼的“勋章”。
周玉贞强调,每个学生个性与才能各不相同,不能仅凭成绩这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好坏。她一直秉持“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皆可成才”的教学理念。多年来,她始终重点关注那些相对默默无闻、不敢表达自己的学生,引导他们发挥自身优点,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在周玉贞看来,“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这句话的本质不是刻意寻找学生的优点,而是放下预设、用心观察,用心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她从不将学生放在同一条赛道竞争,而是为他们搭建专属舞台:让书法好的学生出黑板报、写对联,让有爱心的学生当“爱心大使”,让执行力强的学生做“小助手”。最终,越来越多学生在擅长领域收获自信,进而成长为知道自己优势、相信自己有价值的人。
担任科组长和备课长多年,周玉贞在带领团队和培养青年教师方面也有着独特的心得。她认为,科组是成长共同体,带领团队的核心是“聚心”,培养青年教师的关键是“搭梯”,提升科组教学水平的本质是“共生”。因此,她坚持每年上1-2节公开课,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团队教师的教学热情,初到开侨时老校长对所有新教师的勉励——“三年站稳讲台,十年成为名师”,也成了周玉贞对科组年轻教师的鼓励与要求。
周玉贞的同事邓春梅谈到,周玉贞始终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把课堂还给学生。“她认为教学不应是教师的单向灌输,而应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邓春梅表示,周玉贞的理念深刻影响了自己的教学观,让她认识到教师的核心作用不在于自己讲得多精彩,而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课堂真正活跃起来。
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与创新精神,周玉贞在学科教学、教育科研、竞赛辅导等领域成果显著。在教育生涯步入第三十个年头时,周玉贞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广东省特级教师”称号,她也是开平市2025年新增的唯一一名省特级教师。
三十载春秋,周玉贞用自己的教育实践诠释着教师这个职业的深度与温度,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一批又一批学子前行的路。将于明年退休的她,站在讲台上依然目光炯炯。她表示,自己将继续以热忱如初的态度,用心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