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附件:
2月8日,中共开平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召开。全会报告“干货”十足,但最令吸引与会者的提法莫过于这一句:开平将全力冲刺500亿,争创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示范县。
时下,各地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态势明显,区域竞争愈发白热化。纵观五邑大地,各县(市、区)纷纷“亮剑”、勇当尖兵:蓬江区提出,要加速挺进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台山提出,要当好江门东南部高质量发展主力军;鹤山则提出,要争当广东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由此可见,在县域高质量发展这条激烈的赛道上,开平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显示度,引入更多优质资源,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今年1月,赤坎华侨古镇启动试营业。南方日报记者 杨兴乐 摄
作为知名侨乡,开平并不缺乏关注度。特别是近两年来,通过精心策划,碉楼之乡频频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去年端午佳节,开平时隔15年后再度举行龙舟邀请赛,吸引了不少开平市民及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观看,网上直播观看达163万人次;今年,赤坎华侨古镇迎来试运营后的首个春节假期,共吸引游客(含免费区域)超过20万人次;兔年大年初一晚,2023年开平市春节烟花无人机汇演共吸引160万人次观看,其中包括海外乡亲20万人次;元宵节当天,开平在赤坎华侨古镇举办的水口泮村灯会民俗展演活动在12个媒体平台上同步播出,总观看量超1600万……
可以说,随着一次又一次在舆论场上“出圈”,开平在某种意义上已具备打造“网红”城市的潜力。但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外界对于开平的认知仍存在“标签化”“单一化”等问题,侨乡的发展动态并不十分为人所知,发展潜力也长期被低估。
对于争创县域高质量“示范生”的开平来说,这无疑是亟待补齐的短板。接下来,如何将城市潜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力,是开平争创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示范县的题中之义。
如何“破题”?将目光投回全会报告,不难发现,着眼于打造更多城市发展的流量“入口”,开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越来越清晰:
在产业“入口”,开平将加快打造承接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的主平台,全力打造规划总面积189平方公里的大型产业集聚区;积极深化区域协作,与广深等核心城市开展产业协作,推进共建水暖卫浴产业配套基地(共性工厂)和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
在开放“入口”,开平将立足聚侨引智,充分利用赤坎华侨古镇等文旅资源“引客入开、留客在开”;高质量承办好第一届中国区域品牌博览会,协助江门做好第二届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的考察任务。
在交通“入口”,开平将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打造“四纵三横两铁一港”的综合性交通网络,更加主动融入大湾区主要城市群1小时经济生活圈……
所谓流量“入口”,即人、财、物、信息、技术等优质资源汇聚的关键通道,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从这个意义看,打造更多流量“入口”,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开平的城市发展能级,侨乡在区域协作、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等领域将事半功倍,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建设现场。中科院高能所供图
根据全会报告描绘的蓝图,不难预见,今后的开平,将拥有更多机会进入大众视野。以江门中微子实验室为例,过去几年,作为“国之重器”,这个重大项目频频在国家、省级媒体上“露脸”,相当于为开平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大型城市形象宣传。而展望未来,全会报告提出,开平将全力支持江门中微子实验室于2024年初建成运行。届时,作为项目所在地的开平,势必又将成为舆论的焦点。
在“注意力经济”盛行的当下,城市形象的建设变得愈加重要。而根据资源的稀缺性原理,城市显示度的高低与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我们期待,随着开平打造城市发展流量“入口”的“招式”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系统,侨乡将在县域高质量发展赛道上持续“狂飙”,以一个全新的、立体的、丰富的城市形象被更多人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