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至30日,2025年度“学会开平行”系列活动——“第三届科技与传播”学术沙龙暨广东科技新闻工作者协会十届五次理事会(扩大)活动在开平市举行。来自中央及省级主流媒体的20余名记者、科技新闻领域专家学者深入开平科技企业、科研平台开展实地调研,进行科技力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专题采访。开平市委副书记耿洪波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由广东科技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开平市纵向帮扶专班联合开展,既是广东科技新闻工作者协会响应省科协号召,立足协会特点和禀赋落实纵向帮扶的具体实践,更是开平借力科技传播力量、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契机。
活动首日,媒体团聚焦科技如何赋能开平制造业,踏入广东华艺卫浴实业有限公司。展厅内水龙头、马桶等各式卫浴产品琳琅满目,设计新颖,引得媒体团纷纷驻足观摩;随后,媒体团来到海鸿电气有限公司近距离观摩了全球领先的敞开式立体卷铁心干式变压器生产线;在开平市齐裕胶粘制品科技有限公司,媒体团与负责人深入交流,详细了解该企业成功研发环保型水性胶上光胶粘膜,斩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奖的历程。
开平市齐裕胶粘制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吉尔表示:“媒体采访对于企业起到一定宣传作用。我们企业也可以通过媒体提高知名度,也让市民知道开平有这些科技企业为国家做贡献。”
活动次日,媒体团走进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媒体团就JUNO探测器的工程设计原理、关键技术创新点等进行深入采访,还与科研人员探讨了如何利用科研基地做好科普工作,期望共同传播先进科学技术,让更多人了解科研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开平中微子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李小男介绍:“将来很大部分的精力要放在研学和青少年科普宣传方面,我们合作组将配合地方科协让下一步的研学活动常态化、系统化、规范化。”
活动还召开了会议,宣读《关于第二十七届广东科技好新闻奖、第八届广东省科普好新闻奖评选决定》。其中,南方日报和南方+客户端出品的《地下700米的最后一瞥》被评为广东科技好新闻奖一等奖,《广东科技》杂志出品的《江门中微子:探索宇宙奥秘的“金钥匙”》被评为广东科技好新闻奖三等奖,南方+客户端观点频道出品的《幽灵粒“捕手”为何建在江门》被评为广东省科普好新闻一等奖,这些新闻作品均取材于开平。这些获奖作品不仅展示了开平科技发展的丰硕成果,也证明了开平在科技领域的影响力正日益扩大。
会上,与会人员纷纷对开平的科技发展给予高度评价。 人民日报记者贺林平:“开平企业制造业科技创新的成色越来越足了,创新对制造业的赋能和带动越来越强,再加上江门中微子实验室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是基础科技研发最前沿的代表,从采访中感到开平未来前途无限,开平高质量发展受到了科技创新的赋能。” 羊城晚报记者李钢:“不光从一个媒体人,也从一个普通游客的视角来说,开平带给我的体验是非常新鲜有趣,考察中微子实验室、开平企业后,发现开平具有很强的发展潜能,会越来越有活力,越来越有创新性。” 第二十七届广东科技好新闻奖、第八届广东省科普好新闻奖评委、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辜晓进:“开平科技工业的发展超出我们的意料,记者们收获非常多,这次参观的开平企业有些之前没有听说过,但是经过现场参观,发现大有乾坤,从新闻报道的角度讲,开平科技企业是有新闻价值,是值得传播的,可以做文章的。”
会上,主办方欢迎媒体持续关注开平企业的科技进步,深入挖掘产业升级的鲜活案例。下一步,开平也将积极作为,全力做好科技宣传工作,提升开平科技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创新资源和投资项目汇聚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