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关注我们:
    • 搜索
  • 繁体版   |  无障碍  |  关怀版  |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开平市政府网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全会精神 开平实践|多维协同发力,开平勇立“大桥经济”潮头,逐浪大湾区新程
撰写时间:2025-11-13
来源: 本网
打印
【字体:

相关附件: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服务申明
 版权所有:开平市人民政府    主办:开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备案编号: 粤ICP备05079694号  网站标识码:4407830003  粤公网安备; 44078302000116
开平市政府网公众号
政务服务
政务互动
全会精神 开平实践|多维协同发力,开平勇立“大桥经济”潮头,逐浪大湾区新程
撰写时间:2025-11-13
来源: 本网

相关附件: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的时代背景下,开平市作为珠三角连接粤西和大西南的关键节点,积极把握历史机遇,以交通“硬联通”为基石、规则机制“软联通”为纽带、产业协作“深融合”为引擎、“侨”资源“强赋能”为助力,全方位加速融入大湾区建设,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勇前行,书写着属于新时代开平的精彩篇章。


完善基础设施“硬联通”

筑牢开平发展基石


在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中,交通基础设施作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正持续重塑区域经济版图,改写城市发展轨迹。完善的基础设施“硬联通”,成为开平深度融入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支撑。

开平地处珠三角连接粤西和大西南的关键节点,近年来积极推进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全力优化对接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城市交通路网,加速融入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

地面交通网络建设成果斐然。江罗、高恩、中开、开春、开阳高速紧密交织,与江湛铁路相互配合,构建起稳固的区域交通骨架;省道、环城公路如毛细血管般延展,输送着人流与物流。国道G325线改建工程亦正如火如荼进行着,工程完成后,将极大优化开平交通布局,提升珠三角至粤西的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促进江门东西部联动发展,带动大型产业集聚区“北组团”各工业园区互联互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水上交通建设稳步推进。为将港口资源优势转化为城市发展优势,开平市于2022年启动三埠港搬迁工程,全力打造现代化“新三埠港”。目前,项目已进入建设冲刺阶段,建成后,将由原来单一的港口码头,升级成为配套仓储、保税区、电商及物流园等现代化港口设施的内河综合大港,全面打造成为“内河大港+现代物流+临港工业”三位一体的开平港口经济区,成为珠江西岸重要的航运物流节点,为开平市激活临港经济新动力,抢抓更多“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

交通格局的重塑引发了“蝴蝶效应”,全方位释放开平区位优势,打通了开平对接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快速通道,人流、物流、信息流在大湾区城市间往来效率的大幅提升,为开平市吸引更多投资和产业转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提升规则机制“软联通”

优化开平营商环境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开平市在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硬联通”的同时,还高度重视提升规则机制“软联通”水平,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升级跨境政务服务。作为广东省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县级试点,开平市以推进“湾区通”工程为引领,不断深化“侨都赋能”工程。围绕市场一体化,设立跨境办事专区,优化升级港澳跨境通办政务服务和华侨华人综合服务窗口服务。同时,组织全市相关部门依托广东省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做好政务服务事项“跨境通办”要素的标识,极大地便利了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内地的生活与工作。

响应政策升级设施,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开平市积极响应“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等政策落地,对全市90个关键路口的交通监控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为港澳车辆的顺畅通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此外,开平还同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地、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海鸿电气参与制定开平首份“湾区标准”《智能配电房技术规范》,推动技术标准互认,进一步为区域产业协同奠定基础。

一系列规则机制“软联通”举措在开平市落地见效,全方位优化了当地营商环境。这是开平积极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构建一流营商环境”要求的务实之举,也为“十五五”规划期间区域协同发展筑牢了根基。随着“软联通”水平持续提升,开平市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吸引力与竞争力亦将大幅增强,成为企业和人才的“强磁场”,吸引更多新力量前来投资兴业、创新创业,助力开平在湾区建设中破浪前行。


深化港澳产业协作

打造开平特色产业集群


产业协作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十五五”规划前瞻布局下,区域协同、产业融合更成为发展新趋势。

在此背景下,开平以“融”为志,深化与港澳产业协作,创新采用“反向飞地”模式,搭建起与广深港澳等核心城市资源连接的稳固桥梁,有力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与互利共赢,成为开平融入大湾区的重要支撑。

开平产业基础扎实,近年来持续壮大生物医药与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还开辟出氢能源等特色产业新赛道。在氢能产业领域,依托氢能行业独角兽企业中科富海在氢液化、液氢储运等方面的领先技术,开平以氢储运装备制造为核心,凝聚上下游、省内外氢能专精特新企业,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独具特色的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水暖卫浴领域,开平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积极推进水口镇、月山镇在八镇联动区域内大力发展水暖卫浴(含五金)等主导产业,与港澳企业在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推动产业品牌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全力打造“错位竞争+互补协作”的产业集群。

此外,开平充分利用“港澳药械通”政策,加强与澳门中医药产业合作,推动开平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建好用好粤港澳大湾区(江门开平)优质农产品供应及出口基地,对接大湾区农产品标准体系,完善农产品加工、仓储、流通、销售等体系建设。强化开平和澳门“世遗”资源联动发展,联合港澳开发“优游计划”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一程多站”旅游产品。

这种产业协作模式,既促进了开平市自身产业升级发展,亦为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未来,开平将继续乘势而上,深化与港澳产业协作的广度与深度,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新飞跃,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凝聚开平发展合力


开放是促进改革、推动发展的关键“引擎”。开平作为全国著名侨乡,对外开放是其鲜明标识,丰富的“侨资源”更是独特优势。在此背景下,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成为开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投身并推动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提升为侨服务工作水平是关键。近年来,开平深入推进便利华侨华人投资试点专项改革,进一步简化华侨华人投资审批条件。同时,持续擦亮“侨才荟”人才服务品牌,完善人才“一站式”服务专区,为侨胞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对接等一站式服务,并通过举办各类人才交流活动,搭建侨胞与本地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平台,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集聚,吸引了越来越多港澳台同胞和侨胞前来就业创业、居住生活。

为更好凝聚侨心侨力侨智,开平市还深入实施“港澳融合”工程。深化与香港方面教育领域合作;与澳门供应商联合会建立合作关系,成功将马冈濑粉、马冈鹅等开平优品推出到澳门市场;合作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的港澳融合试点,加强开平与澳门的经济双向交流合作;成立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致力为侨胞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

从优化投资服务到搭建人才合作平台,从推动港澳融合到强化法律保障,开平始终坚持落实“大侨务”格局,用心用情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未来,开平将持续发力,以“侨”为桥,全方位凝聚侨心侨力侨智,在大湾区建设中书写更精彩的开放发展篇章。

拥抱“大桥经济”,竞逐大湾区浪潮,凭借在交通、机制、产业、侨务等多维度的协同共进、精准发力,一个更具发展活力、更具综合竞争力的开平正以昂扬之姿阔步迈向“十五五”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