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附件:
10月16日晚上,江门市发布全民动员通告,自即日起至10月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防蚊灭蚊为核心、以清理孳生地为重点,为期两周的爱国卫生运动专项行动,重点推进“伊蚊孳生地清理”工作。开平市迅速响应,于翌日(10月17日)清晨,投入智能消杀车、无人机等“黑科技”,并结合人工精细化作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专项行动。
清晨7时,长沙街道侨园社区一派繁忙景象。一支由200多名江门市支援人员及社区工作人员等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已集结完毕。 消杀队的志愿者们正有序进行消杀前的最后准备——喷雾器加注药水、穿戴防护装备,落实各项防蚊措施,整装待发。随着出发指令发出,各小组按预定方案迅速奔赴责任区域。“防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的工作可以有效清除蚊子的孳生地,切断潜在的传播途径。环境基础扎实了,就能为其他防控措施减轻压力。”江门市直青年消杀突击队三组三班班长叶昌艺说道。 与此同时,一支由开平市应急救援大队、市城发集团、蚬冈镇、金鸡镇、赤水镇和社区工作人员共同组建的126人志愿者队伍,在三埠街道新兴社区明确自身消杀任务与操作规范后,立即闻令而动。 在居民楼内,志愿者背着消杀设备沿狭窄楼梯逐层向上,对扶手、转角等卫生死角细致喷洒。社区公共区域同步作业,消杀人员对排水沟渠、闲置商铺等关键位置药物消杀,既灭成蚊,又清蚊虫孳生环境,阻断蚊媒传播途径,守护居民健康安全。 “尽管消杀过程中背着沉重的设备,让人全身湿透,但能为市民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再辛苦也值得。”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救援大队队员胡冀蛟说道。 参与地面作战的还有智能消杀车。记者见到,一辆智能消杀车穿梭在良园路,重点对市政主干道、绿化带、垃圾收集站等区域进行“移动式”药物喷洒。长沙街道消杀人员介绍,智能消杀车配备多个作业模块,可大面积、高效率喷洒药物,提升消杀质量和覆盖范围,降低人工强度,适用于多种复杂环境,在空阔绿化带、密闭地下空间等蚊媒孳生高发区处理中展现出明显优势。 开平市不仅开展地面攻坚,还引入无人机技术,作为“侦察兵+突击队”进行空中防控。在长沙街道三江社区的一块闲置用地上,12台无人机依次起飞,沿着预设航线盘旋。机腹下方的喷头将环保灭蚊药剂精准且均匀地喷洒至目标区域。无人机配备的定位与喷洒系统,能够提前勘查积水点和蚊虫孳生的死角,自主规划航线,并根据地形实时调整飞行参数,实现“指哪打哪”的高效精准作业。 借助无人机技术,志愿者队伍也能精准清理楼顶绿植堆积、积水容器及卫生死角。人力与科技优势互补,提升了巡查效率和问题处置速度,构筑严密蚊媒传染病防控网络。“我们首先会根据流调确定的风险点,使用无人机进行现场侦察,制定作战计划,并评估消杀面积和所需力量。接着,我们会绘制区域作战图,并在现场进行分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方春洲介绍说。 接下来,开平市将蚊媒防控工作深度融入日常治理体系,推动蚊媒防控向更智能、高效、可持续的新阶段迈进,持续提升社区环境卫生水平,全力保障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为市民营造更加洁净、健康、安全的居住环境,筑牢坚实的健康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