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附件:
当前,开平市苍城镇六合村早稻已进入收割高潮,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近日,开平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前往位于六合村的紫云英绿肥项目高产示范区开展水稻测产验收工作,为科学评估水稻产量和紫云英绿肥种植社会化服务成效提供可靠依据,推动农业绿色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测产现场,金色稻田映入眼帘,饱满的稻穗挂满枝头,收割机“趟开”稻浪确保颗粒归仓。农技专家同步开展田间实测,精准划定传统方式种植稻田、紫云英绿肥项目高产示范区采样区域,通过收割、脱谷、称重等流程,记录详实准确的数据。
开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专家介绍,紫云英绿肥项目高产示范区种植面积120余亩,品种为万香占1号,具有高产抗倒伏、生长周期短等特点,今年第一造水稻亩产1272斤,比传统种植增产121斤/亩,农民增收达150元/亩。
今年第一造水稻的高产,源于一场在土壤深处的生命接力。2024年11月,紫云英绿肥项目高产示范区这片冬闲田被播撒下紫云英的种子,待今春3月盛花期,便翻压还田化作春耕的“绿色引擎”,实现耕地有机质提升,为土壤增肥、为粮食增产、为农民增收。
广东农垦集团公司旗下佛山市福垦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国灿表示:“广东农垦作为承接主体,在开平市共种植1.075万亩,紫云英绿肥项目高产示范区2025年测产紫云英产量达2205公斤/亩。紫云英作为绿肥,可以减少肥料施放,属于有机肥,于每年10月份到下一年3月份种植,翻压还田后减少化肥施放量达20%。”
依托“紫云英+水稻”轮作模式,紫云英绿肥项目高产示范区构建起“用地养地结合、种养循环增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打通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壁垒,不仅加快了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更诠释了生态保护与产业振兴协同共生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