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关注我们:
    • 搜索
  • 繁体版   |  无障碍  |  关怀版  |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开平市政府网 > 新闻动态 > 镇街动态
开平“八五”普法巡礼 | 开平市塘口镇:创品牌树标杆 奏响基层治理新强音
撰写时间:2025-09-11
来源: 本网
打印
【字体:

相关附件: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服务申明
 版权所有:开平市人民政府    主办:开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备案编号: 粤ICP备05079694号  网站标识码:4407830003  粤公网安备; 44078302000116
开平市政府网公众号
政务服务
政务互动
开平“八五”普法巡礼 | 开平市塘口镇:创品牌树标杆 奏响基层治理新强音
撰写时间:2025-09-11
来源: 本网

相关附件:


“八五”普法期间,开平市塘口镇积极探索法治文化建设新路径,以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为契机,着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能。 

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引领法治育民新风尚。塘口镇强亚村以“法治强基”工程重构乡村治理生态,建立“村规民约+法治公约”双约治村模式,以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持续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成为当地法治乡村建设的标杆。以强亚村创建为契机,塘口镇人民政府牵头指导各村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打造法治文化阵地3个、涉侨公共法律服务联络点2个、碉楼法治研学基地1个,活用谢创故居、谢永宽故居等红色教育阵地,定期组织开展法治讲座、法律咨询等活动150多场次,将法治元素融入村民日常生活,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逐渐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乡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文章配图

优秀“法律明白人”助力乡村振兴。塘口镇培育“法律明白人”83名,覆盖辖区内所有行政村。“法律明白人”活跃在乡村的各个角落,成为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通过入户讲解、田间地头说法等形式,将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其中,谢君仪当好普法宣传员,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等“法言法语”转化为“乡音土语”,提升村民法律意识。关瑞玲、方宏护等5名“法律明白人”参与编剧并演绎涉侨调解情景剧《消失的墙,又回来了》,广泛宣传侨务知识,打通普法“神经末梢”。

文章配图

“无讼示范村”构建和谐新生态。塘口镇以强亚村、裡村村和南屏村为示范点创建“无讼示范村”, 建立“法律明白人+网格员”双网预警机制。加强与法院、司法所等部门的联动协作,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对于调解不成的纠纷及时引导当事人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避免矛盾激化升级。“无讼示范村”建设显著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营造了和谐稳定的乡村环境,切实增强了村民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聚焦矛盾纠纷化解

筑牢社会稳定防线

打造“恒叔调解室”个人品牌。依托“全国模范调解员”谢羡恒丰富的调解经验,设立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恒叔调解室”。5年来,该工作室凭借独特的“加减乘除”调解法,化解矛盾纠纷300余起,案件调解成功率100%。其中办理的一宗欠薪调解案件,成功帮助49名保洁工人追回薪酬28万余元。“恒叔调解室”解决的不仅是一个个具体的矛盾纠纷,还通过以案释法,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达到“解决一宗、教育一批、预防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

文章配图

设立涉侨调解志愿服务队。塘口镇涉侨调解志愿服务队是一支专门为侨胞提供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的志愿服务队伍。成功解决了涉侨房屋产权、经济合同、婚姻家庭等纠纷20多宗,侨胞满意度100%,增强了侨胞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了侨胞与当地居民的和谐共处。

文章配图

着力法治文化创新

打造浸润式普法矩阵

推广“榕树下的法治课堂”。组织村(社区)法律顾问、司法所业务骨干、“法律明白人”等为村民们解读侨房继承、华侨权益保护、乡村文化旅游创业合同避坑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通过案例分析、互动交流等形式,提高村民的学习积极性,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八五”普法期间,举办“榕树下的法治课堂”50多场次,参与村民超1600人次。

文章配图

创新推行道德银行积分制管理模式。将道德行为与法治建设相结合,以道德积分激励村民践行法治精神,累计举办积分兑换活动20多场,激发了村民参与法治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评选出“道德文明”“遵纪守法”“最美家风”“最美庭园”等先进典型,家风、乡风、民风显著改善,实现了德治与法治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文章配图

开设“一分钟法治广播站”。每月定时播出一分钟的法治资讯,发动辖区内村(社区)法律顾问轮流录制,内容覆盖常见法律知识点、乡村典型案例等,播出12期,阅读量近1万人次。“法律明白人”方健俊利用自营民宿的优势,每天在人流高峰期播放“一分钟广播”,向游客宣传法律知识。“一分钟法治广播站”的设立,让村民在劳作之余,游客在休闲玩乐之时便能轻松学习法律知识,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法治宣传更加便捷高效。这种短平快的普法方式,深受村民游客喜爱,潜移默化中提升村民的法治素养。

文章配图

创作非遗法治文艺作品。特别邀请开平民歌传承人张巨山牵头制作和演绎卖鸡调版的《文明条例齐遵守》《扫黑除恶保平安》《齐心合力除毒魔》《消除隐患保平安》等法治文艺作品。通过现场演唱、文艺演出、广播播放、网络传播等多种渠道传播,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法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文章配图

创新综合执法模式

构筑智慧监管品牌

多措并举推行精准治理。一是打造高素质综合执法队伍,推行“服务型执法”模式,推动“末端执法”变“主动服务”,引导商户、企业从“被动接受管理”变为“主动参与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二是构建“空天地”智慧执法监管平台。运用“1+4+12”的无人机、高塔遥感、智慧监控设备,结合全镇超400处“雪亮工程”监控点位,综合形成全方位、一体化综合执法监管。

机制创新筑牢监管防线。以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为契机,把体制机制建设“挺在前、落在实”。先后印发行政处罚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度等17项工作制度,与市人民检察院建立行政检察与行政执法衔接工作机制。通过建立镇内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推出“双跨一合”协作模式(即跨部门、跨职能,合作闭环),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处置,打造全链条、全过程治理体系。

文章配图

推广数字化服务

打造法治便民“直通车”

塘口镇强亚村在全市范围内首创“德邻汇”智能化便民APP,村民通过该APP可以直接参与本村公共事务,线上咨询村(社区)法律顾问、浏览法律知识,实现“掌上学法”。“德邻汇”便民APP的应用,打破了法律服务的时空限制,提高了法律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同时为乡村振兴、农文旅发展营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

文章配图

“八五”普法期间,塘口镇以法治软实力筑牢治理硬根基。榕树下的每场普法课,播撒着村民自治的种子;“恒叔调解室”的每本案卷,书写着侨乡和谐的篇章;碉楼畔的每块法治展板,标注着乡村振兴的法治坐标!新征程上,塘口镇将持续擦亮“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金名片,为侨乡善治提供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