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关注我们:
    • 搜索
  • 繁体版   |  无障碍  |  关怀版  |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开平市政府网 > 新闻动态 > 镇街动态
铁血南楼:七烈士用生命写就的抗战史诗|碉楼时光 家国情怀
撰写时间:2025-09-19
来源: 本网
打印
【字体:

相关附件: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服务申明
 版权所有:开平市人民政府    主办:开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备案编号: 粤ICP备05079694号  网站标识码:4407830003  粤公网安备; 44078302000116
开平市政府网公众号
政务服务
政务互动
铁血南楼:七烈士用生命写就的抗战史诗|碉楼时光 家国情怀
撰写时间:2025-09-19
来源: 本网

相关附件:

9月18日

当防空警报在城市上空响起

每一声都在提醒我们:

铭记历史,不忘来路

八十年风雨

洗刷不去南楼七烈士的浴血战歌

一寸山河一寸血

他们的呐喊

仍在开平的山河间回荡

矗立在潭江河畔的南楼,由赤坎华侨、侨眷于1913年所建。楼高7层共19.06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楼体非常坚固,第六层为瞭望台,设有机枪和探照灯。南楼是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中的一种类型,叫做“更楼”。

图片

赤坎镇南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司徒卡斯介绍道:“1944年6月,日军占领了开平三埠,促使当地百姓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军的侵略。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赤坎司徒四乡自卫队成立了。”这段历史也在当地后辈间口口相传,学生肖昕怡分享道:“我听爷爷讲过,司徒煦先生是南楼小分队的副队长,还有‘上下股乡神枪手’之称呢。”

图片

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最后阶段,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屡战屡败,被迫筹划自中国战场的撤离。同年5月,日军在华南的驻军为迅速自雷州半岛转移至广州,拟定了经水路撤退的方案。7月,日本侵略者屯兵于开平三埠,意图打通赤坎水道,以接应自阳江、阳春撤退的残兵败将。

1945年7月16日,盘踞在三埠的日军兵分四路进犯赤坎。为阻止日军东撤,赤坎司徒四乡自卫队副队长司徒煦带领司徒旋、司徒遇、司徒昌、司徒耀、司徒浓、司徒丙守护南楼,与日寇进行对抗。

图片

“这7人是赤坎永坚乡联同滘堤洲的上股、中股、下股乡的司徒四乡自卫队队员,他们据守南楼,利用简陋的武器装备与敌人展开战斗。”司徒卡斯说道。当了解到烈士司徒丙牺牲时的年纪,学生们深受触动。学生胡睿洋轻声说道:“司徒丙18岁我今年10岁,他只比我大8岁。”另一位学生胡嫣芮接话,言语间满是敬佩:“但是他18岁就能保护赤坎的乡亲了。”对于战斗初期的局势,司徒卡斯也补充道:“史料记载,1945年7月16日那天晚上,日军就已经包围封锁了南楼。”

彼时楼内队员的困境,已故的南楼历史研究学者司徒亮曾在过往的采访中讲述:“当时守卫南楼的队员弹尽粮绝之际,我们村的村民都非常关心,想办法救援。村民们是如何得知他们缺粮的?原来,他们在楼顶将碗倒扣,大家都看到,弹尽粮绝了。可是大家也没有办法去救,整座楼都被日本兵包围,即使知道这种情况也无能为力。”

1945年7月20日至21日,久攻不下的日军用大炮轰击南楼西面、北面,三楼与四楼的铁窗被炸裂,四楼墙身被炸出一个大洞。战斗持续到23日,在弹尽粮绝、救援无望的情况下,七名队员把枪支砸毁,在墙上写下遗书,誓与南楼共存亡。

图片

图片

七烈士遗书

如今,这份承载着英雄气节的遗书仍被妥善保存,司徒卡斯在一旁介绍其背后的意义:“他们当时明知自己会牺牲,仍然坚守南楼,与日寇进行对抗,最后决定写下了这份遗书,以此来表明他们抗日杀敌的决心,以此来警示、激励后人。”

图片

七壮士联名把遗书写成后,思前想后,决意坚持到底,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易赴死。1945年7月25日,久攻不下的日军公然违反国际公约,向南楼施放毒气弹,连续轰击南楼。南楼东边铁窗被打穿,楼内队员中毒晕倒,7名队员均被俘。

七名壮士被俘后,遭受了日军的严刑拷打和非人折磨。敌人残忍地将壮士们的皮肉一点一点割下,把手指脚趾全部斩断,把耳朵鼻子也割下,并将牙齿全部凿光。即便如此,壮士仍坚贞不屈,慷慨激昂地大骂日军。后来,日军竟惨无人道地将七壮士肢解,抛尸于潭江河中泄恨,七名坚守南楼的壮士壮烈牺牲,后被民政部评为烈士。

1999年,开平市人民政府筹资在南楼原址周边建成南楼纪念公园,增设纪念馆、七烈士雕像、牌楼等建筑。

图片

关炳辉 摄

学生们站在南楼前,李卓恩感慨道:“当我站在南楼前,望着七烈士的雕像,仿佛回到了当年。”这份感动也化为了奋进的力量,朱锐馨坚定地说:“少年强则国强,我希望以后当一名军人,继承南楼七烈士的精神,为保护国家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铭记,是对烈士最好的告慰,罗子竣动情表示:“如今的和平离不开英烈的流血,感谢七烈士,不管时代怎么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

图片

南楼七烈士

图片

司徒煦烈士,字达祥,开平赤坎上下股乡(今树溪村委会)东华坊人,腾蛟自卫队副队长。抗战前是旅居南洋的华侨,曾召集爱国华侨组织抗日志愿队,就义时年仅34岁。烈士忠骸未被寻获。

司徒昌烈士,开平赤坎中股乡(今塘联村委会)塘边村人,自卫队情报员。丧偶,有子女二人,就义时38岁。其忠骸礼葬于南楼对岸高咀凉亭之侧,与众烈士同墓。

司徒旋烈士,开平赤坎中股乡(今塘联村委会)塘边村人,自卫队宣传员兼书记员。未婚,就义时年仅21岁。其忠骸礼葬于南楼对岸高咀凉亭之侧,与众烈士同墓。

司徒遇烈士,字继尧,开平赤坎上下股乡(今南楼村委会)腾蛟村人,自卫队班长兼机枪手。妻张氏,育子一,女二,就义时年仅30岁。其忠骸礼葬于南楼对岸高咀凉亭之侧,与众烈士同墓。

司徒耀烈士,开平赤坎上下股乡(今南楼村委会)龙滚冲旋溪里人,任自卫队机枪手。就义时结婚未满百日,年仅24岁。其忠骸礼葬于南楼对岸高咀凉亭之侧,与众烈士同墓。

司徒浓烈士,开平赤坎中股乡(今塘联村委会)天然里人,未婚,任自卫队机枪手。与敌抗战时,他即开枪扫射,百发百中,令敌寇寒心,就义时年仅28岁。其忠骸礼葬于南楼对岸高咀凉亭之侧,与众烈士同墓。

司徒丙烈士,开平赤坎中股乡(今塘联村委会)新安里人,未婚,七壮士中年纪最小,性敏捷,犹精技击,天性纯孝,就义时年仅18岁。其忠骸礼葬于南楼对岸高咀凉亭之侧,与众烈士同墓。

勿忘昨天之苦难

无愧今天之担当

南楼的精神

是我们前行的力量

铭记历史

便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