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关注我们:
    • 搜索
  • 繁体版   |  无障碍  |  关怀版  |  网站支持IPv6
【十九大时光】基层党员带头示范 打造茶乡富了家乡
撰写时间:2017-10-20
来源: 本网
打印
【字体:

文/图 金羊网记者 彭纪宁 林曦 通讯员 谭耀广陈卓栋

作为“侨乡中的茶乡”,开平市大沙镇因茶而闻名。记者走访时发现,在大沙镇党委的积极引导下,创新发展了一群“茶农党员”群体,他们或种茶或制茶或卖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带领大沙从革命老区蜕变为“广东十大茶乡”。最近五年来,大沙茶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全镇茶叶种植面积从以往的100亩名茶示范基地增加到全镇茶树种植6000多亩。

全体党员干部 带头种茶做茶

海拔300多米至1000多米的岗坪村是大沙镇主要的产茶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这里是红色堡垒。著名的“将军”作家、“文革”后复办的《羊城晚报》首任总编辑吴有恒曾在这里战斗过。他所作的名著《山乡风云录》里面的“乡”,指的就是岗坪村一带。

在岗坪村的天露山茶园,茶农梁小汕和梁焕权带记者查看秋茶的长势。梁焕权对记者说:“今年秋茶的生长期比较长,看看到11月产量能不能提高一点。”除了茶农,梁小汕和梁焕权还有另一个光荣的身份: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们是江门市天露仙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非公党支部成员。

据悉,岗坪村党支部人数共41人,除了少部分人出外务工和经商外,其余的人从支部书记到基层党员全员种茶、做茶。其中更有不少像梁小汕和梁焕权这样,发挥“先锋队”作用担当行业带头人的骨干。

种茶富了村民 改善村里风气

在梁焕权的记忆中,过去老家岗坪村经济发展并不好: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来的中老年人无所事事,有的沾上赌博习气。多年来,村集体经济收入始终停留在中下水平。

2004年,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看中了岗坪的土壤、水源、气候等自然条件,认为这里能与福建安溪相媲美,大沙岗坪茶叶示范基地应运而生。

梁焕权说:“刚开始很多村民都在观望。我自己就打理20亩茶场给他们看看。到采茶制茶时,我就花钱雇些有兴趣的村民来帮忙。”在这里,村民们惊喜地发现,梁焕权种出来的茶质量好、价格好,可以卖到100多元一斤。村民们也开始种茶,这样你带我我帮你,种茶的人越来越多。

2006年,因为带动当地茶叶生产有积极贡献,经过考察与培养,梁焕权被党组织发展为党员。

在梁焕权等一批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努力下,岗坪村家家户户都以茶为生。白天,他们种茶;晚上,他们做茶、试茶,比比谁家的茶好。不仅赚到钱,生活有了盼头,连带村里的风气也得到扭转,赌博的恶习绝迹了。

现在,岗坪村村民平均每月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在采茶制茶的繁忙季节更能达到6000至7000元的高收入。

基层党员担当 助力产业兴起

最近五年来,大沙茶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全镇茶叶种植面积从以往的100亩名茶示范基地增加到全镇茶树种植6000多亩。这其中,老党员梁小汕功不可没。

2009年,退伍老兵梁小汕从外地回到岗坪。当时虽然种茶的人已经很多,但整个产业很分散。面对这种情况,大沙镇党委领导就动员梁小汕带头建立一家企业,整合岗坪的茶农,带动全行业整体发展。经过两年筹备,江门市天露仙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于2011年成立。

在梁小汕的领头下,公司带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将零零散散的茶叶种植集中起来形成规模化,带动了超过2000亩的茶园种植。随后成立了天露仙源“两新”党组织,通过党组织坚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当地村民就业。

大沙镇党委书记谭意军总结:“这里的茶产业能够兴起,与基层党员勇于担责、带头示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年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培养了一批返乡创业的种茶专业户为入党积极分子,壮大了基层党组织。”

通过抓好培训教育、示范带动、互帮互联等措施,把基层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带头人不断进步,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双发展的“双赢”局面。这一名为“开展‘双培双带’,实施‘茶乡先锋’工程”的党建项目,也成为了开平市打造的基层党建“一镇一品”特色项目之一。

相关附件: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服务申明
 版权所有:开平市人民政府    主办:开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备案编号: 粤ICP备05079694号  网站标识码:4407830003  粤公网安备; 44078302000116
开平市政府网公众号
网站首页
开平风采
新闻动态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政务互动
  首页 > 开平市政府网 > 信息公开目录 > 开平市大沙镇
【十九大时光】基层党员带头示范 打造茶乡富了家乡
撰写时间:2017-10-20
来源: 本网

文/图 金羊网记者 彭纪宁 林曦 通讯员 谭耀广陈卓栋

作为“侨乡中的茶乡”,开平市大沙镇因茶而闻名。记者走访时发现,在大沙镇党委的积极引导下,创新发展了一群“茶农党员”群体,他们或种茶或制茶或卖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带领大沙从革命老区蜕变为“广东十大茶乡”。最近五年来,大沙茶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全镇茶叶种植面积从以往的100亩名茶示范基地增加到全镇茶树种植6000多亩。

全体党员干部 带头种茶做茶

海拔300多米至1000多米的岗坪村是大沙镇主要的产茶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这里是红色堡垒。著名的“将军”作家、“文革”后复办的《羊城晚报》首任总编辑吴有恒曾在这里战斗过。他所作的名著《山乡风云录》里面的“乡”,指的就是岗坪村一带。

在岗坪村的天露山茶园,茶农梁小汕和梁焕权带记者查看秋茶的长势。梁焕权对记者说:“今年秋茶的生长期比较长,看看到11月产量能不能提高一点。”除了茶农,梁小汕和梁焕权还有另一个光荣的身份: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们是江门市天露仙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非公党支部成员。

据悉,岗坪村党支部人数共41人,除了少部分人出外务工和经商外,其余的人从支部书记到基层党员全员种茶、做茶。其中更有不少像梁小汕和梁焕权这样,发挥“先锋队”作用担当行业带头人的骨干。

种茶富了村民 改善村里风气

在梁焕权的记忆中,过去老家岗坪村经济发展并不好: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来的中老年人无所事事,有的沾上赌博习气。多年来,村集体经济收入始终停留在中下水平。

2004年,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看中了岗坪的土壤、水源、气候等自然条件,认为这里能与福建安溪相媲美,大沙岗坪茶叶示范基地应运而生。

梁焕权说:“刚开始很多村民都在观望。我自己就打理20亩茶场给他们看看。到采茶制茶时,我就花钱雇些有兴趣的村民来帮忙。”在这里,村民们惊喜地发现,梁焕权种出来的茶质量好、价格好,可以卖到100多元一斤。村民们也开始种茶,这样你带我我帮你,种茶的人越来越多。

2006年,因为带动当地茶叶生产有积极贡献,经过考察与培养,梁焕权被党组织发展为党员。

在梁焕权等一批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努力下,岗坪村家家户户都以茶为生。白天,他们种茶;晚上,他们做茶、试茶,比比谁家的茶好。不仅赚到钱,生活有了盼头,连带村里的风气也得到扭转,赌博的恶习绝迹了。

现在,岗坪村村民平均每月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在采茶制茶的繁忙季节更能达到6000至7000元的高收入。

基层党员担当 助力产业兴起

最近五年来,大沙茶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全镇茶叶种植面积从以往的100亩名茶示范基地增加到全镇茶树种植6000多亩。这其中,老党员梁小汕功不可没。

2009年,退伍老兵梁小汕从外地回到岗坪。当时虽然种茶的人已经很多,但整个产业很分散。面对这种情况,大沙镇党委领导就动员梁小汕带头建立一家企业,整合岗坪的茶农,带动全行业整体发展。经过两年筹备,江门市天露仙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于2011年成立。

在梁小汕的领头下,公司带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将零零散散的茶叶种植集中起来形成规模化,带动了超过2000亩的茶园种植。随后成立了天露仙源“两新”党组织,通过党组织坚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当地村民就业。

大沙镇党委书记谭意军总结:“这里的茶产业能够兴起,与基层党员勇于担责、带头示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年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培养了一批返乡创业的种茶专业户为入党积极分子,壮大了基层党组织。”

通过抓好培训教育、示范带动、互帮互联等措施,把基层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带头人不断进步,实现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双发展的“双赢”局面。这一名为“开展‘双培双带’,实施‘茶乡先锋’工程”的党建项目,也成为了开平市打造的基层党建“一镇一品”特色项目之一。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