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市供销社以农产品市场为依托,以基层供销社为载体创办专业合作社,通过强硬件、强管理、强农科、强推广等措施,让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变成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合作经济组织。
一是加强硬件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在合作社基地设立气象测报站、病虫害测报站等农科设施,采购收割机、烘干机、稻谷育秧催芽机等一批农用机械,建设了田头标准冷库、农残检测室、培训中心等配套设施。
二是加强管理,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创新合作机制,通过“农户出土地、合作社抓管理、产后按股分红”,实现风险共担。通过合作社示范带动,吸纳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合作社基地上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以联光、金农、龙东等合作社种植基地为试点,为周边群众托管大田5000多亩,让群众的闲置农田实现增收。2015年来,示范带动5800多农户种植10000多亩,助农增收5000多万元。
三是加强技术,提高科学种植水平。与科研院校、气象等部门合作,大力推广有机翠宝芥兰种植、无公害蔬菜、稻—鸭共育等新品种新技术,创建高产超级常规水稻、“三控”施肥、测土配方施肥用药示范田和3个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商标,并根据气象信息科学布置种植,为8000多名农民提供了100多场免费农科培训服务,有效提高合作社作物品质与产量。
四是加强市场推广,助农产品顺销。合作社一方面与超市、企事业单位、批发市场提前签订收购合同,确保作物产后畅销;另一方面与本系统农产品配送中心及电商平台产销对接,打通农产品销路,切实解决社员农产品卖难问题。
2016年,联光专业合作社、沙苍龙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目前,市供销社系统共有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1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