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关注我们:
    • 搜索
  • 繁体版   |  无障碍  |  关怀版  |  网站支持IPv6
关于落实中发[2015]11号、粤发[2015]12号 文件情况报告
撰写时间:2016-07-08
来源: 本网
打印
【字体:

自中发[2015]11号、粤发[2015]12号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文件印发以来,市供销社充分发挥植根农村、连接农业、联系农民的优势,在综合改革重点领域大胆创新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综合改革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推进实体项目上马。

1.加强沟通联系,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并创新管理模式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与上级社和本级市加强沟通联系。定期向上级社领导和开平市政府领导汇报供销社的工作情况,争取支持。二是熟读关于涉农领域的政策,抓好项目的定立和准备工作,明确项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项目申报打好基础。三是在本系统抽调专门人员成立项目申报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开展各级资金申报项目工作,使资金申报能高效完成。四是引入社会资金参股项目建设。在确保供销社占主要股权的情况下,引入社会资本入股参与农产品配送中心和电商平台项目,既解决了融资难题,又为项目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2.积极争取江门、开平两级市财政资金支持情况。

江门市级方面:2015年,我社争取江门市供销社系统新网工程资金回收项目15万元;江门市供销社系统农产品产销对接项目资金80.5万元。2016年,我社已申报江门市供销社系统新网工程建设项目资金20万,江门市供销社系统农产品产销对接示范工程建设项目资金20万。开平市级方面:与开平市政府沟通,得到市级财政资金的支持。从2011-2015年连续每年争取新网工程资金50万元,5年来共得到开平市政府25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本系统新网工程建设。

3.项目建设成效明显。

农资方面健全了凯达农资连锁总店龙头配送中心的硬件建设及经营网络的建设,2015年农资经营总额同比增长4.5%。再生资源方面,完善了东乐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一条街和簕冲废旧物资一条街的建设,建设了废旧汽车拆解回收中心,该中心仅2015承担开平市报废汽车的拆解数量为2000多辆。2015年再生资源经营总额5041万元,同比增长1.8%。日用品方面,全系统2015年消费品零售额:1.65亿元,同比增长36.8%。农副产品经营网络建设方面,以农产品产销对接为契机,推进“卡皮生活”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2015年,农副产品市场交易额6113万元。

(二)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筑牢为农服务抓手。

1、强硬件,扎牢发展基础。联光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胜桥示范基地在田间设立气象测报站、病虫害测报站、诱杀虫器等设施。采购了收割机、烘干机、稻谷育秧催芽机等农用机械。建设大批实体工程项目。金农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龙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均配备了引入田头交易市场,并建成了标准冷库和现代化种植大棚等。大沙十里溪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了具有大沙旅游特色的产供销综合服务一条街。

2、强管理,与农民形成利益联结。一是推行大田托管模式。农户出土地,产收后按一定比例进行分红的模式开展代管,让他们闲置的农田实现增收。二是与社员风险共担模式。合作社出农田、种子、农资、技术,农户社员出劳动力,按既定股份分红。实行风险共担。三是实行纯劳务模式。吸纳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合作社基地上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3、强农科,提升种植效益。系统内专业合作社与科研院校进行合作,开展翠宝芥兰有机标准化种植与推广、创建无公害蔬菜基地、水果型木瓜有机种植、水稻三控技术示范、创建粮食高产示范片、稻-鸭模式种植有机稻和农田鼠害监测防治技术与推广等项目建设,提增了农户社员的投资信心。

4、强推广,助农产品顺销。一是加强与本地区超市、学校、工厂、餐饮业企业、批发市场等提前签订收购合同,进行产销对接。二是利用供销社自建的社区连锁店及电商平台助力合作社农产品的销售。三是与省内大型农产品集贸市场建立购销关系。

目前,全社系统累计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0家,社员2000多人,带动农户社员7000多户。建立和完善50亩以上农产品种植基地12个,面积1000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个。创办水稻高产、水稻“三控”示范项目试验田2300亩。2014—2015年,联光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农心养殖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评定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三)强化服务功能,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开展农化公益服务项目活动。农资连锁总店与各基层供销社在农忙时期联合开展送肥下乡下田头活动,在便利群众的同时,又为他们现场讲解了农资施用的实用技能。各基层中心社庄稼医院的“农科医生”定期到田头为农户提供免费诊断,并提出诊治方案,成为了农户作物的“保姆”。

2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广现代化农业品牌。与科研院校合作,创高产示范超级常规水稻1500亩、水稻“三控”施肥、统防统治技术项目500亩、建设农作物滴灌系统300亩、测土配方施肥用药1800多亩,创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商标3个。

3、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助农增收。开创“公司+自办蔬果基地+农户社员+配送中心+连锁店+网店”的O2O营销模式,打线上线下组合拳经营。推进“卡皮生活”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承建销售终端1家经营旗舰店、3间社区连锁经营店,对接供销社下属23家5000多亩的规范化合作社种植基地,形成“从田头到餐桌”的线上线下完整产业链,打造服务开平本地的农副产品经营服务平台。公司2015年(创业初期)实现配送经营销售额农产品1500多万元。

4、抓好冬种示范带动。早规划、早发动调整冬种产品模式,以马铃薯为主打产品项目,示范带动冬种全面开展。

(四)创新管理,增强社有企业发展活力。

以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为目标,以优化股权和管理权为切入点,吸纳社会资本共同创建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担负整个农产品冷链收储、加工、检验和配送工作,与农产品种植基地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与多家学校、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自2015年创立至今,已对接配送了农产品近3000万元,为开平市农产品的流通作出了较大贡献。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项目建设和推进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2、主营业务增长后劲不足,缺乏有效的创新措施。

3、人才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下一步努力方向。

1、充分用准、用活、用精上级扶持资金,为项目上马注入新动力。

2、扎实抓好农村流通合作组织的布点。围绕综合改革、农产品产销对接、农产品“互联网+”的工作主心,结合各基层乡镇的特色设立流通合作组织,打牢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据。

3、抓紧推进关于我市供销社综合改革文件的出台。

4、逆流而上,确保主营业务持续增长。抢抓机遇,依托自身经营平台、供应渠道和品牌形象等优势,积极介入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等领域。

5、紧扣宗旨,担当服务“三农”的骨干力量。完善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农业生产。推广农业新科技、新产品。以冬种为平台,带动农民种植创收。

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切实转变干部职工作风,打造干事创业队伍。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并通过公务员录用招考新人,不断壮大供销社的干部队伍。

相关附件: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服务申明
 版权所有:开平市人民政府    主办:开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备案编号: 粤ICP备05079694号  网站标识码:4407830003  粤公网安备; 44078302000116
开平市政府网公众号
网站首页
开平风采
新闻动态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政务互动
  首页 > 开平市政府网 > 信息公开目录 > 开平市供销社
关于落实中发[2015]11号、粤发[2015]12号 文件情况报告
撰写时间:2016-07-08
来源: 本网

自中发[2015]11号、粤发[2015]12号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文件印发以来,市供销社充分发挥植根农村、连接农业、联系农民的优势,在综合改革重点领域大胆创新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综合改革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推进实体项目上马。

1.加强沟通联系,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并创新管理模式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与上级社和本级市加强沟通联系。定期向上级社领导和开平市政府领导汇报供销社的工作情况,争取支持。二是熟读关于涉农领域的政策,抓好项目的定立和准备工作,明确项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项目申报打好基础。三是在本系统抽调专门人员成立项目申报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开展各级资金申报项目工作,使资金申报能高效完成。四是引入社会资金参股项目建设。在确保供销社占主要股权的情况下,引入社会资本入股参与农产品配送中心和电商平台项目,既解决了融资难题,又为项目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2.积极争取江门、开平两级市财政资金支持情况。

江门市级方面:2015年,我社争取江门市供销社系统新网工程资金回收项目15万元;江门市供销社系统农产品产销对接项目资金80.5万元。2016年,我社已申报江门市供销社系统新网工程建设项目资金20万,江门市供销社系统农产品产销对接示范工程建设项目资金20万。开平市级方面:与开平市政府沟通,得到市级财政资金的支持。从2011-2015年连续每年争取新网工程资金50万元,5年来共得到开平市政府25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本系统新网工程建设。

3.项目建设成效明显。

农资方面健全了凯达农资连锁总店龙头配送中心的硬件建设及经营网络的建设,2015年农资经营总额同比增长4.5%。再生资源方面,完善了东乐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一条街和簕冲废旧物资一条街的建设,建设了废旧汽车拆解回收中心,该中心仅2015承担开平市报废汽车的拆解数量为2000多辆。2015年再生资源经营总额5041万元,同比增长1.8%。日用品方面,全系统2015年消费品零售额:1.65亿元,同比增长36.8%。农副产品经营网络建设方面,以农产品产销对接为契机,推进“卡皮生活”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2015年,农副产品市场交易额6113万元。

(二)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筑牢为农服务抓手。

1、强硬件,扎牢发展基础。联光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胜桥示范基地在田间设立气象测报站、病虫害测报站、诱杀虫器等设施。采购了收割机、烘干机、稻谷育秧催芽机等农用机械。建设大批实体工程项目。金农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龙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均配备了引入田头交易市场,并建成了标准冷库和现代化种植大棚等。大沙十里溪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了具有大沙旅游特色的产供销综合服务一条街。

2、强管理,与农民形成利益联结。一是推行大田托管模式。农户出土地,产收后按一定比例进行分红的模式开展代管,让他们闲置的农田实现增收。二是与社员风险共担模式。合作社出农田、种子、农资、技术,农户社员出劳动力,按既定股份分红。实行风险共担。三是实行纯劳务模式。吸纳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合作社基地上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3、强农科,提升种植效益。系统内专业合作社与科研院校进行合作,开展翠宝芥兰有机标准化种植与推广、创建无公害蔬菜基地、水果型木瓜有机种植、水稻三控技术示范、创建粮食高产示范片、稻-鸭模式种植有机稻和农田鼠害监测防治技术与推广等项目建设,提增了农户社员的投资信心。

4、强推广,助农产品顺销。一是加强与本地区超市、学校、工厂、餐饮业企业、批发市场等提前签订收购合同,进行产销对接。二是利用供销社自建的社区连锁店及电商平台助力合作社农产品的销售。三是与省内大型农产品集贸市场建立购销关系。

目前,全社系统累计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0家,社员2000多人,带动农户社员7000多户。建立和完善50亩以上农产品种植基地12个,面积1000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个。创办水稻高产、水稻“三控”示范项目试验田2300亩。2014—2015年,联光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农心养殖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评定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三)强化服务功能,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开展农化公益服务项目活动。农资连锁总店与各基层供销社在农忙时期联合开展送肥下乡下田头活动,在便利群众的同时,又为他们现场讲解了农资施用的实用技能。各基层中心社庄稼医院的“农科医生”定期到田头为农户提供免费诊断,并提出诊治方案,成为了农户作物的“保姆”。

2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广现代化农业品牌。与科研院校合作,创高产示范超级常规水稻1500亩、水稻“三控”施肥、统防统治技术项目500亩、建设农作物滴灌系统300亩、测土配方施肥用药1800多亩,创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商标3个。

3、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助农增收。开创“公司+自办蔬果基地+农户社员+配送中心+连锁店+网店”的O2O营销模式,打线上线下组合拳经营。推进“卡皮生活”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承建销售终端1家经营旗舰店、3间社区连锁经营店,对接供销社下属23家5000多亩的规范化合作社种植基地,形成“从田头到餐桌”的线上线下完整产业链,打造服务开平本地的农副产品经营服务平台。公司2015年(创业初期)实现配送经营销售额农产品1500多万元。

4、抓好冬种示范带动。早规划、早发动调整冬种产品模式,以马铃薯为主打产品项目,示范带动冬种全面开展。

(四)创新管理,增强社有企业发展活力。

以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为目标,以优化股权和管理权为切入点,吸纳社会资本共同创建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担负整个农产品冷链收储、加工、检验和配送工作,与农产品种植基地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与多家学校、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自2015年创立至今,已对接配送了农产品近3000万元,为开平市农产品的流通作出了较大贡献。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项目建设和推进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2、主营业务增长后劲不足,缺乏有效的创新措施。

3、人才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下一步努力方向。

1、充分用准、用活、用精上级扶持资金,为项目上马注入新动力。

2、扎实抓好农村流通合作组织的布点。围绕综合改革、农产品产销对接、农产品“互联网+”的工作主心,结合各基层乡镇的特色设立流通合作组织,打牢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据。

3、抓紧推进关于我市供销社综合改革文件的出台。

4、逆流而上,确保主营业务持续增长。抢抓机遇,依托自身经营平台、供应渠道和品牌形象等优势,积极介入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等领域。

5、紧扣宗旨,担当服务“三农”的骨干力量。完善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农业生产。推广农业新科技、新产品。以冬种为平台,带动农民种植创收。

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切实转变干部职工作风,打造干事创业队伍。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并通过公务员录用招考新人,不断壮大供销社的干部队伍。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