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街)中心学校、特殊教育学校: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重度适龄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经局党委同意,现将《2016年开平市重度适龄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贯彻落实。
附件:2016年开平市重度适龄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计划
开平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6年3月11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开平市教育局基教股 2016年3月11日印发
附件:
开平市2016年重度适龄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开平市《关于开展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的实施意见》(开府办〔2014〕50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市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完善残疾人教育保障体系,保障残疾人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现就开展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 “送教上门”工作,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服务原则
“送教上门”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服务时间
送教时间由送教学校、教师与家长根据学生和家庭的实际情况确定,报学校备案。原则上每个服务对象每周“送教上门”不少于2次,每次3个课时(每课时30分钟),每学年不少于240个课时。
三、送教内容
送教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教学、康复训练和家长培训三部分。具体内容要在送教教师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并且对学生进行评估后确定。
四、师资保障
(一)成立组织机构,负责指导工作。
成立开平市特殊教育资源指导中心,对工作进行具体组织和业务理论指导,重残儿童少年由学区内的中心学校和市特殊教育学校负责派出教师“送教上门”。
特殊教育资源指导中心共安排8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1人,组长1人,组员 5人。具体安排如下:
主 任:谢洪海(市特殊教育专干、市教育局基教股干部)
副主任:梁连远(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组 长:蒲顺辉(市特殊教育学校主任)
组 员:廖婷云、崔剑琼、徐静梅、伍晓彤、梁碧霞(市特殊教
育学校骨干教师)
(二)加大力度,保障教师权利和安全。
1、各学校“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按每一次(1个上午或下午)3课时计入教师工作量,纳入学校课程安排和学校绩效考核,并适当倾斜。
2、每一次到家庭(分教点)开展送教服务应有2名人员(送教老师1人和送教学校行政领导1人)。各部门、社区共同做好送教服务人员的安全工作。各校要制订应急预案,为送教上门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3、提供“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的课时绩效,由特殊教育学校从学校的专项送教经费安排,并根据送教教师的送教质量评价核发。中心学校每学期末要核准“送教上门”人员的课时绩效表,连同送教情况记录表和送教照片(复印盖公章),上送到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指导中心),经审核后,核发送教经费。
五、实施要求
(一)2016年3月,市特殊教育资源指导中心对“送教上门”学生评估工作进行检查与指导,对全市 “送教上门”教师进行业务培训。4月,将邀请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教授到开平,对全市负责送教的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具体培训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7月,组织1次业务指导及送教教师工作交流会,总结工作,研究计划,交流经验,还将对“送教上门”学生档案情况进行检查。2016年秋学期,将组织部分送教教师到先进特殊教育学校跟岗学习(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二)入户家访,了解学生现状,对送教对象进行初步评估。开学前,由学校组织送教教师对服务对象逐一入户家访,进行初步评估,评估表由特殊教育学校统一制定。
(三)中心学校要组织开展好“送教上门”工作,制订好本镇(街)详细送教安排表,并上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股备存。各学校负责“送教上门”的教师,根据“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康复计划和个性化教育方案,对送教过程做详实的记录。
(四)各送教学校要为送教学生做好一人一个电子文件夹,收录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发展评价资料,教学过程资料,个性化教育方案,训练记录等,纸质记录须有家长签名确认(照片和记录表一式两份,送教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各存一份)。
(五)中心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各镇(街)特殊教育资源室,并要根据资源室的要求配足配齐各类的设备设施,服务好本镇(街)随班就读的学生。
(六)利用网络平台,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已建立送教教师专属QQ群。群名称:开平送教上门教师交流群,群号:533168923,可以用学校+姓名的方式加入该群(例如:特殊教育学校张…)。
六、效果评估
建立评优评先与奖惩制度,由市特殊教育资源指导中心根据家长意见、教师送教记录和学生成长情况作出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年终考核及评优、评先的依据。
相关附件:
各镇(街)中心学校、特殊教育学校: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重度适龄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经局党委同意,现将《2016年开平市重度适龄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贯彻落实。
附件:2016年开平市重度适龄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计划
开平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6年3月11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开平市教育局基教股 2016年3月11日印发
附件:
开平市2016年重度适龄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开平市《关于开展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的实施意见》(开府办〔2014〕50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市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完善残疾人教育保障体系,保障残疾人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现就开展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 “送教上门”工作,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服务原则
“送教上门”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服务时间
送教时间由送教学校、教师与家长根据学生和家庭的实际情况确定,报学校备案。原则上每个服务对象每周“送教上门”不少于2次,每次3个课时(每课时30分钟),每学年不少于240个课时。
三、送教内容
送教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教学、康复训练和家长培训三部分。具体内容要在送教教师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并且对学生进行评估后确定。
四、师资保障
(一)成立组织机构,负责指导工作。
成立开平市特殊教育资源指导中心,对工作进行具体组织和业务理论指导,重残儿童少年由学区内的中心学校和市特殊教育学校负责派出教师“送教上门”。
特殊教育资源指导中心共安排8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1人,组长1人,组员 5人。具体安排如下:
主 任:谢洪海(市特殊教育专干、市教育局基教股干部)
副主任:梁连远(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组 长:蒲顺辉(市特殊教育学校主任)
组 员:廖婷云、崔剑琼、徐静梅、伍晓彤、梁碧霞(市特殊教
育学校骨干教师)
(二)加大力度,保障教师权利和安全。
1、各学校“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按每一次(1个上午或下午)3课时计入教师工作量,纳入学校课程安排和学校绩效考核,并适当倾斜。
2、每一次到家庭(分教点)开展送教服务应有2名人员(送教老师1人和送教学校行政领导1人)。各部门、社区共同做好送教服务人员的安全工作。各校要制订应急预案,为送教上门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3、提供“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的课时绩效,由特殊教育学校从学校的专项送教经费安排,并根据送教教师的送教质量评价核发。中心学校每学期末要核准“送教上门”人员的课时绩效表,连同送教情况记录表和送教照片(复印盖公章),上送到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指导中心),经审核后,核发送教经费。
五、实施要求
(一)2016年3月,市特殊教育资源指导中心对“送教上门”学生评估工作进行检查与指导,对全市 “送教上门”教师进行业务培训。4月,将邀请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教授到开平,对全市负责送教的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具体培训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7月,组织1次业务指导及送教教师工作交流会,总结工作,研究计划,交流经验,还将对“送教上门”学生档案情况进行检查。2016年秋学期,将组织部分送教教师到先进特殊教育学校跟岗学习(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二)入户家访,了解学生现状,对送教对象进行初步评估。开学前,由学校组织送教教师对服务对象逐一入户家访,进行初步评估,评估表由特殊教育学校统一制定。
(三)中心学校要组织开展好“送教上门”工作,制订好本镇(街)详细送教安排表,并上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股备存。各学校负责“送教上门”的教师,根据“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康复计划和个性化教育方案,对送教过程做详实的记录。
(四)各送教学校要为送教学生做好一人一个电子文件夹,收录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发展评价资料,教学过程资料,个性化教育方案,训练记录等,纸质记录须有家长签名确认(照片和记录表一式两份,送教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各存一份)。
(五)中心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各镇(街)特殊教育资源室,并要根据资源室的要求配足配齐各类的设备设施,服务好本镇(街)随班就读的学生。
(六)利用网络平台,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已建立送教教师专属QQ群。群名称:开平送教上门教师交流群,群号:533168923,可以用学校+姓名的方式加入该群(例如:特殊教育学校张…)。
六、效果评估
建立评优评先与奖惩制度,由市特殊教育资源指导中心根据家长意见、教师送教记录和学生成长情况作出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年终考核及评优、评先的依据。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