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关注我们:
    • 搜索
  • 繁体版   |  无障碍  |  关怀版  |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开平市政府网 > 信息公开目录 > 开平市教育局
四十载砥砺奋进 开平教育谱华章
撰写时间:2018-12-24
来源: 本网
打印
【字体:

来源:江门日报。


教育是地方发展的先声。在改革开放的40年间,开平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让每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开平教育呈现出均衡、优质、多元、特色发展的局面,教育内涵不断丰富,走出了一条与“幸福开平、和谐发展”相适应,海内外开平人同心同德、崇文重教的教育现代化发展之路。

 

 

/江门日报记者/梁佳欣通讯员/邓颖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走在谭宏帙纪念小学的校园里,干净整洁的环境、标准化的教学楼、设施齐全的操场让人眼前一亮,参与素质拓展活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从40年前的“泥桌子、泥台子、坐着一群泥孩子”,到今日一间间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的校园,开平教育发展日新月异、大步向前,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为学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悉,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开平各中小学纷纷停课“闹革命”,大部分师生卷入运动,许多教师被当作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受到批判。尽管1968年开平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组织学生回校复课,但“文革”背景下的教育政治运动多,参加生产劳动多,师资和教学设备严重不足,教学质量明显下降。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开平各学校从1977年开始拨乱反正,废除推荐升学制度,全部中学通过统一考试录取新生,并重新确立开平一中,开侨中学为重点中学,教学秩序才逐步转向正常。

 

改革开放以来,开平市对教育投入逐年加大,并取得一系列成就:先后成功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市”、“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目前,开平市拥有开侨中学、开平一中2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开平市机电学校、吴汉良理工学校2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1所(现开平开放大学)。开平全市中小学100%达到标准化办学标准。

 

“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有学上’,更要让他们‘上好学’。”开平市教育局长谭远宁说。

 

 

破解“城乡挤、乡村弱”难题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要让每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享受公平而有质量教育,必须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尽管在“文革”期间,停办的开侨中学和开平市第六中学将教师、设备调出支援新建农村中学,曾让开平实现“社社有高中,队队有初中”的局面,但当时中学教育贪多求快,师资不足、设备落后,加上政治因素影响,所谓的均衡教育不过是“虚假繁荣”。

 

拨乱反正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多年来,开平市坚持城乡教育同步发展的原则,确保各中小学的公用经费、教学设施、师资配备、校园环境标准统一,并适当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2016-2018年上半年,开平市学校完成政府采购立项462项,总金额达5350多万元。

 

今年以来,开平市梁金山小学一期、翠山湖实验学校一期工程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优质学位2000多个;直接对接翠山湖园区企业人才需求的开平市职教公共实训中心也全面启用;苍江中学教学楼及配套工程、沙塘学校体育馆工程、东河小学综合楼工程正顺利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方面,一年来,开平市完成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立项200多项,总投入650多万元,全面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实现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师专用教学终端全覆盖。

 

不仅如此,今年开平市还投入350多万元充实农村学校教育装备,拨付263万元补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交通补贴,落实各级各类助学财政资金200多万元,完成18项农村学校基础工程立项,进一步改善了贫困地区教育条件,有力地破解了“城乡挤、乡村弱”的教育难题。201711月,省教育厅、人社厅授予开平市教育局“广东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集体”称号,充分肯定该项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断推动开平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众多爱国爱乡华侨及社会热心人士也纷纷献力。如今开平市许多学校都是由海外侨胞捐资建设的,以捐赠者命名的教学楼屡见不鲜。据统计,改革开放至今,开平华侨、港澳台同胞和社会热心人士共捐赠善款约4亿元支持家乡教育事业。这些善举,不但改善了学生的教育环境,也使得开平实现了100%外来工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的目标。  

 

如今,开平人怀着极大的勇气和魄力,以基础教育为重点,大幅度调整布局,大手笔增加投入,大范围达成“规范”,大面积提高质量,基础教育实现规模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的良好态势。2012年底,开平全市15个镇(街)全部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镇(街),并于2016年全部通过第一轮复评。同时,学前教育普及化、职业教育优质化、成人教育社会化、社区教育全民化的局面也正在稳步形成,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教育教学成绩屡创新高

特色教育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开平教育在良性发展轨道上快步前进,屡创新高的成绩就是最好证明。

 

纵观开平2010年至2018年的高考数据,尽管参考人数有所浮动,但重点本科上线率、本科入围率和前三批入围率这些关键数据,都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且增幅不断加大。在广东高考招生实施新政、参考人数同比减少250人的情况下,开平市今年高考依然取得本科入围人数2867人、入围率54.64%的好成绩,连续五年创新高。艺体类本科上线人数598人,连续多年保持江门第一。

 

取得这些成绩,与开平市多年来在教育领域的多元化探索密不可分。今年6月,开平市承担的省级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项目《侨乡开平市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教学改革实验研究》顺利结项,得到了省内专家评审的一致认可。同时,伴随着项目在开平市8所高中的开展,各校编印的28册各具特色的校本教材及整理出的高导学提纲、导学案、教学课件、教学反思等系列教学资源也走进学生课堂。此外,开平市还积极实施初中、小学综合考核评价改革,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有效地助推教育教学水平提高。2016-2017年,开平市教育局分别以《以特色化多样化为抓手,全面推进“一校一特色”》、《抓住教育评价“牛鼻子”,推动初中教育管理创新增效》为申报项目,连续两年获开平市直机关“管理创新项目”一等奖。

 

 

除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外,开平市近年来还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为方向,大力开展特色教育,形成了以“体育运动、琴棋书画、书香校园”为主的特色育人系列,引领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其中,“体育运动”特色类学校共有32所,特色项目包括篮球、排球、武术等;“琴棋书画”特色类学校共有25所,特色项目包括象棋、民乐、民歌等;“书香校园”特色类学校共有15所,特色项目包括书法、美术、国学等。

    

在推进特色教育的过程中,开平学子素质逐年提高。2016年以来,开平市共有22所初级中学的特色办学经验材料,在开平市教育信息网、“开平教育”微信公众号上推广,还有一批学校的特色办学经验在江门市教育信息网上刊登。东河中学成为首批“广东音乐进校园扶持计划示范基地”学校。开平六中胡敏桦同学文章获2016-2017学年广东省中小学生“优秀读后感”一等奖。金山中学获2017年江门市中小学生篮球赛初中男子组冠军。开平六中获江门市2017年校园足球“映美杯”四级联赛冠军赛初中女子组第二名。

 

继往开来,开平市将继续以“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目标,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全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服务申明
 版权所有:开平市人民政府    主办:开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备案编号: 粤ICP备05079694号  网站标识码:4407830003  粤公网安备; 44078302000116
开平市政府网公众号
网站首页
开平风采
新闻动态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政务互动
  首页 > 开平市政府网 > 信息公开目录 > 开平市教育局
四十载砥砺奋进 开平教育谱华章
撰写时间:2018-12-24
来源: 本网

来源:江门日报。


教育是地方发展的先声。在改革开放的40年间,开平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让每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开平教育呈现出均衡、优质、多元、特色发展的局面,教育内涵不断丰富,走出了一条与“幸福开平、和谐发展”相适应,海内外开平人同心同德、崇文重教的教育现代化发展之路。

 

 

/江门日报记者/梁佳欣通讯员/邓颖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走在谭宏帙纪念小学的校园里,干净整洁的环境、标准化的教学楼、设施齐全的操场让人眼前一亮,参与素质拓展活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从40年前的“泥桌子、泥台子、坐着一群泥孩子”,到今日一间间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的校园,开平教育发展日新月异、大步向前,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为学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悉,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开平各中小学纷纷停课“闹革命”,大部分师生卷入运动,许多教师被当作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受到批判。尽管1968年开平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组织学生回校复课,但“文革”背景下的教育政治运动多,参加生产劳动多,师资和教学设备严重不足,教学质量明显下降。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开平各学校从1977年开始拨乱反正,废除推荐升学制度,全部中学通过统一考试录取新生,并重新确立开平一中,开侨中学为重点中学,教学秩序才逐步转向正常。

 

改革开放以来,开平市对教育投入逐年加大,并取得一系列成就:先后成功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市”、“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目前,开平市拥有开侨中学、开平一中2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开平市机电学校、吴汉良理工学校2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1所(现开平开放大学)。开平全市中小学100%达到标准化办学标准。

 

“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有学上’,更要让他们‘上好学’。”开平市教育局长谭远宁说。

 

 

破解“城乡挤、乡村弱”难题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要让每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享受公平而有质量教育,必须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尽管在“文革”期间,停办的开侨中学和开平市第六中学将教师、设备调出支援新建农村中学,曾让开平实现“社社有高中,队队有初中”的局面,但当时中学教育贪多求快,师资不足、设备落后,加上政治因素影响,所谓的均衡教育不过是“虚假繁荣”。

 

拨乱反正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多年来,开平市坚持城乡教育同步发展的原则,确保各中小学的公用经费、教学设施、师资配备、校园环境标准统一,并适当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2016-2018年上半年,开平市学校完成政府采购立项462项,总金额达5350多万元。

 

今年以来,开平市梁金山小学一期、翠山湖实验学校一期工程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优质学位2000多个;直接对接翠山湖园区企业人才需求的开平市职教公共实训中心也全面启用;苍江中学教学楼及配套工程、沙塘学校体育馆工程、东河小学综合楼工程正顺利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方面,一年来,开平市完成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立项200多项,总投入650多万元,全面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实现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师专用教学终端全覆盖。

 

不仅如此,今年开平市还投入350多万元充实农村学校教育装备,拨付263万元补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交通补贴,落实各级各类助学财政资金200多万元,完成18项农村学校基础工程立项,进一步改善了贫困地区教育条件,有力地破解了“城乡挤、乡村弱”的教育难题。201711月,省教育厅、人社厅授予开平市教育局“广东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集体”称号,充分肯定该项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断推动开平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众多爱国爱乡华侨及社会热心人士也纷纷献力。如今开平市许多学校都是由海外侨胞捐资建设的,以捐赠者命名的教学楼屡见不鲜。据统计,改革开放至今,开平华侨、港澳台同胞和社会热心人士共捐赠善款约4亿元支持家乡教育事业。这些善举,不但改善了学生的教育环境,也使得开平实现了100%外来工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的目标。  

 

如今,开平人怀着极大的勇气和魄力,以基础教育为重点,大幅度调整布局,大手笔增加投入,大范围达成“规范”,大面积提高质量,基础教育实现规模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的良好态势。2012年底,开平全市15个镇(街)全部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镇(街),并于2016年全部通过第一轮复评。同时,学前教育普及化、职业教育优质化、成人教育社会化、社区教育全民化的局面也正在稳步形成,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教育教学成绩屡创新高

特色教育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开平教育在良性发展轨道上快步前进,屡创新高的成绩就是最好证明。

 

纵观开平2010年至2018年的高考数据,尽管参考人数有所浮动,但重点本科上线率、本科入围率和前三批入围率这些关键数据,都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且增幅不断加大。在广东高考招生实施新政、参考人数同比减少250人的情况下,开平市今年高考依然取得本科入围人数2867人、入围率54.64%的好成绩,连续五年创新高。艺体类本科上线人数598人,连续多年保持江门第一。

 

取得这些成绩,与开平市多年来在教育领域的多元化探索密不可分。今年6月,开平市承担的省级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项目《侨乡开平市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教学改革实验研究》顺利结项,得到了省内专家评审的一致认可。同时,伴随着项目在开平市8所高中的开展,各校编印的28册各具特色的校本教材及整理出的高导学提纲、导学案、教学课件、教学反思等系列教学资源也走进学生课堂。此外,开平市还积极实施初中、小学综合考核评价改革,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有效地助推教育教学水平提高。2016-2017年,开平市教育局分别以《以特色化多样化为抓手,全面推进“一校一特色”》、《抓住教育评价“牛鼻子”,推动初中教育管理创新增效》为申报项目,连续两年获开平市直机关“管理创新项目”一等奖。

 

 

除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外,开平市近年来还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为方向,大力开展特色教育,形成了以“体育运动、琴棋书画、书香校园”为主的特色育人系列,引领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其中,“体育运动”特色类学校共有32所,特色项目包括篮球、排球、武术等;“琴棋书画”特色类学校共有25所,特色项目包括象棋、民乐、民歌等;“书香校园”特色类学校共有15所,特色项目包括书法、美术、国学等。

    

在推进特色教育的过程中,开平学子素质逐年提高。2016年以来,开平市共有22所初级中学的特色办学经验材料,在开平市教育信息网、“开平教育”微信公众号上推广,还有一批学校的特色办学经验在江门市教育信息网上刊登。东河中学成为首批“广东音乐进校园扶持计划示范基地”学校。开平六中胡敏桦同学文章获2016-2017学年广东省中小学生“优秀读后感”一等奖。金山中学获2017年江门市中小学生篮球赛初中男子组冠军。开平六中获江门市2017年校园足球“映美杯”四级联赛冠军赛初中女子组第二名。

 

继往开来,开平市将继续以“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目标,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全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