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镇街领导干部驻点直接联系群众工作过程中,龙胜镇坚持精密部署、强化宣传,坚持立足基层、服务群众,坚持抓好落实、注重创新,推动“直联”工作扎实、常态、高效开展,不断提升广大群众对镇党员干部工作的满意度、认同度和支持度,推动“直联”工作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一、强化职责落实,推动“直联”工作顺利开局。为避免因“生搬硬套”而导致制度实施“水土不服”,龙胜镇在详细解读上级实施意见的基础上,按照“三个梯队”分工原则,层层落实工作责任。一是明确党委书记是“直联”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实行包干到户,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二是镇其他党政班子成员每人具体驻点1—2个村(社区),按照“大包干”的责任分配原则,推行“群众直接联系,工作条块结合,服务延伸到底”的工作思路。三是在固定设立驻点团队、辅助团队的基础上,探索设立顾问团队、监督团队,使党员干部整合成为“一岗双责、一人双专”的群众服务员。
二、强化培训宣传,促进“直联”工作纵深发展。一方面,定期召开联络员培训学习会议,立足自身职责,明确“三个固定”,认真剖析“三项工作内容”,准确把握“直联”工作内涵,使党员干部在意识上、行动上形成“直联”的惯性思维。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传统和新兴媒介,广泛宣传“直联”制度。依托镇政务信息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省道灯柱广告、商会大楼墙面宣传挂画、宣传车等,有效提高“直联”工作在农村基层的知晓度。同时创新宣传抓手,创办《家园》杂志,由驻点团队和辅助团队联络员轮流担任编辑,开辟专栏交流“直联”方法和技巧。一年来,龙胜镇以“直联”为主题,召开驻点团队动员、培训、推进会议10场次,开展巡回宣传活动12场次,悬挂横幅60多条,张贴公告200多份,制作宣传栏7个、便民意见箱18个、大型挂墙海报2幅、灯柱广告24幅,印发便民联系卡1万多份,派发《致群众的一封信》7000多份。
三、强化建章立制,保障“直联”工作长效开展。一是结合龙胜镇实际,完善《龙胜镇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实施方案》,并配套制定《驻点分组安排》、《图解“直联”工作》和《工作释疑》等一系列工作指南。二是制定《驻点普遍直接联系工作考评办法》,对驻点团队分片包干的内容、任务、责任、目标进行细化量化,将考评工作与经济奖励和提拔任用进行直接挂钩,同时试行月度“直联简报”制度,对各驻点团队“直联”工作计划进度推进情况定期进行通报和督促,通过奖勤罚懒、治散治庸,充分调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三是从经费保障入手,完善镇年度《财务管理规定》和《财务补充管理规定》,建立健全“直联”工作经费经常性投入保障机制,对“直联”工作、人员和办公经费进行预算和补助。
四、强化广纳民意,提高“直联”工作走访质量。镇领导干部采取接访、走访、座谈、听证等灵活多样、务实亲民的方式,全面掌握驻点村(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信息,真正做到全方位接触群众,听取群众呼声,吸纳群众智慧。截至今年10月,驻村团队成员深入群众一线,分组分片走访群众7000多户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和问题434条,实现低保家庭、残疾人、优抚对象等九类重点、优先走访对象 “全覆盖”。同时,齐洞村驻点团队创新深入开展接访“坐诊”活动,定期组织司法所、国土所负责人等顾问团队成员,将咨询便民服务平台搬到各自然村的村头、树下乃至祠堂,将接访阵地延伸至各村小组、各村民家门口,驻点领导干部为打通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进行有效的探索。
五、强化问题导向,确保“直联”工作掷地有声。对照群众反映的问题,驻点团队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对于能即时解答、马上解决的迅速现场予以处理,对于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则及时予以梳理,列出“问题台帐”,由驻点领导每月提交党委会议进行讨论。镇“直联”办每月收集一次驻点团队“问题清单”,分类汇总,形成“问题台帐”。据统计,去年11月以来,各驻点团队现场解决问题230件,提交镇解决120件,列入镇的问题台帐61项,形成基层工作任务清单10项,其中约80%已经得到解决。比如,龙胜墟驻点团队收集意见建议,以张锦炽为代表的多位居民反映龙胜圩自来水管残旧生锈堵塞,造成水压偏低和水质污染,镇在经济负担较重的情况下,投入资金60多万元,完成了龙胜圩大部分主干管网由旧铁管到PPE胶管的更新工程,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六、强化严督实查,增强“直联”工作监督实效。明确将“直联”工作纳入对集体和干部个人的考核。在镇机关,利用午餐会时间每周召开1次班子成员碰头会议,每月召开1次专题班子联席(党委)会议,专门研究解决驻点联系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工作指导。对驻点团队展开不定期检查和抽查,对各村(社区)驻点团队“直联”工作进行明查暗访、定点督查、集中巡查和随机抽查。今年以来,纪委共开展明察暗访8次,对部分执行不力的驻点团队进行组织谈话4次。在村(社区),“两委”班子每周至少召开1次联席会议,协同驻点团队研究解决职责范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明确要求村(社区)完善“四议两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并每年至少完成2项民生实事。
相关附件:
在推进镇街领导干部驻点直接联系群众工作过程中,龙胜镇坚持精密部署、强化宣传,坚持立足基层、服务群众,坚持抓好落实、注重创新,推动“直联”工作扎实、常态、高效开展,不断提升广大群众对镇党员干部工作的满意度、认同度和支持度,推动“直联”工作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一、强化职责落实,推动“直联”工作顺利开局。为避免因“生搬硬套”而导致制度实施“水土不服”,龙胜镇在详细解读上级实施意见的基础上,按照“三个梯队”分工原则,层层落实工作责任。一是明确党委书记是“直联”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实行包干到户,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二是镇其他党政班子成员每人具体驻点1—2个村(社区),按照“大包干”的责任分配原则,推行“群众直接联系,工作条块结合,服务延伸到底”的工作思路。三是在固定设立驻点团队、辅助团队的基础上,探索设立顾问团队、监督团队,使党员干部整合成为“一岗双责、一人双专”的群众服务员。
二、强化培训宣传,促进“直联”工作纵深发展。一方面,定期召开联络员培训学习会议,立足自身职责,明确“三个固定”,认真剖析“三项工作内容”,准确把握“直联”工作内涵,使党员干部在意识上、行动上形成“直联”的惯性思维。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传统和新兴媒介,广泛宣传“直联”制度。依托镇政务信息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省道灯柱广告、商会大楼墙面宣传挂画、宣传车等,有效提高“直联”工作在农村基层的知晓度。同时创新宣传抓手,创办《家园》杂志,由驻点团队和辅助团队联络员轮流担任编辑,开辟专栏交流“直联”方法和技巧。一年来,龙胜镇以“直联”为主题,召开驻点团队动员、培训、推进会议10场次,开展巡回宣传活动12场次,悬挂横幅60多条,张贴公告200多份,制作宣传栏7个、便民意见箱18个、大型挂墙海报2幅、灯柱广告24幅,印发便民联系卡1万多份,派发《致群众的一封信》7000多份。
三、强化建章立制,保障“直联”工作长效开展。一是结合龙胜镇实际,完善《龙胜镇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实施方案》,并配套制定《驻点分组安排》、《图解“直联”工作》和《工作释疑》等一系列工作指南。二是制定《驻点普遍直接联系工作考评办法》,对驻点团队分片包干的内容、任务、责任、目标进行细化量化,将考评工作与经济奖励和提拔任用进行直接挂钩,同时试行月度“直联简报”制度,对各驻点团队“直联”工作计划进度推进情况定期进行通报和督促,通过奖勤罚懒、治散治庸,充分调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三是从经费保障入手,完善镇年度《财务管理规定》和《财务补充管理规定》,建立健全“直联”工作经费经常性投入保障机制,对“直联”工作、人员和办公经费进行预算和补助。
四、强化广纳民意,提高“直联”工作走访质量。镇领导干部采取接访、走访、座谈、听证等灵活多样、务实亲民的方式,全面掌握驻点村(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信息,真正做到全方位接触群众,听取群众呼声,吸纳群众智慧。截至今年10月,驻村团队成员深入群众一线,分组分片走访群众7000多户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和问题434条,实现低保家庭、残疾人、优抚对象等九类重点、优先走访对象 “全覆盖”。同时,齐洞村驻点团队创新深入开展接访“坐诊”活动,定期组织司法所、国土所负责人等顾问团队成员,将咨询便民服务平台搬到各自然村的村头、树下乃至祠堂,将接访阵地延伸至各村小组、各村民家门口,驻点领导干部为打通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进行有效的探索。
五、强化问题导向,确保“直联”工作掷地有声。对照群众反映的问题,驻点团队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对于能即时解答、马上解决的迅速现场予以处理,对于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则及时予以梳理,列出“问题台帐”,由驻点领导每月提交党委会议进行讨论。镇“直联”办每月收集一次驻点团队“问题清单”,分类汇总,形成“问题台帐”。据统计,去年11月以来,各驻点团队现场解决问题230件,提交镇解决120件,列入镇的问题台帐61项,形成基层工作任务清单10项,其中约80%已经得到解决。比如,龙胜墟驻点团队收集意见建议,以张锦炽为代表的多位居民反映龙胜圩自来水管残旧生锈堵塞,造成水压偏低和水质污染,镇在经济负担较重的情况下,投入资金60多万元,完成了龙胜圩大部分主干管网由旧铁管到PPE胶管的更新工程,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六、强化严督实查,增强“直联”工作监督实效。明确将“直联”工作纳入对集体和干部个人的考核。在镇机关,利用午餐会时间每周召开1次班子成员碰头会议,每月召开1次专题班子联席(党委)会议,专门研究解决驻点联系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工作指导。对驻点团队展开不定期检查和抽查,对各村(社区)驻点团队“直联”工作进行明查暗访、定点督查、集中巡查和随机抽查。今年以来,纪委共开展明察暗访8次,对部分执行不力的驻点团队进行组织谈话4次。在村(社区),“两委”班子每周至少召开1次联席会议,协同驻点团队研究解决职责范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明确要求村(社区)完善“四议两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并每年至少完成2项民生实事。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