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关注我们:
    • 搜索
  • 繁体版   |  无障碍  |  关怀版  |  网站支持IPv6
2019年第二季度开平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和企业用工情况
撰写时间:2019-07-10
来源: 本网
打印
【字体:

第二季度,开平市城镇新增就业4671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60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8%。全市组织举办东汇城户外大型招聘会、龙胜镇圩专场招聘会等各类招聘活动17场,进场企业569家次,提供就业岗位11616个次,现场接待求职者11915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341人次。

根据信息系统、企业用工情况调查和人力资源服务活动数据分析,结合我市重点企业用工定点监测调查情况,形成2019年第二季全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

一、人力资源供求情况

(一)总体情况

第二季度,全市各类用人单位通过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需求4003人,同期共有3387名求职人员进入市场求职,求人倍率为1.18,求人倍率环比下降0.32,人力资源市场运行呈现用人需求略多于供给的态势。

(二)人力资源供求变化情况

第二季度,随着招聘旺季的结束,企业从回流的外来务工人员及赴外招聘等途径不断补充劳动力,对比春节后的供求高峰,市场上招聘人数及求职人数环比均有所回落。本季度中,我市企业招聘需求数4003个,比上季度减少2094个,环比减少34.34%;求职人数3387人,比上季度减少652人,环比减少16.14%。

(三)按产业分类的供求情况

第二季度,全市第一、二、三产业的用工需求人数依次为14人、2630人、1359人,所占比重分别为0.35%、65.7%及33.95%,与第一季度需求比例基本持平。求职人员主要集中在第二、三产业,求职人员分别为2404人、983人,占求职人数比重为70.98%及29.02%,其中第二产业求职人数比重环比提高3.91%,第三产业求职人数比重环比下降3.91%。

(四)按行业分类的供求情况

各行业中,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用人需求居前三位,需求人数分别为2563人、417人、311人,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为64.08%、10.43%和7.78%。与上季度相比,制造业用人需求有所回落,需求人数减少了1637人,需求比重下降了4.81%,住宿和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需求比重环比分别增加1.69%、2.48%;上季度用人需求排行业第二的批发和零售业本季度用人需求环比下降2.36%,占比4.15%。所对应求职人数中,本季度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求职人数分别为2308人、338人,占求职人数比重为68.14%和9.98%,环比分别上升2.41%、1.8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求职人数232人,占求职人数比重6.85%,环比下降1.72%。

(五)按职位分类的供求情况

各职业大类中,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专业技术人员是供求最为集中的两大职业类别,其中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为2450人和2012人,分别占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的比重为61.25%59.40%;专业技术人员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为638人和576人,分别占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的比重为15.95%17.01%,数据显示,第二季度我市制造业整体用工需求相对第一季度有所下降,但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的用工需求比重环比上升4.29%,部分一线普工岗位仍存在紧缺问题。

(六)求职人员类别情况

求职人员中,其他失业人员和本市农村人员求职人数分别为1096人及747人,所占比重为32.36%、22.05%,构成了求职人员的主体部分,其中其他失业人员比重环比上升17.01%,本市农村人员求职比重环比下降2.93%。此外,新成长劳动力求职人数为403人,所占比重为11.90%,环比下降了22.59%。

二、市场预期及对策建议

预计进入三季度,人力资源市场整体的供求总量与第二季度基本持平,同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随着暑假到来,假期经济会促使旅游、餐饮、教育培训等第三产业用人需求将有所增长;二是中美贸易摩擦将对出口外向型企业的经营发展有所影响,对行业用工需求带来一定影响;此外,根据市人社局到企业上门调研情况显示,第三季度用人单位对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用人需求将持续上升。

在对策建议上,一方面随着毕业季到来,下季度将会有大量新成长劳动力进入我市人力资源市场,补充当前各行业的用工缺口。用人单位应借此机会,从储备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结合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早规划毕业季招聘安排;密切留意人社部门发布的赴外招聘专业人才活动信息,早计划早行动,为企业顺利吸纳优质人才扎下基础。另一方面,目前市人社局正在开展受影响企业及职工认定工作,认定指南已通过市人社局网站对外公开,各企业如符合认定条件的可提交资料进行认定申请,并申请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相关附件: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服务申明
 版权所有:开平市人民政府    主办:开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备案编号: 粤ICP备05079694号  网站标识码:4407830003  粤公网安备; 44078302000116
开平市政府网公众号
网站首页
开平风采
新闻动态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政务互动
  首页 > 开平市政府网 > 信息公开目录 > 开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9年第二季度开平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和企业用工情况
撰写时间:2019-07-10
来源: 本网

第二季度,开平市城镇新增就业4671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60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8%。全市组织举办东汇城户外大型招聘会、龙胜镇圩专场招聘会等各类招聘活动17场,进场企业569家次,提供就业岗位11616个次,现场接待求职者11915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341人次。

根据信息系统、企业用工情况调查和人力资源服务活动数据分析,结合我市重点企业用工定点监测调查情况,形成2019年第二季全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

一、人力资源供求情况

(一)总体情况

第二季度,全市各类用人单位通过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需求4003人,同期共有3387名求职人员进入市场求职,求人倍率为1.18,求人倍率环比下降0.32,人力资源市场运行呈现用人需求略多于供给的态势。

(二)人力资源供求变化情况

第二季度,随着招聘旺季的结束,企业从回流的外来务工人员及赴外招聘等途径不断补充劳动力,对比春节后的供求高峰,市场上招聘人数及求职人数环比均有所回落。本季度中,我市企业招聘需求数4003个,比上季度减少2094个,环比减少34.34%;求职人数3387人,比上季度减少652人,环比减少16.14%。

(三)按产业分类的供求情况

第二季度,全市第一、二、三产业的用工需求人数依次为14人、2630人、1359人,所占比重分别为0.35%、65.7%及33.95%,与第一季度需求比例基本持平。求职人员主要集中在第二、三产业,求职人员分别为2404人、983人,占求职人数比重为70.98%及29.02%,其中第二产业求职人数比重环比提高3.91%,第三产业求职人数比重环比下降3.91%。

(四)按行业分类的供求情况

各行业中,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用人需求居前三位,需求人数分别为2563人、417人、311人,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为64.08%、10.43%和7.78%。与上季度相比,制造业用人需求有所回落,需求人数减少了1637人,需求比重下降了4.81%,住宿和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需求比重环比分别增加1.69%、2.48%;上季度用人需求排行业第二的批发和零售业本季度用人需求环比下降2.36%,占比4.15%。所对应求职人数中,本季度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求职人数分别为2308人、338人,占求职人数比重为68.14%和9.98%,环比分别上升2.41%、1.8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求职人数232人,占求职人数比重6.85%,环比下降1.72%。

(五)按职位分类的供求情况

各职业大类中,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专业技术人员是供求最为集中的两大职业类别,其中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为2450人和2012人,分别占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的比重为61.25%59.40%;专业技术人员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为638人和576人,分别占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的比重为15.95%17.01%,数据显示,第二季度我市制造业整体用工需求相对第一季度有所下降,但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的用工需求比重环比上升4.29%,部分一线普工岗位仍存在紧缺问题。

(六)求职人员类别情况

求职人员中,其他失业人员和本市农村人员求职人数分别为1096人及747人,所占比重为32.36%、22.05%,构成了求职人员的主体部分,其中其他失业人员比重环比上升17.01%,本市农村人员求职比重环比下降2.93%。此外,新成长劳动力求职人数为403人,所占比重为11.90%,环比下降了22.59%。

二、市场预期及对策建议

预计进入三季度,人力资源市场整体的供求总量与第二季度基本持平,同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随着暑假到来,假期经济会促使旅游、餐饮、教育培训等第三产业用人需求将有所增长;二是中美贸易摩擦将对出口外向型企业的经营发展有所影响,对行业用工需求带来一定影响;此外,根据市人社局到企业上门调研情况显示,第三季度用人单位对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用人需求将持续上升。

在对策建议上,一方面随着毕业季到来,下季度将会有大量新成长劳动力进入我市人力资源市场,补充当前各行业的用工缺口。用人单位应借此机会,从储备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结合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早规划毕业季招聘安排;密切留意人社部门发布的赴外招聘专业人才活动信息,早计划早行动,为企业顺利吸纳优质人才扎下基础。另一方面,目前市人社局正在开展受影响企业及职工认定工作,认定指南已通过市人社局网站对外公开,各企业如符合认定条件的可提交资料进行认定申请,并申请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