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关注我们:
    • 搜索
  • 繁体版   |  无障碍  |  关怀版  |  网站支持IPv6
开平市司法局月山司法所荣获司法部“全国先进司法所”荣誉称号
撰写时间:2019-01-31
来源: 本网
打印
【字体:

    1月30日,司法部召开全国司法行政系统表彰大会。大会表彰了全国监狱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全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全国模范司法所、全国先进司法所和全国模范司法所长。我市司法局月山司法所荣获司法部颁发的“全国先进司法所”荣誉称号。

    月山司法所位于开平市月山镇月南街41号,现有工作人员5名,均为“85年后”。这群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青年“司法人”用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和冲劲碰撞出本职工作的火花,打造出队伍管理和司法为民的新亮点。

    一、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打造“学习型”司法所

    作为一个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年轻人团队,该所负责人劳惠英同志充分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摸索出“勤学习、多服务,勤思考、多创新,勤沟通、多交流,勤下乡,多实践”的工作理念,在工作中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打造红色“青春阵地”,坚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开展司法行政大讲堂的学习,推行“党员亮牌上岗”、“党员立项攻关”模式,在“小集体”中营造“必有我师”的情怀,积极调动年轻人干事创业的激情,锻造出一支干净做事、明白做人的队伍。

    二、延伸“枫桥经验”,打造“综合型”司法所

    作为开平市经济建设发展的前沿阵地,月山镇经历了经济转型、城乡一体化发展带来的阵痛,使复杂性、群众性矛盾纠纷频发。对此,月山司法所充分利用好专职人民调解员和兼职调解员两支队伍,发挥其“知识技能型”和“德高望重型”的互补优势,积极开展“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专项排查调解工作。积极深化“法治镇街”、“法治村居”建设的带动效应,通过驻村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及志愿者进村普法、调解讲法,营造“全民学法、遇事找法”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该所巧妙借力“创文”成果,将“传统”和“文化”有机融合到调解工作中,构建德法相济、长效化解的矛盾处理机制,积极推进“枫桥经验”本土化。

    三、开拓社矫思路,打造“暖心型”司法所

    因人员变动,月山司法所曾经在两年半的时间里是“全女班”,女性固有的“柔弱”观感给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带来挑战。面对个别社区服刑人员的“不以为然”,劳惠英同志没有向组织交难题,而是从自身着眼,变“短板”为“潜力板”,在其带领攻关下,该所于2016年率先在江门地区组建了一支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也是唯一一支全部由女性担任社矫工作志愿者队伍。该“娘子军”吸纳了来自各行各业的6名女性志愿者,有驻村律师、镇政府骨干、妇女主任等,她们将女性特有的柔情、坚韧、理解和包容倾注到社矫工作中,注重从“心”做起,因人施教,采取“教育+关怀”、“纪律+感化”的“2+模式”,为辖区乃至全市矫正工作带来了新局面,《江门日报》还专门进行专版采访报道。在“攻心为上”的策略作用下,不仅打开了女性服刑人员的心扉,就连先前“轻浮”的男性服刑人员也变得“贴贴服服”,“暖心型”的管理教育取得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突破普法方式,打造“创新型”司法所

    月山司法所在普法宣传工作上立足于我国法治实践和人民群众法治需求的现实,积极探索新时期法制宣传工作新途径。在运用宣传栏、标语、宣传单、宣传展板等传统宣传模式的基础上,综合利用QQ群、微信群、公众号平台等媒介,创新普法载体。精心打造法治文化广场,组织法制讲座和法律咨询活动,以送法下乡、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普法形式。一改过去“灌输式”普法模板,创新“订单式”普法,先根据群众的需求,收集群众所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再精心准备知识要点来满足群众需求。三年来,月山司法所共开展不同类型普法场次46场,受教育人数20510人,派发宣传单张10万多张,为推进地方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关附件: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服务申明
 版权所有:开平市人民政府    主办:开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备案编号: 粤ICP备05079694号  网站标识码:4407830003  粤公网安备; 44078302000116
开平市政府网公众号
网站首页
开平风采
新闻动态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政务互动
  首页 > 开平市政府网 > 信息公开目录 > 开平市司法局
开平市司法局月山司法所荣获司法部“全国先进司法所”荣誉称号
撰写时间:2019-01-31
来源: 本网

    1月30日,司法部召开全国司法行政系统表彰大会。大会表彰了全国监狱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全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全国模范司法所、全国先进司法所和全国模范司法所长。我市司法局月山司法所荣获司法部颁发的“全国先进司法所”荣誉称号。

    月山司法所位于开平市月山镇月南街41号,现有工作人员5名,均为“85年后”。这群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青年“司法人”用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和冲劲碰撞出本职工作的火花,打造出队伍管理和司法为民的新亮点。

    一、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打造“学习型”司法所

    作为一个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年轻人团队,该所负责人劳惠英同志充分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摸索出“勤学习、多服务,勤思考、多创新,勤沟通、多交流,勤下乡,多实践”的工作理念,在工作中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打造红色“青春阵地”,坚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开展司法行政大讲堂的学习,推行“党员亮牌上岗”、“党员立项攻关”模式,在“小集体”中营造“必有我师”的情怀,积极调动年轻人干事创业的激情,锻造出一支干净做事、明白做人的队伍。

    二、延伸“枫桥经验”,打造“综合型”司法所

    作为开平市经济建设发展的前沿阵地,月山镇经历了经济转型、城乡一体化发展带来的阵痛,使复杂性、群众性矛盾纠纷频发。对此,月山司法所充分利用好专职人民调解员和兼职调解员两支队伍,发挥其“知识技能型”和“德高望重型”的互补优势,积极开展“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专项排查调解工作。积极深化“法治镇街”、“法治村居”建设的带动效应,通过驻村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及志愿者进村普法、调解讲法,营造“全民学法、遇事找法”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该所巧妙借力“创文”成果,将“传统”和“文化”有机融合到调解工作中,构建德法相济、长效化解的矛盾处理机制,积极推进“枫桥经验”本土化。

    三、开拓社矫思路,打造“暖心型”司法所

    因人员变动,月山司法所曾经在两年半的时间里是“全女班”,女性固有的“柔弱”观感给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带来挑战。面对个别社区服刑人员的“不以为然”,劳惠英同志没有向组织交难题,而是从自身着眼,变“短板”为“潜力板”,在其带领攻关下,该所于2016年率先在江门地区组建了一支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也是唯一一支全部由女性担任社矫工作志愿者队伍。该“娘子军”吸纳了来自各行各业的6名女性志愿者,有驻村律师、镇政府骨干、妇女主任等,她们将女性特有的柔情、坚韧、理解和包容倾注到社矫工作中,注重从“心”做起,因人施教,采取“教育+关怀”、“纪律+感化”的“2+模式”,为辖区乃至全市矫正工作带来了新局面,《江门日报》还专门进行专版采访报道。在“攻心为上”的策略作用下,不仅打开了女性服刑人员的心扉,就连先前“轻浮”的男性服刑人员也变得“贴贴服服”,“暖心型”的管理教育取得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突破普法方式,打造“创新型”司法所

    月山司法所在普法宣传工作上立足于我国法治实践和人民群众法治需求的现实,积极探索新时期法制宣传工作新途径。在运用宣传栏、标语、宣传单、宣传展板等传统宣传模式的基础上,综合利用QQ群、微信群、公众号平台等媒介,创新普法载体。精心打造法治文化广场,组织法制讲座和法律咨询活动,以送法下乡、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普法形式。一改过去“灌输式”普法模板,创新“订单式”普法,先根据群众的需求,收集群众所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再精心准备知识要点来满足群众需求。三年来,月山司法所共开展不同类型普法场次46场,受教育人数20510人,派发宣传单张10万多张,为推进地方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