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关注我们:
    • 搜索
  • 繁体版   |  无障碍  |  关怀版  |  网站支持IPv6
风采堂与司徒美堂故居成功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撰写时间:2019-10-17
来源: 本网
打印
【字体:

10月16日国务院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平市的风采堂与司徒美堂故居2处文保单位成功列入,这是继2001年开平碉楼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开平市又有新的文保单位列入。目前,开平市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894多处,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目前,我市正在开展第五批开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评选工作。


风采堂

风采堂是余氏族人为纪念北宋名臣余靖(1000—1064年)集资而建,始建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1915年建成,由名贤余忠襄公祠、风采楼、门楼、环形祠墙和长堤组成,总占地面积10007平方米,在中国及世界余氏华人中具有重要影响。

名贤余忠襄公祠始建于1906年,1914建成,总面宽54.80米,总进深50.8米,总建筑面积3765平方米,规模宏大,采用砖、石、钢、木和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建筑形制和装饰以岭南宗祠特色为主,巧妙地揉进了西洋建筑元素,将中国、希腊、罗马和伊斯兰的建筑艺术以及西方的工业技术溶于一体,为多元文化融合的典范。从整体造型艺术到细部装饰艺术都经过精心的筛选,达到很高的造诣。

风采楼1915年建成,建筑面积635平方米,高三层,砖混结构,“风采楼”三个字为明朝大儒陈献章先生墨宝。建筑采用了严谨的三段式构图,西式四坡屋顶;四角设盔式穹顶及塔楼,建筑雄伟端庄,在岭南现存西洋古典建筑中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门楼1914年建成,环形祠墙和长堤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原址建在半圆广场中间的地方,是为清朝政府抵抗活跃于潭江河面的农民起义军“红巾军”而建。围墙上嵌镶着一块“六都锁钥”石刻,上首刻“咸丰五年建立”,下首刻“余彦昭敬书”。

风采堂是国内祠堂建筑中西合璧的典范之作,又是祠校合一的杰出代表,是广东侨乡中西文化交融的杰作,是岭南地区祠堂的杰出代表,具有独特性及重要历史、科学、社会、人文价值。



司徒美堂故居

司徒美堂故居位于广东省开平市赤坎镇中股村委会牛路里第四巷,总建筑面积111.5平方米,是三廊二房一厅的瓦砖木结构建筑。

司徒美堂先生(1868-1955)是中国致公党创始人之一,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爱国华侨领袖。曾长期担任致公党全美总部主席。1904年帮助孙中山在美洲宣传革命。1910年倾力支持辛亥革命。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后,领导华侨支持19路军上海抗战。1937年发起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支持祖国抗日。1941年,香港沦陷后,坚抵日寇威迫拒任伪职。1942在重庆发表坚持搞战反对投降演讲。1943年在美洲巡讲号召华侨支持祖国抗战。1948年公开声明拥护中国共产党及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组建人民政府的主张。1949年1月应邀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一、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

司徒美堂是名扬海内外爱国爱乡的华侨领袖,中央人民政府评价他的一生代表了鸦片战争以来华侨走过的道路。司徒美堂故居是新时代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统一战线工作教育基地。


风采堂与司徒美堂故居2处文保单位成功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文物的宣教社会功能,推动我市文化旅游创新性发展,增强海内外华侨华人的凝聚力,不断提升我市文物保护意识,促进文物保护与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域旅游城市的发展。这次两次文物成功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是最终目的,是更高标准、更严要求保护文物的起点。坚持文化自信,让全社会共同守护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附件: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服务申明
 版权所有:开平市人民政府    主办:开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备案编号: 粤ICP备05079694号  网站标识码:4407830003  粤公网安备; 44078302000116
开平市政府网公众号
网站首页
开平风采
新闻动态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政务互动
  首页 > 开平市政府网 > 信息公开目录 > 开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风采堂与司徒美堂故居成功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撰写时间:2019-10-17
来源: 本网

10月16日国务院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平市的风采堂与司徒美堂故居2处文保单位成功列入,这是继2001年开平碉楼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开平市又有新的文保单位列入。目前,开平市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894多处,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目前,我市正在开展第五批开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评选工作。


风采堂

风采堂是余氏族人为纪念北宋名臣余靖(1000—1064年)集资而建,始建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1915年建成,由名贤余忠襄公祠、风采楼、门楼、环形祠墙和长堤组成,总占地面积10007平方米,在中国及世界余氏华人中具有重要影响。

名贤余忠襄公祠始建于1906年,1914建成,总面宽54.80米,总进深50.8米,总建筑面积3765平方米,规模宏大,采用砖、石、钢、木和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建筑形制和装饰以岭南宗祠特色为主,巧妙地揉进了西洋建筑元素,将中国、希腊、罗马和伊斯兰的建筑艺术以及西方的工业技术溶于一体,为多元文化融合的典范。从整体造型艺术到细部装饰艺术都经过精心的筛选,达到很高的造诣。

风采楼1915年建成,建筑面积635平方米,高三层,砖混结构,“风采楼”三个字为明朝大儒陈献章先生墨宝。建筑采用了严谨的三段式构图,西式四坡屋顶;四角设盔式穹顶及塔楼,建筑雄伟端庄,在岭南现存西洋古典建筑中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门楼1914年建成,环形祠墙和长堤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原址建在半圆广场中间的地方,是为清朝政府抵抗活跃于潭江河面的农民起义军“红巾军”而建。围墙上嵌镶着一块“六都锁钥”石刻,上首刻“咸丰五年建立”,下首刻“余彦昭敬书”。

风采堂是国内祠堂建筑中西合璧的典范之作,又是祠校合一的杰出代表,是广东侨乡中西文化交融的杰作,是岭南地区祠堂的杰出代表,具有独特性及重要历史、科学、社会、人文价值。



司徒美堂故居

司徒美堂故居位于广东省开平市赤坎镇中股村委会牛路里第四巷,总建筑面积111.5平方米,是三廊二房一厅的瓦砖木结构建筑。

司徒美堂先生(1868-1955)是中国致公党创始人之一,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爱国华侨领袖。曾长期担任致公党全美总部主席。1904年帮助孙中山在美洲宣传革命。1910年倾力支持辛亥革命。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后,领导华侨支持19路军上海抗战。1937年发起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支持祖国抗日。1941年,香港沦陷后,坚抵日寇威迫拒任伪职。1942在重庆发表坚持搞战反对投降演讲。1943年在美洲巡讲号召华侨支持祖国抗战。1948年公开声明拥护中国共产党及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组建人民政府的主张。1949年1月应邀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一、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

司徒美堂是名扬海内外爱国爱乡的华侨领袖,中央人民政府评价他的一生代表了鸦片战争以来华侨走过的道路。司徒美堂故居是新时代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统一战线工作教育基地。


风采堂与司徒美堂故居2处文保单位成功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文物的宣教社会功能,推动我市文化旅游创新性发展,增强海内外华侨华人的凝聚力,不断提升我市文物保护意识,促进文物保护与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域旅游城市的发展。这次两次文物成功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是最终目的,是更高标准、更严要求保护文物的起点。坚持文化自信,让全社会共同守护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