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缎上的心灵
随身携带的庙宇
一部隐秘的甘南传奇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是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
唐卡出现于吐蕃王朝,松藏干布统一西藏之后,通过与尼泊尔尺尊公主和汉地文成公主联姻,以巩固自己的帝国,而两位公主将佛教带入西藏,随之兴建起大昭寺、小昭寺等宫殿建筑。据《大昭寺目录》一书记载:“法王(松藏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画了一幅白拉姆女神像,后来蔡巴万户长时期果竹西活佛在塑白拉姆女神塑像时,作为核心藏在神像腹内。”这是目前所见唐卡最早的记载。
唐卡内容繁多,既有多姿多态的佛像,也有反映藏族历史和民族风情的画面,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唐卡画法主要有工笔重彩与白描为主,绘制复杂,用料考究,颜料全为天然矿植物原料,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浓郁的雪域风格。
本次所展,乃来自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区的清代唐卡、近代唐卡、佛教造像、佛教法器。妙相庄严的造像、制作精湛的法器、内容丰富的典籍唐卡,我们将雪域文化引入开平侨乡,以飨观者。
唐卡艺术类(手工绘制唐卡)
西藏唐卡是指一种用颜料和其他工艺材料将图案绘制在锦缎、棉布、志和墙面上的藏式绘画艺术。此类作品内容多为佛教题材,常悬挂在寺庙和经堂墙面上,用来观想神灵、宣传宗教教义、帮组信徒积累善业和功德。因地区和画风不同,唐卡传统上分为尼泊尔、齐岗、勉唐、钦则和噶赤五大画派。
佛教造像类(尼泊尔鎏金铜佛像)
造像是佛教神灵的象征,是信徒观修佛法、皈依佛法、供奉神灵的直接对象。造像主要有泥塑、石刻、木雕、骨雕和铜铸。早期以泥塑和石刻为多,其次是金铜造像,晚期以金铜造像最具有代表性。
佛教法器(藏传佛教手工制常用法器)
法器指宗教用具。琳琅满目的佛教法器是藏传佛教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器可分为供奉和使用两大类型,材质多样,工艺精湛,富有深刻的宗教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体现了藏民族浑厚的文化底蕴。
一、唐卡分类
唐卡按照质地和制作方法分主要有绘画唐卡和织绣唐卡两大类。
绘画唐卡是用颜料在画布(棉布面、绢面和纸面)上直接绘制,又可分为:彩唐、金唐、黑唐、朱红唐、描金唐等。所采用的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研磨而成,色彩明丽,千年不褪色。
彩唐:用多种彩色颜料绘制,是绘制唐卡中主要形式。
金唐:以金色作底,用红色朱砂线。黑色墨线勾勒形象,是唐卡中的贵重品种。
朱红唐、黑唐:在朱红、黑色单一的底色上,用金色、红色、白色等白描线条造型,艺术韵味独特。
织绣唐卡以丝绢绸缎为材料,用刺绣、緙丝、织绣等工艺制作,可分为:刺绣、织锦、堆绣、堆绫、緙丝等品种。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用珠玉宝石镶嵌其间,显得格外华丽精美。西藏的织物唐卡多为内地(江南、苏州的工匠)制作,后来西藏也能生产刺绣和贴花一类的织物唐卡。
此外还有一种印刷着色唐卡,这种唐卡要经过绘画、木刻、印刷、着色、装裱等几道工序,类似于版画。
唐卡按照画面题材内容分,主要有佛、菩萨、护法、本尊守护神、坛城(即曼荼罗)、宗教人物(如历代祖师、班禅等)、杂类(绘天文、医药、历史、民俗等)。大概80%以上都跟藏传佛教有关,即使是描写西藏历史,反应藏族科学方面的唐卡,也都带着浓厚的宗教色彩。
二、如何欣赏唐卡
美丽的唐卡,究竟我们应该怎样去欣赏它呢?
首先,唐卡有其特殊、相对比较固定的构图规则,就是结构。从结构出发,就能够理清唐卡的层次,便于欣赏唐卡。
一幅唐卡,一般可以区分为中央的本尊、上方的空界和下方的地界三部分。本尊是信徒所供养的对象,一般由上师选择指定。空界一般是佛、菩萨所在,所以也叫做圣界。地界一般为空行、护法或僧侣所在,所以也叫做凡界。但是圣、凡并没有严格的准则,例如有时候认为自己的祖师已经解脱成佛,就可以绘入圣界,而圣界的佛、菩萨如果太多安排不下,也可以放入凡界。此外还有其他特殊的结构,如:五坛会聚、方格式等。
其次,上面说唐卡是对抽象的佛教义理的具象化,通过图像符号来表达主题,每一种图像符号都有其特殊的意义。了解这些图像符号的象征意义,就对理解、欣赏唐卡至关重要。这些符号语言,有其严密的规定,有一定的规则可循。这些规定主要表现在佛像的服饰、面相、肤色、手印、坐姿、持物、座骑等方面。
展览时间:2018年6月28日—10月7日
展览地点:开平市博物馆2号展厅
相关附件:
彩缎上的心灵
随身携带的庙宇
一部隐秘的甘南传奇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是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
唐卡出现于吐蕃王朝,松藏干布统一西藏之后,通过与尼泊尔尺尊公主和汉地文成公主联姻,以巩固自己的帝国,而两位公主将佛教带入西藏,随之兴建起大昭寺、小昭寺等宫殿建筑。据《大昭寺目录》一书记载:“法王(松藏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画了一幅白拉姆女神像,后来蔡巴万户长时期果竹西活佛在塑白拉姆女神塑像时,作为核心藏在神像腹内。”这是目前所见唐卡最早的记载。
唐卡内容繁多,既有多姿多态的佛像,也有反映藏族历史和民族风情的画面,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唐卡画法主要有工笔重彩与白描为主,绘制复杂,用料考究,颜料全为天然矿植物原料,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浓郁的雪域风格。
本次所展,乃来自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区的清代唐卡、近代唐卡、佛教造像、佛教法器。妙相庄严的造像、制作精湛的法器、内容丰富的典籍唐卡,我们将雪域文化引入开平侨乡,以飨观者。
唐卡艺术类(手工绘制唐卡)
西藏唐卡是指一种用颜料和其他工艺材料将图案绘制在锦缎、棉布、志和墙面上的藏式绘画艺术。此类作品内容多为佛教题材,常悬挂在寺庙和经堂墙面上,用来观想神灵、宣传宗教教义、帮组信徒积累善业和功德。因地区和画风不同,唐卡传统上分为尼泊尔、齐岗、勉唐、钦则和噶赤五大画派。
佛教造像类(尼泊尔鎏金铜佛像)
造像是佛教神灵的象征,是信徒观修佛法、皈依佛法、供奉神灵的直接对象。造像主要有泥塑、石刻、木雕、骨雕和铜铸。早期以泥塑和石刻为多,其次是金铜造像,晚期以金铜造像最具有代表性。
佛教法器(藏传佛教手工制常用法器)
法器指宗教用具。琳琅满目的佛教法器是藏传佛教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器可分为供奉和使用两大类型,材质多样,工艺精湛,富有深刻的宗教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体现了藏民族浑厚的文化底蕴。
一、唐卡分类
唐卡按照质地和制作方法分主要有绘画唐卡和织绣唐卡两大类。
绘画唐卡是用颜料在画布(棉布面、绢面和纸面)上直接绘制,又可分为:彩唐、金唐、黑唐、朱红唐、描金唐等。所采用的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研磨而成,色彩明丽,千年不褪色。
彩唐:用多种彩色颜料绘制,是绘制唐卡中主要形式。
金唐:以金色作底,用红色朱砂线。黑色墨线勾勒形象,是唐卡中的贵重品种。
朱红唐、黑唐:在朱红、黑色单一的底色上,用金色、红色、白色等白描线条造型,艺术韵味独特。
织绣唐卡以丝绢绸缎为材料,用刺绣、緙丝、织绣等工艺制作,可分为:刺绣、织锦、堆绣、堆绫、緙丝等品种。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用珠玉宝石镶嵌其间,显得格外华丽精美。西藏的织物唐卡多为内地(江南、苏州的工匠)制作,后来西藏也能生产刺绣和贴花一类的织物唐卡。
此外还有一种印刷着色唐卡,这种唐卡要经过绘画、木刻、印刷、着色、装裱等几道工序,类似于版画。
唐卡按照画面题材内容分,主要有佛、菩萨、护法、本尊守护神、坛城(即曼荼罗)、宗教人物(如历代祖师、班禅等)、杂类(绘天文、医药、历史、民俗等)。大概80%以上都跟藏传佛教有关,即使是描写西藏历史,反应藏族科学方面的唐卡,也都带着浓厚的宗教色彩。
二、如何欣赏唐卡
美丽的唐卡,究竟我们应该怎样去欣赏它呢?
首先,唐卡有其特殊、相对比较固定的构图规则,就是结构。从结构出发,就能够理清唐卡的层次,便于欣赏唐卡。
一幅唐卡,一般可以区分为中央的本尊、上方的空界和下方的地界三部分。本尊是信徒所供养的对象,一般由上师选择指定。空界一般是佛、菩萨所在,所以也叫做圣界。地界一般为空行、护法或僧侣所在,所以也叫做凡界。但是圣、凡并没有严格的准则,例如有时候认为自己的祖师已经解脱成佛,就可以绘入圣界,而圣界的佛、菩萨如果太多安排不下,也可以放入凡界。此外还有其他特殊的结构,如:五坛会聚、方格式等。
其次,上面说唐卡是对抽象的佛教义理的具象化,通过图像符号来表达主题,每一种图像符号都有其特殊的意义。了解这些图像符号的象征意义,就对理解、欣赏唐卡至关重要。这些符号语言,有其严密的规定,有一定的规则可循。这些规定主要表现在佛像的服饰、面相、肤色、手印、坐姿、持物、座骑等方面。
展览时间:2018年6月28日—10月7日
展览地点:开平市博物馆2号展厅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