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关注我们:
    • 搜索
  • 繁体版   |  无障碍  |  关怀版  |  网站支持IPv6
以大湾区建设为机遇,澳门、开平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高地
撰写时间:2018-07-26
来源: 本网
打印
【字体:


7月24日,澳门文化遗产委员会主席、社会文化司司长谭俊荣率交流团到访开平,开展为期两天的“湾区共融,澳门•开平世界文化遗产”系列交流活动,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领域合作,促进澳门、开平两地世界文化遗产之间交流。


澳门文化遗产委员会主席、社会文化司司长谭俊荣向江门市赠送纪念品


开平市市长邝积康向澳门特区文化遗产委员会、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赠送纪念品


开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颜海娜向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赠送纪念品


江门市政府党组成员容福华,开平市领导邝积康、颜海娜出席了交流活动。
       


澳门历史城区、开平碉楼与村落是“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目前仅有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座谈会上,开平市市长邝积康回顾了开平碉楼与村落八年的申遗之路,充分感谢澳门对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期间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并详细介绍了开平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交通路网以及赤坎古镇等旅游项目的发展规划。他表示,开平与澳门渊源深厚,希望以大湾区建设为机遇,加强合作,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高地。 

     


谭俊荣表示,澳门历史城区与开平碉楼与村落在地理位置、建筑工艺、建筑特色等方面都有很多相同或相近之处,澳门可以把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传给开平,协助开平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澳门在吸引国际游客的同时,可向游客推荐开平的旅游资源,让更多国际游客认识开平,了解粤港澳大湾区。




交流团一行还先后参观了开平风采堂、自力村碉楼群、塘口仓东村等,了解开平华侨建筑的特色和侨乡文化内涵。每到一处,交流团一行都被开平建筑物中西合璧的独特美感及其历史文化所吸引。


640.webp (3).jpg


澳门文化遗产委员会主席 社会文化司司长谭俊荣:我第一次来开平碉楼,很欣赏和喜欢这个地方。特别看到开平碉楼与澳门历史城区很相似。希望未来,澳门可以与开平有更大的交流合作,特别澳门现在有很多国际游客,澳门可以引领更多的国际游客(到开平)访问考察,我相信这里是外国旅客很喜欢的地方。我会要求澳门相关部门协助开平,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有更多的合作。 


640.webp (4).jpg

640.webp.jpg

开平与澳门将借“一带一路”的东风,积极推动两地文化遗产的多元发展。双方还将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展览交流、人才培训、文化遗产传播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高地。


相关链接

澳门历史城区

澳门历史城区或澳门历史古城区(旧称澳门历史建筑群),是由22座位于澳门澳门半岛的建筑物和相邻的8块前地所组成,以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澳门历史城区在第2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2005年7月15日会议上,获得21个成员国全体一致通过,中国“澳门历史城区”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

历史价值

澳门历史城区保存了澳门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精髓。它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筑为主、中西式建筑互相辉映的历史城区;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和远东地区传播历史重要的见证;更是四百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互补、多元共存的结晶。

多元交融

16 世纪中叶,因应中外贸易的新形势,明朝政府划出澳门半岛西南部一片地段,供以葡萄牙人为主的外国商人居住及进行贸易,澳门由此发展成19世纪前中国主要的对外港口,也是亚洲地区重要的国际港口。贸易活动的兴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前来,一个融合欧、亚、非、美四洲人民的“华洋杂居”的国际城市由是诞生。葡萄牙人将这个用城墙围起的城市命名为“天主圣名之城”,今天的澳门历史城区就是它的核心部分。

四百多年间,在这块城区内,来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瑞典、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朝鲜甚至非洲地区等等不同地方的人,带著不同的文化思想,不同的职业技艺,不同的风俗习惯,在澳门历史城区内盖房子、建教堂、修马路、筑炮台以至辟建坟场,展开多姿多彩的生活,包括各类文化活动。在这种机遇下,澳门得风气之先,成为中国境内接触近代西方器物与文化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是当时中国接触西方文化的桥头堡。

随著外国人的定居,他们把自己的建筑传统越洋带到澳门,使澳门成为近代西洋建筑传入中国的第一站。尤其是葡萄牙人在澳门的建筑物,无不显露出与葡萄牙本土建筑的密切关系。事实上,文艺复兴后的一些主要建筑形式、风格,结合亚洲其它地区不同的建筑元素在澳门产生了新的变体,形成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


区内建筑

●妈阁庙(「妈」阁庙发音应为「马」阁庙)

●港务局大楼(旧称「嚤啰兵营」,又俗称「水师厂」)

●郑家大屋(著名思想家郑观应的故居)

●圣老楞佐教堂

●圣若瑟修院大楼及圣堂

●岗顶剧院(伯多禄五世剧院)

●何东图书馆

●圣奥斯定教堂

●民政总署大楼(原澳门市政厅)

●三街会馆(关帝庙)

●大堂(主教座堂)

●卢家大屋(金玉堂)

●玫瑰堂(板樟堂)

●大三巴牌坊(圣保禄教堂遗址,有东方梵蒂冈之称)

●哪咤庙(位于大三巴牌坊侧)

●旧城墙遗址

●大炮台

●圣安多尼教堂(花王堂)


以大湾区建设为机遇,澳门、开平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高地

相关附件: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服务申明
 版权所有:开平市人民政府    主办:开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备案编号: 粤ICP备05079694号  网站标识码:4407830003  粤公网安备; 44078302000116
开平市政府网公众号
网站首页
开平风采
新闻动态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政务互动
  首页 > 开平市政府网 > 信息公开目录 > 开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以大湾区建设为机遇,澳门、开平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高地
撰写时间:2018-07-26
来源: 本网


7月24日,澳门文化遗产委员会主席、社会文化司司长谭俊荣率交流团到访开平,开展为期两天的“湾区共融,澳门•开平世界文化遗产”系列交流活动,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领域合作,促进澳门、开平两地世界文化遗产之间交流。


澳门文化遗产委员会主席、社会文化司司长谭俊荣向江门市赠送纪念品


开平市市长邝积康向澳门特区文化遗产委员会、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赠送纪念品


开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颜海娜向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赠送纪念品


江门市政府党组成员容福华,开平市领导邝积康、颜海娜出席了交流活动。
       


澳门历史城区、开平碉楼与村落是“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目前仅有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座谈会上,开平市市长邝积康回顾了开平碉楼与村落八年的申遗之路,充分感谢澳门对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期间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并详细介绍了开平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交通路网以及赤坎古镇等旅游项目的发展规划。他表示,开平与澳门渊源深厚,希望以大湾区建设为机遇,加强合作,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高地。 

     


谭俊荣表示,澳门历史城区与开平碉楼与村落在地理位置、建筑工艺、建筑特色等方面都有很多相同或相近之处,澳门可以把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传给开平,协助开平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澳门在吸引国际游客的同时,可向游客推荐开平的旅游资源,让更多国际游客认识开平,了解粤港澳大湾区。




交流团一行还先后参观了开平风采堂、自力村碉楼群、塘口仓东村等,了解开平华侨建筑的特色和侨乡文化内涵。每到一处,交流团一行都被开平建筑物中西合璧的独特美感及其历史文化所吸引。


640.webp (3).jpg


澳门文化遗产委员会主席 社会文化司司长谭俊荣:我第一次来开平碉楼,很欣赏和喜欢这个地方。特别看到开平碉楼与澳门历史城区很相似。希望未来,澳门可以与开平有更大的交流合作,特别澳门现在有很多国际游客,澳门可以引领更多的国际游客(到开平)访问考察,我相信这里是外国旅客很喜欢的地方。我会要求澳门相关部门协助开平,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有更多的合作。 


640.webp (4).jpg

640.webp.jpg

开平与澳门将借“一带一路”的东风,积极推动两地文化遗产的多元发展。双方还将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展览交流、人才培训、文化遗产传播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高地。


相关链接

澳门历史城区

澳门历史城区或澳门历史古城区(旧称澳门历史建筑群),是由22座位于澳门澳门半岛的建筑物和相邻的8块前地所组成,以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澳门历史城区在第2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2005年7月15日会议上,获得21个成员国全体一致通过,中国“澳门历史城区”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

历史价值

澳门历史城区保存了澳门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精髓。它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筑为主、中西式建筑互相辉映的历史城区;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和远东地区传播历史重要的见证;更是四百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互补、多元共存的结晶。

多元交融

16 世纪中叶,因应中外贸易的新形势,明朝政府划出澳门半岛西南部一片地段,供以葡萄牙人为主的外国商人居住及进行贸易,澳门由此发展成19世纪前中国主要的对外港口,也是亚洲地区重要的国际港口。贸易活动的兴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前来,一个融合欧、亚、非、美四洲人民的“华洋杂居”的国际城市由是诞生。葡萄牙人将这个用城墙围起的城市命名为“天主圣名之城”,今天的澳门历史城区就是它的核心部分。

四百多年间,在这块城区内,来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瑞典、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朝鲜甚至非洲地区等等不同地方的人,带著不同的文化思想,不同的职业技艺,不同的风俗习惯,在澳门历史城区内盖房子、建教堂、修马路、筑炮台以至辟建坟场,展开多姿多彩的生活,包括各类文化活动。在这种机遇下,澳门得风气之先,成为中国境内接触近代西方器物与文化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是当时中国接触西方文化的桥头堡。

随著外国人的定居,他们把自己的建筑传统越洋带到澳门,使澳门成为近代西洋建筑传入中国的第一站。尤其是葡萄牙人在澳门的建筑物,无不显露出与葡萄牙本土建筑的密切关系。事实上,文艺复兴后的一些主要建筑形式、风格,结合亚洲其它地区不同的建筑元素在澳门产生了新的变体,形成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


区内建筑

●妈阁庙(「妈」阁庙发音应为「马」阁庙)

●港务局大楼(旧称「嚤啰兵营」,又俗称「水师厂」)

●郑家大屋(著名思想家郑观应的故居)

●圣老楞佐教堂

●圣若瑟修院大楼及圣堂

●岗顶剧院(伯多禄五世剧院)

●何东图书馆

●圣奥斯定教堂

●民政总署大楼(原澳门市政厅)

●三街会馆(关帝庙)

●大堂(主教座堂)

●卢家大屋(金玉堂)

●玫瑰堂(板樟堂)

●大三巴牌坊(圣保禄教堂遗址,有东方梵蒂冈之称)

●哪咤庙(位于大三巴牌坊侧)

●旧城墙遗址

●大炮台

●圣安多尼教堂(花王堂)


以大湾区建设为机遇,澳门、开平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高地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