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住房消费水平已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从2010年开平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可以看出,“十五”、“十一五”期间,随着开平经济的快速发展,开平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全市城乡居民家庭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居住面积不断增加,住房配套化水平逐步提高。
一、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居住环境发生大变化
(一)人均住房面积不断增加, 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
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汇总资料(下同)显示,开平市城乡家庭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7.4平方米,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下同)相比增加了2.5平方米。全市家庭户户均住房间数为3间,比2000年增加0.43间, 城镇住户户均住房间数为2.9间,居民家庭的住房空间进一步扩大。
居民住房的房屋条件有所改善。2000年,开平有37.07%的居民只能住在普通平房里,有61.91%的人住进楼房,到2010年住在平房的居民比例为31.99%,比2000年下降了5.08个百分点,住进楼房的居民已经达到67.95%。2000年,开平有27.51%的居民居住在外墙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里,到2010年已有52.96%的居民住进这样的建筑,增加了一倍多,在居民住宅外墙墙体材料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最为坚固,保温隔音等效果也较好,这一数字的变化,表明开平居民住房的房屋条件有重大改善。
居民住房的房屋更新速度加快。2000年,开平有55.80%的居民居住在建筑于90年代以前的房子里,到2010年居住在这些年代的住户已经下降到43.49%。2010年,居住在2000-2010年新建住宅内的居民达15.74%,居民住房的房屋更新速度加快。
(二)居民住房设施明显改善
1、厨房拥有率达九成五
2010年开平市城乡家庭户住房内有厨房的占全部家庭户的95.36%,其中独立使用的占93.29%,与其他家庭户合用的占2.06%,家庭户住房内没有厨房的仅占4.64%。全市城区家庭户住房内有厨房的占全部家庭户的97.34%,其中独立使用的占96.68%。
2、炊事燃料中燃气比重大为增加
随着开平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居民家庭的炊事燃料更趋向于环保的清洁能源。2010年开平市居民家庭户主要使用燃气为炊事燃料的占总家庭户的比重为66.24%,其中城区的比重为93.74%,分别比2000年提高了13.02和10.54个百分点;使用电为炊事燃料的比重为3.87%;使用煤和柴草的居民家庭户明显减少,使用煤炭和柴草为主要炊事燃料的比重为29.63%,比2000年降低了16.26个百分点;使用其他炊事燃料的比重为0.26%。清洁环保高效炊事燃料的使用增加,表明开平居民的生活方式更加趋于方便快捷,同时也有利于开平的环境保护。
3、家庭饮用自来水的比重高达89.08%
饮用水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开平市加快城乡自来水饮用的普及,尤其是加大解决农村饮用自来水的普及,提高供水能力,扩大供水范围。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开平市居民饮用自来水的比重不断提高,截至2010年开平市家庭户饮用自来水的比重达到89.08%,比2000年的70.91%提高了18.17个百分点,剩下未能饮用自来水的主要是偏远的乡村居民,这些乡村铺设自来水管道比较困难。这表明开平在加强居民饮用水安全、卫生保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4、生活舒适程度提高,洗浴设施拥有率不断增加
住房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生活质量和舒适程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2010年开平居民住房内有洗澡设施的比重达到了78.39%,比2000年提高了27.71个百分点,特别是家庭自装各式热水器的比重达到77.05%。与此相对应的是没有洗浴设施的家庭户比重大幅减少, 由2000年的28.02%减少到2010年的9.70%。
5、超过三成的家庭户使用抽水式马桶
随着社会的进步,抽水式马桶越来越多的得到推广和使用。2010年开平市家庭户使用抽水马桶所占的比重达到了38.62%,比2000年提高了25.58个百分点。全市本家庭独立使用抽水马桶的占36.79%,提高了24.06个百分点;与邻居合用的占1.83%。家庭户使用其他式样厕所的占30.47%;与邻居合用的占3.11%。
(三)购建自有住房仍然是居民的首选
与其他家庭日用品相比,住房是居民生活中最昂贵的特殊商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消费已由原来的靠国家、靠单位转向靠自己,越来越多的居民走向市场找寻属于自己的“家”,建造和购买住房已经成为开平居民的首选。2010年,开平市居民住房来源中,有86.37%的居民购建住房。其它住房来源中,购买经济适用房和购买原公有住房的比重分别为0.82%和4.21%,居民租用住房的比重为6.81%,比2000年的2.82%提高了3.99个百分点。
二、目前开平存在的住房问题
问题一:房价高涨
目前,居民住房问题正成为社会空前关注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提高和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的不断提升,住宅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国家为保护耕地有关政策的实施,加剧了土地价格的上涨,再加上国内国际宏观形势的影响,以及少数地产开发商为牟取暴利的恶意炒作,使得近几年我国各地的商品房价格普遍快速上涨,开平也不例外,据最近的统计资料显示,开平市区内的平均房价已超过3000元,剔除低价位商品房的房价已超过4000元,城区中心地带达到5000元,如此房价已经超出普通居民的购买承受能力,虽然,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缓解和抑制了房价的快速上升势头,但高企的房价仍然使多数老百姓望而却步,因此如何在现阶段继续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问题二:居民消费观念存误区
由于目前我市整体经济水平还不是很高,居民收入差异也较大,居民住房消费观念上也存在着误区。消费者把“人人有房住”,误认为“人人有房产”。 从1998年的房地产市场启动到现在,居民由不愿意自己掏钱购房,到现在只要有条件不仅购房,而且是购新房、大房、好房(豪宅)。住房出现了超前消费,如面积过大、一步到位等非理性消费,提前增加、释放了商品住宅需求。一些消费者在购房上出现了“买涨不买跌”的跟风现象。
问题三:住宅市场供需结构不平衡
目前开平的住宅市场中存在需求与供给结构不匹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大户型、豪华型住房供给较多,而中小户型比例偏低;二是适合普通老百姓的经济适用房投资比例不高,且经济适用房投向面不广,往往主要针对拆迁户和低保人员,大量低收入的普通百姓还享受不到。三是近年各地方政府确定的普通住宅标准多数为140平方米左右,除了造成消费者攀比和不满外,还给开发商建大房提供了依据。
三、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开平居民居住条件的几点建议
虽然“十五”、“十一五”以来开平居民住房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要使更多的居民从根本上提高居住生活水平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正确引导消费观念,加快住房供给体制的完善
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所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无疑会给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引导广大群众的消费观念,完善我国住房供给体制,逐步化解当前居民住房存在的矛盾。为此,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引导居民在住房上梯度消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居民住房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政府应引导消费者在住房上理性消费、合理消费。“居者有其屋”并不一定是自己要拥有产权,要根据自己经济实力选择住房。收入较高者可购买新房,中等收入者可购买二手房或租房,不在住房保障覆盖范围内的较低收入者,可先租房来解决基本住房问题。形成租房——购买基本住房(普通住房或二手房)——改善住房的良性住房梯度消费。
二是采用市场和住房保障制度双管齐下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任何一个国家居民住房的解决不可能完全通过市场。从收入角度看,高收入消费者通过市场解决;中等收入消费者购买中低价位住房;较低收入消费者通过租房解决居住问题;低收入者通过廉租住房解决住房。这种阶梯式住房供求关系,是缓解住房市场紧张和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重要手段。
三是逐步完善住房市场。目前我国的住房市场中,相对而言,一级市场发育较好,二手房市场次之,租赁市场有待完善和发展。我国现有的租赁市场相对规模较小,市场行为不规范,服务也不到位,制约了租赁市场发展,使许多租赁需求转移,无形中扩大了购房需求。要扩大租赁市场规模,规范租赁市场,使租赁市场成为居者有其屋,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渠道之一。要加快租赁市场建设,引导和鼓励房地产企业拓展住房租赁业务,使有能力的较低收入者通过租房解决和改善住房问题,减轻住房保障压力。
四是加大廉租住房制度建立的力度。廉租住房制度最大作用是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随着经济的增长,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国家应出台相应扩大廉租住房覆盖面的规定,适当提高廉租住房覆盖比例,更好地解决最低收入人群住房,此外,要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保障问题,并逐步解决这部分人群的住房问题。
(二)加大城镇旧房改造力度,让更多的人住进新房
目前城镇范围内还有相当部分的居民住在年代久远的房屋内,这些建筑由于时间较长,往往墙体质量较差,各种配套设施缺乏,居民居住条件较差。政府应通盘考虑及时规划,加大旧房改造力度,让这些居民及早住进新房,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对一些因为种种原因暂时不宜拆迁改造的旧城,也要多了解那里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为他们排忧解难,完善他们生活必须的配套设施,努力提高和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
(三)继续加大自来水网管建设,保证城乡居民都能用上自来水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到2010年底,开平家庭饮用自来水的比重已达89.08%,比2000年的70.91%提高了18.17个百分点,十年间开平居民自来水的饮用工程取得了很大的改进,尤其是乡村发展更快。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全市距离城乡普及自来水饮用的目标还有一些距离,还需要有关部门继续努力,这项工作难度较大的主要在乡村,自来水未通到的地区往往区域较偏僻,管道建设较为困难,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经费和力量,政府有关部门要扎扎实实的重视它、做好它,让城乡居民都能用上自来水,让老百姓的健康都能得到保证,为开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打下基础。
(四)不断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使更多的人能住得起新房
让老百姓住上新房,从根本上改善居住条件,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各种房屋供给的政策措施保障到位,对各种肆意扰乱房产市场的行为严加监管和查处,保证房产市场的公正;另一方面需要大力搞活和发展地区经济,让老百姓的收入有一个大的提高,只有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了,才会有购买或改造住房的能力,使更多的人能住得起新房,这也是逐步提高和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一项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