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市消费品市场在国内结构性商品价格上升、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企业经营成本增加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承接上年良好发展态势,继续保持购销两旺的势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44亿元,同比增长17.23%,增速创历年最高水平。
一、市场运行特点
1、增长速度逐季加速。分季度看,一季度零售额15.80亿元,同比增长12.80%;二季度零售额32.00亿元,增长13.05%;三季度零售额49.44亿元,同比增长16.03%;四季度66.44亿元,同比增长17.23%。
2、城市消费增长速度大幅高于农村。近年来,随着市场投入的增加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各种新型流通业发展较快,商业网点日益扩大,极大地方便了城乡居民的购物消费。全年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35.71亿元,同比增长23.15%。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的示范作用,引导了一部分农村居民消费从生存型的温饱消费逐步向享受型的小康消费发展。全年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30.73亿元,同比增长11.02%。
3、大中型商业规模效应显现。全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单位实现商品零售额12.27亿元,同比增长14.68%。近几年陆续进入开平市的部分大型连锁商家,如市区的华润(万家)分店,千惠超市、盛丰超市、美联超市等,逐渐成为拉动开平市消费品市场较快发展的主力企业。
4、批零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齐头并进。批零贸易业随着流通业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行业规模日益扩大,行业优势日渐显现。全年,全市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6.44亿元,同比增长17.2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9.96亿元,占贸易业零售总额的15.00%,同比增长18.78%。住宿餐饮消费市场多年来人气一直持续旺盛,全年实现商品零售额29.71亿元,同比增长16.84%。
5、汽车类消费持续稳步增长。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消费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据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统计,全年全市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0.72亿元。汽车类零售额占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达到7.20%。汽车销售的持续升温,带动了石油制品的大量销售,全年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7.76亿元,同比增长10.50%。
6、大宗耐用消费品呈现大幅增长势头。今年,我市商品房销售面积达213579平方米,销售额3737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0.4%和49.50%。商品房销售的持续火爆,给该产业链上的相关商品带来了大量的销售机会。
7、假日消费对市场影响明显。元旦、春节、中西方情人节、清明节、“五一”、中秋、国庆、圣诞节等节假日,形成一个接一个的消费高峰,各地商贸流通企业紧紧抓住节日销售的有利时机,以文化、情感、服务促销售,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市场消费。传统节日、法定假日、同学朋友聚会、结婚生日等家庭喜庆的消费以及旅游休闲消费,越来越成为时尚,拉动了零售市场和餐饮业销售的快速增长。吃、穿、用商品全面旺销,其中国庆的假日消费十分明显,10月份当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1亿元,同比增长23.13%,为2007年月度最高增幅。
二、制约居民消费的因素
首先,物价上涨对居民消费影响较大。主要是“菜篮子”、“米袋子”等关系居民生活的必需品价格上涨过快,特别是猪肉价格的上涨带动其他禽畜、粮油、蔬菜等食品价格上升,以及燃气、汽油等价格上涨。物价上涨过快,对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家庭造成很大影响,低收入家庭购买力下降。
第二,商品房价格和教育支出等居高不下抑制居民消费。随着房地产业不断升温,房价偏高,增长偏快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据统计,2007年我市商品住宅销售平均价格达1750元/㎡,比上年同期/㎡上涨了48.94%。从购房人群结构比例来看,本市居民购房占了81%。教育支出居高不下。住房及教育等高消费支出分流了居民大量购买力,制约了消费的提升。
第三,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不正当竞争手段冲击着市场经济秩序,特别是食品安全、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等问题对消费带来一定程度的约束。
三、加快发展消费市场的对策建议
1、加快旅游业的发展。 “开平碉楼与村落”文化遗产申遗成功,我们要考虑如何打造这世界品牌, 改善旅游环境和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国际国内游客,不断创新推出具有开平风味的特色餐饮及旅游产品吸引游客的购物欲望,促进我市消费品市场发展兴旺。
2、针对当前物价上涨过快,政府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落实好“菜篮子”,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要全方位做好价格监测、预警和分析工作,准确把握市场最新动态和趋势。
3、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切实提高城镇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加大扶持发展柑桔、家禽、水产、特种养殖等地方特色产业,确保农民收入得到实质性增加。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探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4、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市场流通环境和商品售后服务环境;积极鼓励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业向农村延伸,促进农民潜在需求向现实购买力转化。
5、继续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及消费安全的商品和服务领域的专项整治力度,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价格欺诈、虚假广告等行为,进一步改善流通秩序和消费环境,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升居民消费信心。
四、对新一年我市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基本判断
首先,我市调整了市委领导班子,在新班子的领导下,我市经济必将充满活力,经济总体将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这给消费品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持续发展的信心,消费品市场发展面临较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其次,国家进一步重视扩大消费的作用,国内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仍然较强,为消费品市场的稳定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城区的华润(万家)分店、威尔逊酒店的进驻,成为拉动我市消费品市场增长的新引擎,进一步激活业已活跃的娱乐、餐饮、物流等商贸业,为消费品市场注入强劲活力。四是居民收入水平随着经济增长稳步提高,特别是随着农村基础建设的逐步完善,一产劳动力向二、三产转移,农民收入有望保持快速增长。五是城市居民向舒适型消费发展,农村居民向温饱小康型发展,将激发出更多的消费热点。纵观全年,我市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利好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我市全年消费品市场发展形势可继续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