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附件:
为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力创建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镇,根据市委书记庞正华同志11月下旬到塘口调研的指示精神以及近日江门、开平两级督查工作反馈意见,塘口镇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人居环境问题入手,把主题教育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紧密结合,坚持党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群众参与,进一步压实责任,聚焦“六治”,迅速开展整改,并久久为功,深化人居环境整治成效。
一、聚焦“四治”,发动党员、群众针对四个方面存在的人居环境薄弱问题进行全面整治。
治黑臭水体:一塘一策,因塘施策,清理打捞水体内的漂浮物和水面垃圾,认真排查污染源,配合做好污水处理工程。
治垃圾杂草:对垃圾、卫生黑点进行“拉网式” 排查,发现一处,清理一处。对一些有杂草的区域,大范围的,用机械清楚,小范围的,先是用铁掀进行铲除,对个别不好清理的杂草,直接用手拔除。
治家禽散养:安排镇村干部走村入户,对散养家禽家畜的危害性及治理相关规定进行大力宣传,动员广大群众逐步提高居民环保卫生意识,同时还贴出了相关通告,确保通知到位。
治村容村貌:重点整治建筑、生活物料乱堆乱放。能上机械的上机械,不能上机械的镇村干部带头上。从村面、道路,再到空闲宅基地、门前屋后,每一处都可以看到热火朝天清理卫生景象。
二、坚持“四抓”,充分发挥“两带一包”引领示范作用,为广大群众增添更多“小欢喜”。
抓立行立改。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严抓整治出成效,对江门、开平检查组反映的冈陵烟田村、卫星西角村等脏点乱点难点迅速开展有效整治。同时,坚持举一反三,全面梳理和排查本镇所有村庄各个区域环境卫生情况,并建立问题台账,积极开展自查自改,摸清底数,做到全覆盖,不留盲区。
抓监督机制。一是建立定期巡查监督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治到位。由镇农业农村管理部门及本镇综合执法队成立30人的专组,配合各驻村员,定期到各村庄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专项巡查,坚持“日日有巡查、天天群通报”,确保巡查全覆盖,及时发现问题并列入巡查台账,督促各项问题得到整治落实。
二是全域铺开美丽家园评比活动,引导村民积极主动开展环境整治。由每条自然村按照1名村长、1名党员和1名村民以“1+1+1”的形式组成卫生监督组,负责监督本村组的卫生建设,督促村民自主抓好本村环境卫生整治。同时,以卫生监督组为评委委员,积极开展最美家园评比活动。通过评比活动,形成了村民你追我赶抓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有效提高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开展农村卫生保洁改革,实现农村环境常态化的维护。镇村组按一定比例支付费用,由镇聘请专业保洁公司安排一定人员,分配到各自然村开展日常保洁,实现每天一扫,确保农村的日常干净卫生。同时有利于提升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形成村民自发维护环境干净整洁的行为。
抓培树文明。继续深化党员带动群众共同参与环境整治作用。一是全面启动党群志愿服务日活动,固定将每月11日设置为“党群志愿服务日”,各村(社区)将每月最少一次开展贴近实际、广泛参与、普惠于民的“党员+驻村组员+社工+群众”志愿服务,形成“人人争做志愿,家家都有义工”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凝聚党群抓环境整治的合力。二是开展驻村党员干部挂点入户宣传劝导活动。塘口镇各驻村组主动到村进户宣导党和国家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制作简单明了的人居环境整治顺口溜宣传单张贴在每户村民家门口,主动营造人人晓政策,户户抓整治的浓厚氛围。
抓后续管理。从村民利益出发,做好村庄规划建设,着力解决后续管理和建设问题。结合农村实际情况,针对三清三拆后的闲置土地短期内还没建设或得不到利用,以及村民的农业生产工具、家禽无处安置的情况,我镇在强亚自力村推进这样的新模式:由镇给予建设指导,由村集体统筹利用清拆出来的闲置土地,建设一个公共使用的示范园,用篱笆围起来,园地内经简单建设后可种菜、可放置生产工具、可圈养家禽等。这种模式将探索在全镇推广,也避免土地丢荒、野草疯长等问题,引导村民如何经营自己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