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府办〔2020〕23号
开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平市
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管委会,市各有关单位:
《开平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科工商务局反映。
开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7月6日
开平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
为大力发展我市夜间经济,积极促进消费升级,打造夜间经济城市品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消费需求,根据《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门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江府办〔2020〕9号),并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22年,全市夜间经济优质产品和服务显著增加,夜经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更加丰富,形成布局合理、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管理规范、功能完善的高端夜间经济集聚区,打造具有地标性的夜间经济集聚区2个,同时在各镇(街)打造一镇一特色“夜侨都”示范项目(详见附件1),形成五邑地区知名的品牌,为我市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城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重点任务及分工
(一)打造城央夜间经济集聚区。
1.加强规划引领,因地制宜,合理引导全市夜间经济布局。支持夜间经济集聚区制定实施品质提升计划,利用3年时间,完善空间布局、加强设施配套、优化景观照明、实施业态创新、提升运营品质,着力打造“益华广场——开平旅游购物街”和“东汇城”夜间经济集聚区。鼓励各商圈进一步植入商业化元素,推动商圈连片发展,打造全市夜间消费标杆。(牵头单位:长沙街道办事处;责任单位:市科工商务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鼓励食、住、行、游、购、娱等企业推广夜间延时服务,扩容夜间消费市场。倡导东汇城、中业新城、益华广场等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开展多种夜间促销活动,扩大商品推销。在不影响市容环境、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前提下,允许适度临时占道经营,助力地摊经济发展,搞活市场流通、促进消费。(牵头单位:市科工商务局;责任单位:各镇(街),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二)打造开平特色“深夜食堂”。
3.围绕马冈鹅、金山火蒜、赤坎豆腐角、马冈濑粉、塘口驸马粽、蚬冈火龙果、咸鸭蛋、百合饺子、广合腐乳、嘉士利饼干、金鸡黑凤鸡、健之源灵芝、大沙茶叶等特色餐饮文化或优质农产品,结合我市获评为全国首个“世界名厨之乡”,打造一系列具有开平特色的美食名品、美食名厨、美食名店。以增强游客美食体验和市民休闲就餐为重点,推进美食街区、美食城建设,重点打造东汇城、中业新城、益华广场、鹅城、丰泽园美食名店、碉楼农家饭、赤坎古镇小食街、长沙光明东路食街、幸福市场美食区等典型代表。创新发展开平酒吧文化,引导发展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餐饮中心,打造开平特色“深夜食堂”。(牵头单位:市科工商务局;责任单位:三埠街道办事处、长沙街道办事处、水口镇、塘口镇、马冈镇、赤坎镇、大沙镇,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4.结合“粤菜师傅”彩虹计划,依托开平特色美食文化和侨乡特色建筑群——赤坎镇侨小馆建设粤菜师傅创业基地,为“彩虹计划”创业项目提供集约化发展平台,吸引一批优秀粤菜师傅、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优秀人才开展餐饮创业就业,以本地特色粤菜为媒体,多维立体展现开平华侨文化,将有效促进粤菜餐饮消费、创新文旅项目、传承侨乡文化共同发展,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责任单位:各镇(街),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平文旅集团)
5.推进夜间线上开平特色美食专题活动,联合美团外卖、饿了么等大型外卖平台增设开平特色美食栏目,推出夜间线上美食专题优惠活动。(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三)打造侨乡夜游路线。
6.依托开平丰富的碉楼、文化、红色精神、生态等旅游资源,以促进增加过夜旅客为重点,加快我市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将自力村、三门里、马降龙、锦江里碉楼群,开平市博物馆、立园、赤坎古镇、赤坎南楼、风采堂、红线女故居、谢创故居、司徒美堂故居、周文雍故居、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新昌骑楼街、荻海骑楼街、塘口“不夜城”、梁金山风景旅游区、泮村灯会等旅游项目,积极策划打造成一批凸显开平特色的标志性文旅项目,建设一批粤港澳大湾区文旅融合发展新标杆和“夜间网红打卡地”“夜间潮买潮玩IP地”,推出更多的“夜游开平”精品路线。积极宣传推广两条“夜游开平”路线:一是以侨乡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路线,线路串联开平的碉楼、传统民居、乡镇村落景观和田野乡村风光,展现侨乡特色的人文文化(游径资源选点:风采堂——塘口镇强亚村委会——自力村——立园——赤坎古镇);二是侨乡红色基因历史文化游路线,线路串联开平市的红色革命遗址,将红色文化融入名人故居与侨乡碉楼中,领略爱国华侨名人及革命先烈们的爱国爱乡精神及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把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游径资源选点:红线女故居——赤坎南楼——司徒美堂故居——谢创故居——周文雍故居——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责任单位:三埠街道办事处、长沙街道办事处、水口镇、塘口镇、赤坎镇、百合镇、蚬冈镇,市委宣传部)
(四)打造侨乡风情旅宿。
7.鼓励现有酒店提质升级,壮大我市星级酒店的数量。加快民宿建设,推进长沙、塘口、赤坎、百合等特色民宿群,提升如也民宿、泉岭旅社等塘口、赤坎景区重点“夜住侨宿”项目。用好《江门市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扶持办法》和《江门市民宿管理暂行办法》,鼓励和引导市场建设一批品牌酒店、星级酒店和精品民宿。(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责任单位:三埠街道办事处、长沙街道办事处、塘口镇、赤坎镇、百合镇)
(五)打造夜间特色演艺娱乐。
8.依托城市南广场进行慈善活动等公益性演艺娱乐,依托人民会堂、市文化馆,结合赤坎古镇开发建设,引进明星演唱会、音乐剧、歌舞剧、话剧、演奏会和旅游演艺等夜间剧场,发展夜间高端演出。提升本土品牌演艺项目影响力,举办本土流行音乐、粤曲、微电影、服装秀等主题活动,打造夜间特色文化娱乐项目。(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责任单位:三埠街道办事处、长沙街道办事处、赤坎镇,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六)打造夜间文化学习交流平台。
9.鼓励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延长开放时间,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需求,加快建设品牌书店、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尝试无人化经营,降低夜间成本。鼓励培训机构在夜间推出语言、艺术、烘焙和汽车驾驶培训等课程。支持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组织开展插花、茶艺、国学等传统文化学习活动。支持文化场馆举办夜间文化展览,定期邀请各类大师名家开办艺术讲座和研讨活动,举办非遗文化展览,传承和推广开平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我市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责任单位:三埠街道办事处、长沙街道办事处、水口镇,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交通运输局)
(七)打造夜间体育品牌。
10.打造开平特色夜间潮流运动,支持建设室内篮球馆、24小时健身房、射箭馆、羽毛球馆等运动场馆,大力发展夜间健身产业。提升人民公园、金山公园、长沙公园、新昌公园、祥龙公园、港口公园、凤鹤湾湿地公园、城市广场、苍江健身广场、苍江绿廊、翠山湖体育公园及各镇文体广场等公园公共健身设施建设,打造夜跑、夜骑精品线路,引导市民走出家门,参与夜间活动,带动夜间消费市场扩容。(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责任单位:三埠街道办事处、长沙街道办事处、水口镇、翠山湖管委会,市发展和改革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11.实施夜间经济集聚区照明提升工程,对商圈、主道、广场、公园、游乐场所等区域整体照明提升,重点改造提升新昌骑楼街、荻海骑楼街、开平旅游购物街、人民公园、金山公园、长沙公园、新昌公园、祥龙公园、港口公园、凤鹤湾湿地公园、城市广场、苍江健身广场、苍江绿廊、翠山湖体育公园及各镇文体广场等周边光彩景观,让开平“亮起来”,打造夜游开平品牌。(牵头单位:市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任单位:各镇(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八)推动夜间大宗消费。
12.推动楼盘、汽贸、家俬、电器、建材等行业延长夜间营业时间,举办夜间大宗消费活动,不断释放市民夜间消费能力。(牵头单位:市科工商务局;责任单位:三埠街道办事处、长沙街道办事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三、支持措施
(一)实施行政审批创新机制。
优化审批服务方式,将夜间经济集聚区建设管理涉及的各类审批事项全面纳入行政服务大厅综合服务窗口,根据夜间经济集聚区产业行业经营活动特点,推行“一次申请、并联审批、同时发证”,提高审批效率。精简大型群众性活动审批程序,对夜间经济集聚区或示范项目在同一场地举办相同内容的多场次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实行一次性许可制度,对经常在同一场地举办1000人以上的商业促销活动的商场,实行承办者一次性报备。对150平方米以内的餐饮店(热食类制售),适用承诺制办理,压减审批时限,当场或3个工作日内颁发《食品经营许可证》。规划区域内的食品摊贩实行登记管理,无需申办《营业执照》即可从事食品经营活动。(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责任单位:各镇(街),市科工商务局、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消防救援大队,江门市生态环境局开平分局)
(二)实施商业活动宽容监管。
放宽夜间经济集聚区和一镇一特色“夜侨都”示范项目的夜间摆卖管制,在特定时间段,取得相关职能部门许可和避免夜市噪音扰民情况下,允许市场主体在红线范围内开展“地摊经济”试点。城管部门要对“地摊经济”试点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规范、公开透明的实施细则。(牵头部门: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责任单位:各镇(街),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江门市生态环境局开平分局)
(三)实施交通管理夜间服务。
优化夜间18:00至次日8:00停车收费标准。在不影响周边主道交通情况下设置临时停车位,允许停放时间为20:00至次日7:00。鼓励企事业单位、商务楼宇的自用停车场在夜间向社会公众开放。夜间21:00后将部分集聚区所属道路调整为分时制步行街。根据客流需求,实施周末、节假日及重大节会活动期间,部分公交路线延长夜间运营时间,增设夜间公交路线,实施分时段错价收费,提升夜间公交按时刻运行占比。(牵头单位:市公安局;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交通集团公司)
(四)实施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要充分考虑夜间经济特点,完善水电气供给、污水收集排放、餐饮油烟处理、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等配套设施及相关审批,确保相关经营活动规范有序、便民利民。市相关职能部门要牵头完善食品安全、卫生、质检、消防等管理措施和服务功能,切实提升夜间经济的城市管理保障水平。加快开展5G网络建设,逐步实现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完善夜间标识、景观小品、休闲设施、环卫设施、公共Wifi等配套设施。(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责任单位:各镇(街),市科工商务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江门市生态环境局开平分局、开平供电局)
(五)实施城市智慧综合服务。
利用智能化系统和大数据应用技术,通过互联网平台推荐针对本地居民、外地游客、外国游客的个性化夜生活目的地强化夜间停车、夜间公共交通、夜间节会活动的信息引导。(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责任单位:市科工商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六)实施夜间安全防控服务。
加强对重点商圈、街区和场所的夜间巡控警力,督促企业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完善社会安保联防联控体系,提高夜间安全保障水平。建立夜间经济活动风险评估机制,制定应急预案,营造安全有序的夜间消费环境。(牵头单位:市公安局;责任单位:各镇(街),市应急管理局)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
建立市发展夜间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分管领导牵头负责,统筹我市夜间经济的发展。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夜间市长”制度,统筹协调夜间经济发展和“夜侨都”品牌打造工作。(牵头单位:市科工商务局)
(二)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
各部门分工协作出台新政策。市科工商务局统筹谋划全市夜间经济发展,就打造夜间经济集聚区和“夜侨都”示范项目制订三年行动计划。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就丰富夜间文化、旅游、体育业态制订专项行动计划;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联合市公安局、市场监管局、市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制订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管理措施;市交通运输集团公司就延长公交运营时间、设置临时公交站点制订具体办法。市科工商务局、市财政局研究制定对夜间经济集聚区的财政扶持政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落实夜间经济集聚区创业就业人员相关扶持政策,开展相关职业培训;(责任单位:市科工商务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场监管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三)强化社会参与,引导行业自律。
探讨成立夜间经济委员会,聘请具有相关行业管理经验的人员、夜间经济商户等代表担任本区域“夜经济CEO”,协助“夜间市长”工作。支持餐饮、音乐等行业协会和相关培训机构开展行业自律活动,引导商家诚信经营、有序发展。鼓励高等院校、智库机构等加强夜间经济发展动态研究,编制发布夜间经济发展报告。(牵头单位:市科工商务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附件:1.开平市一镇一特色“夜侨都”示范项目明细表.xlsx
相关附件:
开府办〔2020〕23号
开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平市
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管委会,市各有关单位:
《开平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科工商务局反映。
开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7月6日
开平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
为大力发展我市夜间经济,积极促进消费升级,打造夜间经济城市品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消费需求,根据《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门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江府办〔2020〕9号),并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22年,全市夜间经济优质产品和服务显著增加,夜经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更加丰富,形成布局合理、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管理规范、功能完善的高端夜间经济集聚区,打造具有地标性的夜间经济集聚区2个,同时在各镇(街)打造一镇一特色“夜侨都”示范项目(详见附件1),形成五邑地区知名的品牌,为我市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城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重点任务及分工
(一)打造城央夜间经济集聚区。
1.加强规划引领,因地制宜,合理引导全市夜间经济布局。支持夜间经济集聚区制定实施品质提升计划,利用3年时间,完善空间布局、加强设施配套、优化景观照明、实施业态创新、提升运营品质,着力打造“益华广场——开平旅游购物街”和“东汇城”夜间经济集聚区。鼓励各商圈进一步植入商业化元素,推动商圈连片发展,打造全市夜间消费标杆。(牵头单位:长沙街道办事处;责任单位:市科工商务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鼓励食、住、行、游、购、娱等企业推广夜间延时服务,扩容夜间消费市场。倡导东汇城、中业新城、益华广场等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开展多种夜间促销活动,扩大商品推销。在不影响市容环境、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前提下,允许适度临时占道经营,助力地摊经济发展,搞活市场流通、促进消费。(牵头单位:市科工商务局;责任单位:各镇(街),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二)打造开平特色“深夜食堂”。
3.围绕马冈鹅、金山火蒜、赤坎豆腐角、马冈濑粉、塘口驸马粽、蚬冈火龙果、咸鸭蛋、百合饺子、广合腐乳、嘉士利饼干、金鸡黑凤鸡、健之源灵芝、大沙茶叶等特色餐饮文化或优质农产品,结合我市获评为全国首个“世界名厨之乡”,打造一系列具有开平特色的美食名品、美食名厨、美食名店。以增强游客美食体验和市民休闲就餐为重点,推进美食街区、美食城建设,重点打造东汇城、中业新城、益华广场、鹅城、丰泽园美食名店、碉楼农家饭、赤坎古镇小食街、长沙光明东路食街、幸福市场美食区等典型代表。创新发展开平酒吧文化,引导发展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餐饮中心,打造开平特色“深夜食堂”。(牵头单位:市科工商务局;责任单位:三埠街道办事处、长沙街道办事处、水口镇、塘口镇、马冈镇、赤坎镇、大沙镇,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4.结合“粤菜师傅”彩虹计划,依托开平特色美食文化和侨乡特色建筑群——赤坎镇侨小馆建设粤菜师傅创业基地,为“彩虹计划”创业项目提供集约化发展平台,吸引一批优秀粤菜师傅、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优秀人才开展餐饮创业就业,以本地特色粤菜为媒体,多维立体展现开平华侨文化,将有效促进粤菜餐饮消费、创新文旅项目、传承侨乡文化共同发展,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责任单位:各镇(街),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平文旅集团)
5.推进夜间线上开平特色美食专题活动,联合美团外卖、饿了么等大型外卖平台增设开平特色美食栏目,推出夜间线上美食专题优惠活动。(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三)打造侨乡夜游路线。
6.依托开平丰富的碉楼、文化、红色精神、生态等旅游资源,以促进增加过夜旅客为重点,加快我市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将自力村、三门里、马降龙、锦江里碉楼群,开平市博物馆、立园、赤坎古镇、赤坎南楼、风采堂、红线女故居、谢创故居、司徒美堂故居、周文雍故居、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新昌骑楼街、荻海骑楼街、塘口“不夜城”、梁金山风景旅游区、泮村灯会等旅游项目,积极策划打造成一批凸显开平特色的标志性文旅项目,建设一批粤港澳大湾区文旅融合发展新标杆和“夜间网红打卡地”“夜间潮买潮玩IP地”,推出更多的“夜游开平”精品路线。积极宣传推广两条“夜游开平”路线:一是以侨乡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路线,线路串联开平的碉楼、传统民居、乡镇村落景观和田野乡村风光,展现侨乡特色的人文文化(游径资源选点:风采堂——塘口镇强亚村委会——自力村——立园——赤坎古镇);二是侨乡红色基因历史文化游路线,线路串联开平市的红色革命遗址,将红色文化融入名人故居与侨乡碉楼中,领略爱国华侨名人及革命先烈们的爱国爱乡精神及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把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游径资源选点:红线女故居——赤坎南楼——司徒美堂故居——谢创故居——周文雍故居——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责任单位:三埠街道办事处、长沙街道办事处、水口镇、塘口镇、赤坎镇、百合镇、蚬冈镇,市委宣传部)
(四)打造侨乡风情旅宿。
7.鼓励现有酒店提质升级,壮大我市星级酒店的数量。加快民宿建设,推进长沙、塘口、赤坎、百合等特色民宿群,提升如也民宿、泉岭旅社等塘口、赤坎景区重点“夜住侨宿”项目。用好《江门市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扶持办法》和《江门市民宿管理暂行办法》,鼓励和引导市场建设一批品牌酒店、星级酒店和精品民宿。(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责任单位:三埠街道办事处、长沙街道办事处、塘口镇、赤坎镇、百合镇)
(五)打造夜间特色演艺娱乐。
8.依托城市南广场进行慈善活动等公益性演艺娱乐,依托人民会堂、市文化馆,结合赤坎古镇开发建设,引进明星演唱会、音乐剧、歌舞剧、话剧、演奏会和旅游演艺等夜间剧场,发展夜间高端演出。提升本土品牌演艺项目影响力,举办本土流行音乐、粤曲、微电影、服装秀等主题活动,打造夜间特色文化娱乐项目。(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责任单位:三埠街道办事处、长沙街道办事处、赤坎镇,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六)打造夜间文化学习交流平台。
9.鼓励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延长开放时间,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需求,加快建设品牌书店、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尝试无人化经营,降低夜间成本。鼓励培训机构在夜间推出语言、艺术、烘焙和汽车驾驶培训等课程。支持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组织开展插花、茶艺、国学等传统文化学习活动。支持文化场馆举办夜间文化展览,定期邀请各类大师名家开办艺术讲座和研讨活动,举办非遗文化展览,传承和推广开平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我市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责任单位:三埠街道办事处、长沙街道办事处、水口镇,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交通运输局)
(七)打造夜间体育品牌。
10.打造开平特色夜间潮流运动,支持建设室内篮球馆、24小时健身房、射箭馆、羽毛球馆等运动场馆,大力发展夜间健身产业。提升人民公园、金山公园、长沙公园、新昌公园、祥龙公园、港口公园、凤鹤湾湿地公园、城市广场、苍江健身广场、苍江绿廊、翠山湖体育公园及各镇文体广场等公园公共健身设施建设,打造夜跑、夜骑精品线路,引导市民走出家门,参与夜间活动,带动夜间消费市场扩容。(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责任单位:三埠街道办事处、长沙街道办事处、水口镇、翠山湖管委会,市发展和改革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11.实施夜间经济集聚区照明提升工程,对商圈、主道、广场、公园、游乐场所等区域整体照明提升,重点改造提升新昌骑楼街、荻海骑楼街、开平旅游购物街、人民公园、金山公园、长沙公园、新昌公园、祥龙公园、港口公园、凤鹤湾湿地公园、城市广场、苍江健身广场、苍江绿廊、翠山湖体育公园及各镇文体广场等周边光彩景观,让开平“亮起来”,打造夜游开平品牌。(牵头单位:市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任单位:各镇(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八)推动夜间大宗消费。
12.推动楼盘、汽贸、家俬、电器、建材等行业延长夜间营业时间,举办夜间大宗消费活动,不断释放市民夜间消费能力。(牵头单位:市科工商务局;责任单位:三埠街道办事处、长沙街道办事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三、支持措施
(一)实施行政审批创新机制。
优化审批服务方式,将夜间经济集聚区建设管理涉及的各类审批事项全面纳入行政服务大厅综合服务窗口,根据夜间经济集聚区产业行业经营活动特点,推行“一次申请、并联审批、同时发证”,提高审批效率。精简大型群众性活动审批程序,对夜间经济集聚区或示范项目在同一场地举办相同内容的多场次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实行一次性许可制度,对经常在同一场地举办1000人以上的商业促销活动的商场,实行承办者一次性报备。对150平方米以内的餐饮店(热食类制售),适用承诺制办理,压减审批时限,当场或3个工作日内颁发《食品经营许可证》。规划区域内的食品摊贩实行登记管理,无需申办《营业执照》即可从事食品经营活动。(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责任单位:各镇(街),市科工商务局、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消防救援大队,江门市生态环境局开平分局)
(二)实施商业活动宽容监管。
放宽夜间经济集聚区和一镇一特色“夜侨都”示范项目的夜间摆卖管制,在特定时间段,取得相关职能部门许可和避免夜市噪音扰民情况下,允许市场主体在红线范围内开展“地摊经济”试点。城管部门要对“地摊经济”试点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规范、公开透明的实施细则。(牵头部门: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责任单位:各镇(街),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江门市生态环境局开平分局)
(三)实施交通管理夜间服务。
优化夜间18:00至次日8:00停车收费标准。在不影响周边主道交通情况下设置临时停车位,允许停放时间为20:00至次日7:00。鼓励企事业单位、商务楼宇的自用停车场在夜间向社会公众开放。夜间21:00后将部分集聚区所属道路调整为分时制步行街。根据客流需求,实施周末、节假日及重大节会活动期间,部分公交路线延长夜间运营时间,增设夜间公交路线,实施分时段错价收费,提升夜间公交按时刻运行占比。(牵头单位:市公安局;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交通集团公司)
(四)实施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要充分考虑夜间经济特点,完善水电气供给、污水收集排放、餐饮油烟处理、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等配套设施及相关审批,确保相关经营活动规范有序、便民利民。市相关职能部门要牵头完善食品安全、卫生、质检、消防等管理措施和服务功能,切实提升夜间经济的城市管理保障水平。加快开展5G网络建设,逐步实现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完善夜间标识、景观小品、休闲设施、环卫设施、公共Wifi等配套设施。(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责任单位:各镇(街),市科工商务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江门市生态环境局开平分局、开平供电局)
(五)实施城市智慧综合服务。
利用智能化系统和大数据应用技术,通过互联网平台推荐针对本地居民、外地游客、外国游客的个性化夜生活目的地强化夜间停车、夜间公共交通、夜间节会活动的信息引导。(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责任单位:市科工商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六)实施夜间安全防控服务。
加强对重点商圈、街区和场所的夜间巡控警力,督促企业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完善社会安保联防联控体系,提高夜间安全保障水平。建立夜间经济活动风险评估机制,制定应急预案,营造安全有序的夜间消费环境。(牵头单位:市公安局;责任单位:各镇(街),市应急管理局)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
建立市发展夜间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分管领导牵头负责,统筹我市夜间经济的发展。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夜间市长”制度,统筹协调夜间经济发展和“夜侨都”品牌打造工作。(牵头单位:市科工商务局)
(二)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
各部门分工协作出台新政策。市科工商务局统筹谋划全市夜间经济发展,就打造夜间经济集聚区和“夜侨都”示范项目制订三年行动计划。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就丰富夜间文化、旅游、体育业态制订专项行动计划;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联合市公安局、市场监管局、市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制订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管理措施;市交通运输集团公司就延长公交运营时间、设置临时公交站点制订具体办法。市科工商务局、市财政局研究制定对夜间经济集聚区的财政扶持政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落实夜间经济集聚区创业就业人员相关扶持政策,开展相关职业培训;(责任单位:市科工商务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场监管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三)强化社会参与,引导行业自律。
探讨成立夜间经济委员会,聘请具有相关行业管理经验的人员、夜间经济商户等代表担任本区域“夜经济CEO”,协助“夜间市长”工作。支持餐饮、音乐等行业协会和相关培训机构开展行业自律活动,引导商家诚信经营、有序发展。鼓励高等院校、智库机构等加强夜间经济发展动态研究,编制发布夜间经济发展报告。(牵头单位:市科工商务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附件:1.开平市一镇一特色“夜侨都”示范项目明细表.xlsx
相关附件: